标题 | 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策略研究 |
范文 | 孙圆 摘 要:新媒体艺术是具有新时代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建立在符合大众审美的前提条件下,与艺术美学的本质相结合,承载着中国文化艺术的表现性主流意识思想,将新媒体艺术逐步打造成适应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以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在研究中以新媒体艺术设计为核心,分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主要形式,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变革,提出其审美要求策略,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水平,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审美要求;审美变革 在计算机电子技术与远程通讯技术的应用发展下,推动移动网络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使得新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到艺术设计中,二者相互融合,提高了现代艺术设计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实现新媒体技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结合,促进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对此,在现代化视角下,当代艺术设计人员要始终秉持着对新生事物的重视,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深入分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要求,促进新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的融合,进而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水平,促进艺术设计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艺术的主要形式 艺术具备多重个性,在各个时代或是文化背景下,会展现出各种形态以满足其功能与需要,而当代艺术成就除了融入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也和新媒体多样化形态不可分割。 1)视频艺术。视频艺术是通过动画、合成视频、音频数据等制作形成,并在各类摄影装置中广泛使用。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资讯”理论,电视带来的影像文化时代,让观影者体会到被资讯包围的接触感。由此可以看出,视频艺术属于一种凸显个人情感與思想的艺术形式,没有商业利益目的,通过录像技术打破原有时空与时间的束缚,弱化人的时间感、距离感,而艺术家视频重组、快进和剪辑等处理,扩展艺术表现领域。 2)网络艺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各类媒介的整合,形成声音、文字、视频和图片等综合媒体特性,具备实时互动与全球化优势,打破单一媒介的局现象,造就综合媒体效应。例如,奥里亚·利亚利娜的网络艺术经典作品《如果你想让我为你清洁屏幕》中,利用网络技术,形成巨大的网页,功能区较为明显,“如果你想让我为你清洁屏幕,请上下移动鼠标”。 3)全息摄影。全息摄影依托于光的干涉特性,把光波振幅和相位数据同步在感光底片上,通过重建的方式,形成和原物体相同的立体影像。这种摄影形式使得物体光和参考光同时在底片上交会和干涉,通过底片曝光显影和定影后,形成全息影响,记录被拍摄物体的光强度与相位分布。例如,在玛格丽特·贝妮昂的全息艺术作品《水的低语》中,水的色彩可以根据随观者位置或是角度的变化发生改变,捕捉同一位置视线下,随着上下移动而造成的变换效果。 2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变革 1)审美取向平民化。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发展迅猛,大众逐渐从精英文化赋予逐渐转变成自我选择的自我解放,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创作,人机交互,为大众的艺术创作、欣赏和审美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形成大众娱乐的审美方式。在文化消费的时代下,传统艺术创造的审美理念深受冲击,其表达方式无法适应新兴大众文化的要求,形成文化泛化与审美平民化发展趋势。从根本上看,大众文化的兴起,人们日常生活中丰富了“美”,特别是数字媒体的推进,有利支持和推进大众文化与娱乐产品的发展,和传统艺术形成较大的反差,具备广泛传播力的艺术作品普遍存在于新媒体网络,表现出新媒体艺术审美表达方式的民主化,将新媒体艺术逐步打造成适应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以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审美趣味多元化。新媒体艺术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化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艺术支持和美学支持,而新媒体艺术发展对后现代文化的审美价值形成巨大冲击。艺术家将不同事物以新媒体工具进行二次加工处理,打破艺术作品原有的价值观念,让受众重新认识和理解作品,赋予受众重新思考的审美意义,而在解构与再构建中,让受众形成新的审美体验。例如,周星驰的经典作品《大话西游》,利用改编、拼贴、模仿和移植的方式进行西游记作品的重新解构,促进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转型,也让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趣味逐渐多元化。 3)审美形式创新化。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下,新媒体艺术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艺术创作和传播,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是艺术设计领域的热潮,使得人们频繁使用新媒体进行艺术创作,不断涌现出新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三维技术应用下,数码摄影、计算机后期制作和数字视频不再是某一技术者的专长,艺术家可以通过新的艺术形式来创造符合自身审美期许的艺术作品,使得新媒体艺术产品随处可见,形成审美形式的创新化。 3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策略 1)色彩设计。为了实现设计者与受众间的信息有效传输,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合理选择设计形式,以信息传递为基调,促进受众的广泛共鸣。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重视色彩的设计,这主要是因为色彩是一种视觉印象因素,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艺术作品很多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而和谐而鲜明的色彩设计是深化受众对信息主体印象的有效方式。由于统一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色彩认知同一性较大,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加强色彩设计,满足受众需求,通过色彩设计辅助媒体产品的展示,吸引受众眼球,获得最大的审美体验。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艺术作品的重要部分,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需求者通过浏览网页界面而获取信息,而优秀的网页结构设计不仅要吸引浏览者的注意,还要使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对此,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要合理布局网页界面模块、边角设计、广告页插放和检索栏位置,斟酌设计细节,将新媒体艺术设计建立在美感和情感的基础上,优化网页结构,凸显艺术设计的文化风格,利用网络界面设计进行信息传递,发挥出新媒体的传播职能,满足受众的审美要求。 3)信息符号设计。艺术设计以符号为载体,在新媒体时代下,符号属于信息传播或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媒介。对此,在信息符号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符号的意义,并在信息传递中实现符号的完整传递。考虑到生活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历史因素的差异性,人们在符号理解信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分析受众对符号的接受程度,根据传播信息提炼出符号意义,把微观信息上升到宏观层面上,让受众可以准确理解符号自身情感因素和信息内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为了提高艺术设计水平,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了解新媒体艺术的主要形式和审美变革,根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进行设计和创作,紧抓色彩设计、结构设计和信息符号设计,凸显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新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的深入融合,进而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雯,米高峰.新媒体艺术及其审美"新"特征初探[J].新西部,2010(7):114-114. [2]肖永亮.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评价[J].艺术评论,2009(7):79-82. [3]冷嘉倩.传播学视野下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J].新闻与写作,2016(1):104-106. [4]邵晶晶.新媒体艺术引发的审美思考[J].美术大观,2008(2):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