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范文 | 葛家梅 【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且接受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了80例参与分组对比研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为(37.54±0.14)分,SDS评分为(29.65±2.11)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1 我国微创技术持续发展,在临床疾病治疗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创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需要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将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80例参与研究。盲选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2)岁,平均(63.15±0.14)岁。病程(1~8)年,平均(5.31±1.11)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平均(63.25±0.77)岁。病程(2~9)年,平均(5.84±1.69)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1)术前心理护理。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患者存在的担忧,采用积极主动沟通的方式,降低其心理负担。(2)术中护理。对患者手术中病变血管情况、病灶清除情况、手术中有无异常情况以及植入支架个数等进行观察并提供护理。(3)术后体征监测护理。手术后妥善安置病人至病床,对患者静脉输液和末梢循环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不同穿刺部位给予对应观察与护理。(4)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患者在心绞痛症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此种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2)对比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示该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中总计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详见表2。 3 讨 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入侵治疗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从患者的病理上对病症进行控制,并达到稳定患者情绪的目的。但是,此种方法长期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均造成不利影响,患者会陷入到严重的紧张、担忧、恐惧和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当中[2]。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还与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能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控制,则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3]。从本文的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加以控制。科学的护理方式可以达到消除负面情绪的效果。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学者幸坤艳(2014)在研究工作中所得出的結果有明显的相似性。学者研究得出,实施了此种护理方法后,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得以降低,表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 雪.优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4):241+243. [2] 张晶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0):146+148. [3] 幸坤艳.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4):155-156. 本文编辑:赵小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