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路施工机械检修保养措施
范文 刘栋源 鲁鑫伟
摘 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其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保证施工现场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施工中必须了解加强施工机械检修保养的意义,以科学合理措施进行施工机械保养与维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机械设备;检修保养;意义
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关键在于平时,应加强事前检查,提高诊断水平,而并非是等到故障显现、无法正常作业时才予以重视,首先在意识上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再做好日常的定期巡检,及时将发现的细小问题进行解决、并错误的操作方法予以更正,相信工程机械的“发病率”和“故障率”将会得到大大降低,而机械设备的良好性能也终将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检修人员的管理和责任心问题,抓好了分管人的责任心和素质管理,也就意味着抓好了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
1 机械设备检修保养的原则和要求
1)机械的保养重点是:清洁、润滑、检查、紧固和防腐。
2)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
3)各班组必须按机械保养规程、保养类别做好各类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无故拖延,一般不得超过规定保养间隔期的一半。
4)保养机械要保证质量,按规定项目和要求逐项进行,不得漏保或不保。保养项目、保养质量和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应作好记录。
5)保养人员和保养部门应做到“三检一交(自检、互检、专职检查和一次交接合格)”,不断总结保养经验,提高保养质量。
2 加强施工机械保养的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施工机械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2)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施工机械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施工机械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3)强化施工机械保养的技术管理。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施工机械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这些特点,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要注意加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施工机械正常运转,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将技术保养上作制度化、规范化。各类型的施工机械在“使用和保养手册”中都有明确的保养规定,在实际上作中对此要强制企业相关人员重视起来。
4)加强施工机械的作业保养。施工机械作业时要注意到溢流阀与液压泵的声音。在当液压泵发出气蚀的声音时,必须要检查其主要的原因并且消除故障以后再进行使用。在当某一个执行元件没有进行负荷的状态下出现缓慢的动作,并且有溢流阀溢流的声音,需要马上停机加以检修;在进行施工机械作业时要尽量避免粗暴,那会产生冲击负荷,促使频繁的发生机械故障问题,同时也降低了使用的期限。在般在作业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负荷,也会促使施工机械的结构早期出现断裂和磨损以及破碎等情况。
3 加强施工机械维修的措施
1)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2)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3)采用适用的维修新技术,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润滑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保养与维修相结合维护保养是修理的基础,修理是维护保养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 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就能稳操主动权。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机械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和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仍旧坚持传统的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维护保养工作的科技水平。
5)加强维修人员培训,企业可以针对维修技术的薄弱环节,选择有主动性、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中高级人才参加国家和行业主办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或是从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专家为本企业有针对性的培训;或是直接参加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举办的学习班。然后由这些高级技术人员再负责对企业内部一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再由一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机械操作手培训。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必须要充分全面的认识到施工机械设备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切实地提高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科学合理指导方针,做到互相协调,积极的探索研究,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等。因此,在工程施工当中,需要加强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应用,准确及时的进行保养、维护,并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机械设备所出现的故障,一直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中,发挥出一定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永一,唐林,张翔.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