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内容拥有者在机构库中的角色分析
范文 田丹 李明鑫
[摘要]介绍了机构库的研究要素,提出内容拥有者是机构库建设中的关键要素。详细分析了机构库内容拥有者与其他机构库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机构库的成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内容拥有者的需求。
〔关键词〕内容拥有者;机构库;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3.013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3-0055-04
Role of Content Owners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Tian Dan Li Mingxin
(1.Libra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research elements,and pointed out that content owners were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B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wners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elements relationship,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need fully consider content owners demands.
〔Keywords〕content owners;institutional repository;open access
机构库的研究与建设成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机构库的研究与建设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管理、资金、政策、版权等。研究者对“机构库的内容建设是机构库建设的核心”已经达成了共识。为了提高内容质量,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文献[1]是从自存储和强制存储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2]是从破解资源收集难题进行分析的。鉴于机构库资源与内容拥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分析内容拥有者在机构库中扮演的角色着手,强调内容拥有者对机构库建设的关键作用,通过正确认识内容拥有者与机构库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内容拥有者的需求,以保障机构库的持续稳定发展。
1 机构库研究要素
从机构库建设的整个过程所要考虑的要素来看,可以把机构库的研究要素分为不同的类别。文献[3]把机构库的研究要素概括为3个最基本的部分:系统平台、内容提交者和最终的内容用户;文献[4]把知识库的构成分为四大要素:内容、管理与政策、系统与网络、用户和提交者。可以看出多数研究者对于内容提交者在机构库中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普遍存在将内容提交者与内容拥有者的概念混淆不清的现象。笔者认为内容提交者与内容拥有者在本质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内容提交者并不完全等同于内容拥有者。内容拥有者是指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机构库的人群,是机构库资源的创作者。本文所指的内容拥有者主要是内容的作者或者是机构库资源著作权的拥有者。笔者在文献[4]所提四大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新增加了内容拥有者要素,以强调内容拥有者在机构库中的重要角色。
1.1 各要素结构组成
要素1: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机构库系统平台,是机构库的底层结构,负责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要素2:管理与政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从管理机构库到为了保障机构库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各种管理政策,如联盟合作、存储政策、版权政策、质量控制政策等。
要素3:内容,机构库的本质就在于内容的质量及其利用程度。内容要素主要强调的是资源本身。包括内容组成、内容类别、内容评价等。
要素4:用户和提交者,包括用户、内容提交者。
要素5:内容拥有者。
1.2 内容拥有者的核心作用
在机构库的评价指标以及机构库发展障碍等研究中都提到了提交内容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内容的类型和数量,并强调内容是直接导致最终用户是否使用机构库的主导因素。机构库的内容建设确实需要重视,但目前很多机构库只看重内容数量,或者为了提升内容质量设置了种种监管手段,以便能在短期内使机构库在规模和质量上达到一个程度。在这个急功近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容拥有者的感受。实际上内容拥有者才是真正的机构库建设的核心,只有通过内容拥有者的贡献行为才能增加机构库的资源。他们对收集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直接影响收集效果,只有得到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收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5]。美国的有关机构知识库评价的相关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这点,把内容提交者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认为内容提交者决定了机构库的内容与实质[6]。这里的内容提交者等同于内容拥有者。
2 内容拥有者与其他要素关系分析
从内容拥有者产生提交愿望到内容使用者得到资源,可以看作是某种资源在机构库中被使用的一个生命周期。作为整个周期的起点,内容拥有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其他要素可以产生各种关联。
2.1 与内容提交者的关系
内容提交者将资源提交到机构库,但这个资源不一定被内容提交者所拥有。这就出现了内容提交者与内容拥有者两种称谓。在多数机构库研究中经常把两个概念做同样的解释。因为机构库的建设者希望最后提交内容的就是内容的拥有者。但在机构库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内容提交的问题,如内容拥有者没有主动提交的意愿等,便产生了代理提交、辅助提交等模式。辅助提交和代理提交也成了比较普遍的做法,可以使机构库在建设初期避免无资源或资源增长缓慢的尴尬境地。
概括起来机构库的资源获取模式有推送和拉取两种。所谓推送模式通常是基于协议的,由内容拥有者将自己的资源主动地推送给机构库;所谓的拉取模式则是由负责保存的机构主动索取获得资源[7]。在拉取模式下,内容提交者由图书馆人员、机构库建设者或者是自愿者组成。
这种拉取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可以缓解内容拥有者的提交压力,但仅仅能够算作是一种过渡方式。因为拉取模式有如下缺点:增加了内容提交者的压力;不利于培养内容拥有者的参与意识;提交的资源有限;无法准确及时反映内容拥有者的学术信息;那些未出版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资源无法获取或很难获取。
机构库是一个机构智力产品的集合,机构通过对机构成员智力成果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并实行开放获取,推动知识交流[8]。机构库应该不同于之前图书馆等部门建立的数据库,机构库应该注重用户参与。不是单纯的由机构收集而是要靠机构成员的自发提交来支撑整个机构库的建设并且不断发展。也就是说机构库的持续发展需要内容拥有者自发提交而不能完全依赖于机构库管理机构的辅助性提交。随着机构库建设的不断完善,内容拥有者提交内容的意识不断提高、相应的提交过程更加简化,内容提交者与内容拥有者将不断趋同,这也是机构库建设的愿景。
2.2 与用户的关系
机构库不仅要保存资源而且要使保存的资源得以流通使用,促进学术交流。对于机构库本质的理解应该包括资源提交和共享资源两部分。机构库是数字学术环境中基于开放理念、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新的学术资源组织形式和学术交流方式[9]。机构库原则上应能保证在足够广的范围内能被用户获取。但机构库也不需要绝对完全对外开放,对于一些特殊的资源可以通过限定用户实行局部开放,或者实行授权开放。经过限定后,用户群体就会减少。根据机构库访问规则的不同,用户与内容拥有者体现出不同的包含关系,见图1。机构库的内容拥有者一定是来自机构内部的,而用户通常是超出机构内部。完全公开访问情况下,用户可以是任何人;局部开放访问情况下,用户覆盖范围有所缩小。图1 内容拥有者与用户的覆盖范围图
图1中的a图是不加任何访问限制,b图是对访问进行了一定的限制,c图属于一种特殊的访问方式:只有拥有资源并且提交资源才能访问资源。
机构库对用户进行限制的极端就是如图c所描述的内容拥有者=用户。机构库的访问可以借鉴“分享才能获取”的原则,根据内容提供者的贡献度分配访问资源的权限。如果没有贡献或是贡献度没有达到某些资源的获取要求将被拒绝服务。基于贡献度的访问在一些商业网站上已经取得了成功,比如文献分享类的豆丁网和道客巴巴、下载分享类的CDSN等。这类网站系统充分体现了分享的本质——贡献越多获取权益越大。由于机构库资源收集的限制,机构外的用户无法通过提交资源获得贡献度,不可能完全采用“分享才能获取”的原则,但可以使机构外用户通过评论等方式获得贡献度。限定用户的访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服务范围,但通过类似贡献度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内容拥有者更主动的提交优质资源,再加上用户的积极参与评价,可以增强机构库学术交流的活跃度。
2.3 与管理政策的关系
机构库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具体的协议政策支撑,如版权协议政策、元数据标准政策、质量控制等等。内容拥有者在将资源提交到机构库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这些管理政策,这些管理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内容拥有者的感受。
2.3.1 版权协议
机构库中的资源强调的是免费获取,要做到免费又不触犯相关法律,就必须解决好机构库中的版权问题。机构的内容拥有者在提交自己创作的资源时,至少必须将资源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以非专有使用方式授予机构库;内容拥有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将除了署名权之外的绝大部分权利都授予机构库行使;内容拥有者在资源出版后可能会将版权中的财产权全部转让给出版商,出版商成为版权拥有者,内容拥有者也必须征得出版商的许可才能在机构库中进行自存储;同时,内容拥有者或版权拥有者,还必须许可社会公众行使相应的版权权项,才能使用户自由地使用其资源[10]。各种版权协议,如知识共享协议、版权转让协议、存储许可使用协议等成为机构库建设的基本法律规范。
内容提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往往使内容拥有者在提交资源时望而却步。什么类型的资源可以提交、提交的资源需签署哪些协议等等问题都困扰着内容拥有者。如果由内容拥有者来处理所有这些版权问题,会使得内容拥有者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并且增大了内容拥有者提交内容的复杂度。在版权方面如果能由机构库管理者直接出面与出版商达成协议,而内容拥有者只需要简单的签订一份协议即可放心的完成提交。这样就避免了缺乏版权知识的普通提交者直面版权问题的尴尬局面。在机构库版权处理方面,目前,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机构库和出版商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同时附上作者的权力要求许可协议[11]。这种方式可以说已经是在版权处理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2.3.2 质量控制
为了实现机构库的内容质量控制,机构库管理者通常是发布一些列的规范文件。通过对内容提交者的资格、提交资源的格式、元数据标准、提交资源的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审核,以确保提交到机构库的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如QUT ePrints对其内容质量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注册QUT的用户只能是本机构的教职员工和研究生;其收录的必须是评审过的学术论文,只有已经通过同行评审并决定出版的论文预印本才能提交,没有经过评审的论文会被打上未评审标记等[12]。通过对这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可以保证内容拥有者对自己预提交的研究成果和已经提交的资源的合法性、学术性、完整性、正确性、创新性负责,以达到对资源内容进行控制的目的。
要求高质量的资源是机构库建设的一种保障,但这种内容质量控制对内容拥有者的要求比较严格,很容易引起内容拥有者的反感。在制定质量控制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内容拥有者的操作复杂度,最好配以相应的辅助和激励措施以便调动内容拥有者的参与积极性。
2.3.3 存储政策
机构存储目前主要有自愿式自存储、强制性自存储、协议性代存储等多种方式。内容拥有者需按照机构要求的方式进行资源存储。如果机构要求强制性的自存储,那么所有的内容拥有者就必须无条件的把自己的知识成果提交到机构库。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所大学的院系、27个基金组织及21个科研机构执行的是强制性自存储政策,另有11个科研机构或基金组织则提出建议执行强制性自存储政策[1]。
机构仓储关键是内容拥有者对机构仓储和开放获取的认识及认可度,以及知识拥有者对知识库的意识。在达到这种共识之前,通过强制存储提高存储的入库率,是获取机构资源可行的方法。由于在强制性自存储过程中,内容拥有者处于被动地位,在实行强制存储时需为内容拥有者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避免消极抵触情绪的产生。机构库的存储政策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强制性存储。机构库存储应该使内容拥有者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获取。
2.4 与系统平台的关系
根据美国开放社会研究所定期发布的IR软件指南[13],较为成熟的IR软件有Dspace、Eprints、Archimede、ARNO、CDSware、Fedora、i-Tor、My—CoRe和OPUS等,目前机构库的建设一般都采用这类免费开源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可以说已经不是机构库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于内容拥有者来说如果由自己提交资源或者作为用户访问机构库,就需要使用系统平台。在解决了系统平台建设的核心功能问题后,需从界面友好性、使用方便性以及帮助提示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方便易用的人机接口。
3 角色关系图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出内容拥有者与机构库其他各要素关系图,见图2。图2 内容拥有者与机构库其他各要素关系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1)内容由内容拥有者创作产生;(2)内容拥有者、用户和提交者要遵循管理与政策的规定;(3)内容拥有者可以作为使用者或者提交者而直接访问系统平台;(4)内容拥有者可以将内容委托代理提交。(5)内容拥有者、用户和内容提交者可以相互转换角色。
4 总 结
机构库建设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内容拥有者,不能回避内容拥有者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有的机构库仓储都是经过内容拥有者的创作得到,系统平台、管理与政策等机构库要素需要考虑内容拥有者的需求。认清用户、内容提交者与内容拥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帮助解决机构库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难解问题,最终使内容拥有者能够主动自愿的参与到机构库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何燕.国内外自存储政策分析[J].图书馆学情报学,2009,(7):20-24.
[2]赖辉荣.破解机构知识库建设中资源收集难题之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3):59-61.
[3]刘玉红,史艳芬.机构库知识库成功创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2):27-29.
[4]HoKim Yong;HeeKimHyun.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a consortium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 case study of dCollec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8):1282-1294.
[5]Carole L.Palmer,Lauren C.Teffeau,Mark P.Newton.Strategi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ree Evolving Initiatives[J].Library Trends,2008,(57):142-167.
[6]Steve Harnad,Nancy McGovern Digital Preservation Officer.Topic 4: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uccess is dependent upon mandates[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35):27-31.
[7]吴有梅.论机构知识库建设中的呈缴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33-36.
[8]邓君.机构知识库利益链互动机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2):15-19.
[9]Goldman Rebecca,Bhatt Jay,Sieczkiewicz Robert.Roles of engagement:Evaluating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hrough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research[EB/OL].http:∥144.118.25.24/bitstream/1860/3204/7/GoldmanzBhattzappendices.pdf,2010-03-19/2010-12-12.
[10]江向东,傅建秀.基于开放存取的机构库版权协议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62-68.
[11]韩珂,祝忠明.机构仓储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5):99-102.
[12]Chad Hutchens.An Interview with Suzanne Bell,Administra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餾 New Open Sour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J].Serials Review,2010,(36):37-39.
[13]Open Society Fondations[EB].http:∥www.soros.org/initiatives/fellowship/grants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5: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