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策略 |
范文 | 陈鸿??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的现状及特点,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策略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31-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数字时代的到来,社會各个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克服自身发展的障碍,创新服务理念及模式,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1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阅读现状 现阶段,许多移动、电信运营商都看到了数字阅读的独特优势,并积极投身于这一行业,随之企业的数字阅读服务水平日益提升,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由于数字阅读的成本非常低,而且有些还是免费提供的,因此,多数读者都乐于选择数字阅读。郝春柳、杨帆认为从当前情况来看,在移动阅读中,数字阅读所占据的比重是最大的,而且读者群体有鲜明的高知化、年轻化趋势,他们对数字阅读的需求非常高,尤其是对信息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1]。笔者将移动阅读作为分析案例,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独秀和龙源等数据库,查找从2007年到2015年移动图书馆有关的文献资料,共查到1,198篇有效的文献资料,而且这些文献资料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以及移动图书馆等,详情见图1。 2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阅读特点 2.1数字阅读的优势作用 2.1.1数字阅读的资源空间非常广阔。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图书来源渠道更多,它既能对传统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将其中的图书信息用数字数据的方式展示,也可以把网络平台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从而借助学科导航的辅助作用,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服务[3]。 2.1.2数字阅读的资源便于存储、传播。和纸质资源相比,数字阅读的资源不会占用太大的存储空间,便于保存。同时,由于大部分数字资源都是免费的,读者在进行数字阅读时,不需要投入很多财力,因而有助于实现大范围传播。 2.1.3数字阅读较环保,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随着数字阅读的盛行,电子载体很快取代了纸质载体已有的地位,纸质载体需求大幅度减少,砍伐树木的问题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助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既环保又可以节省很多资源[4]。 2.1.4数字阅读更新内容较快,而且能够实现双向互动。数字阅读更新方式简单,速度快,非常便捷。同时,图书馆员和读者还可以通过在线咨询、论坛、微信或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方便了读者和馆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及时反馈[5]。 2.1.5数字阅读在查询、阅读信息资源时方便快捷。读者若想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只要在网络平台上输入对应的关键词,便可迅速获得,大大减少了读者的查询时间。从阅读角度分析,在网络终端、数字阅读器的支持下,读者能够实现实时阅读,打破了空间、时间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有利于读者快速、方便地进行阅读[6]。 2.2数字阅读的问题和不足 2.2.1实现数字阅读,读者的检索技能要非常熟练。信息数字化后,网络平台中分布有大量无序、泛滥的信息,为了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源,读者必须掌握较强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另外,据有关资料,在数据库不同的情况下,检索语言、界面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可能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这也会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试想,若是读者的检索技能较差,那么在查找信息时,就无法对检索到的资源进行合理筛选,即使查找的方式再方便、简单,也很难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2.2.2互联网条件的好坏对数字阅读的有效性有较大影响。不论是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合,还是对信息内容进行检索,都需要有互联网的支持。现阶段,互联网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在网络环境下,要做到快速传递、共享数字信息资源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而要想做到自由转换现有的数字信息资源,必须有高速宽度骨干网的支持。但是当前该网的速度比较慢,带宽也非常窄,堵塞问题较为严重,所以读者在转换文件数据时受限明显,传输速度亟待提升。 2.2.3为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图书馆就要适时对整合技术进行优化升级。目前,XML、RDF和Web等技术在不断完善,这是整合数字资源的有利条件。但如果没有及时对数字化整合技术进行优化升级,整合数字资源将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7]。 2.2.4就存储角度分析,数字资源保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缺少保障。读者在复制、剪切数字资源时,难免会出现影像失真或数据丢失的问题。载体设备对数字资源来说很重要,在软、硬件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存储数字资源的格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样就会出现读取以前存储的资源问题。而且,数字资源可以被任何人删除、修改、复制,这也会降低存储的安全性。 2.2.5数字阅读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数字资源和纸质载体相比,电子载体的脆弱性更明显,更加容易被损坏。一般来说,数字图书的保存寿命可能在十几年到几十年之间,而且在使用数字图书时,要做好防尘、防火、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而纸质图书的保存时间相对更长,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密切留意病毒、磁化等问题。 3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策略 3.1深化管理系统建设 图书馆要提供优质数字阅读服务,就要对互联网技术加以运用,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之更加现代化,更加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此,图书馆必须对网络阅读设备软硬件系统进行优化,加强对电子阅读及其数据库的建设,健全虚拟服务系统,更新存储设备,加大信息存储容量,从而为有序开展数字阅读提供保障。目前,移动终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考虑到读者大多倾向于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进行阅读,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应优化资源访问的渠道,使之更加灵活多样[8]。 3.2建立“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平台 通常,当数字阅读的服务策略发生改变时,服务手段也要随之做出适当的调整。所以,基于“互联网+”环境,图书馆可以积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尝试进行网络联采、联编,提供网上查询书目、网上传递信息、网络导航等服务,并对虚拟馆藏资源进行拓展,对网络阅览室功能進行完善,逐步深化网络教育培训,以进一步提升数字阅读的服务水平,增强读者的信息素质。这些举措的顺利实现,都有赖于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要灵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充分整合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新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模式,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有效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质量。 3.3重视无缝阅读建设 一般来说,无缝阅读是打破阅读终端和平台的局限,在多个终端、平台长时间地进行数字阅读的方式被称为无缝阅读。在这种阅读方式下,数字资源和多个阅读载体都能很好地连接起来,便于读者快速下载并将其保存到本地的移动设备里,而且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跨平台的数字阅读。同时,图书馆要在综合考量建设经费、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加强无缝阅读的终端建设,以便于读者使用多个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进行数字阅读[9]。在手机图书馆的支持下,读者既能够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查询数字信息资源,也能够全面掌握文献资料的借阅情况。 3.4做好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数字化共享建设是提供优质数字阅读服务的重要前提。首先,为了做好数字化共享建设工作,图书馆有必要和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从而进一步完善数字信息资源,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种阅读需求。其次,图书馆需要做好资源整合及优化工作,在确保数字信息资源数量充足的同时,使质量也有保障。 3.5建立个性化与精品化服务模式 目前,读者对精品化、个性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读者的这种要求,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并尝试向读者提供个性化与精品化的阅读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把已有的数字资源(如电子书等)加载到多个移动终端中,并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以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阅读资源。 3.6完善微媒体互动服务模式 群、博客、微博群、微信好友群,搭建诸多交互式的交流平台,便于馆员、读者随时随地进行讨论、交流。图书馆若有信息需要发布,馆员可以在这些交流平台逐一发送消息;若读者对数字阅读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直接通过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荐书、评书、搜集读者意见等就会变得更加及时有效,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4结语 作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的产物,数字阅读服务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服务类型,其能够有效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基于“互联网+”环境,为了充分发挥数字阅读服务的优势作用,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探索,积极优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内容,灵活运用多种互联网技术,建立优质的服务平台,深化数字资源建设,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春柳,杨帆.“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6(3):22-34. [2]徐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以湖南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5(1):72-75. [3]周德明,林琳,唐良铁.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10):4-12. [4][6]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36. [5]庄琦玲.“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创新实践[J].新世纪图书馆,2016(2):52-56. [7]王晓东.“互联网+”思维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6(4):16-19. [8]张雪.“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6(6):24-27. [9]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1):116-1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