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临床体会 |
范文 | 朱艳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藥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作用情况, 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和应对措施。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86例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后,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0例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6例使用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 男44例, 女42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药物因素23例, 其中药物自带毒性6例(7.0%)、炮制方法不当17例(19.8%);人为因素58例, 其中联合用药不当19例(22.1%)、用法用量不当17例(19.8%)、未辨证治疗22例(25.6%);其他因素5例(5.8%)。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临床用药期间, 影响用药安全性的因素较多, 规范中药临床用药行为, 开展药学监护、加强用药管理, 能有效减少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 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管理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68?Clinical experience of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ZHU 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uzhou Sui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Xuzhou 22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discuss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Methods ? There were 3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of which 86 patients ha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analyzed and targeted drug management measures was designed. Results ? Among 86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4 cases were male and 42 cases were female. Among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re were 23 cases of drug factors, including 6 cases (7.0%) of drug-induced toxicity and 17 cases (19.8%) of improper preparation; 58 cases of human factors, including 19 cases (22.1%) of improper combination of drugs, 17 cases (19.8%) of improper use and dosage, 22 cases (25.6%) of non-differentiated treatment, and 5 cases (5.8%) of other facto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administration measure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8.7%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P<0.05). Conclusion ? During the clinic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Standardizing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ut pharmaceutical monitoring and strengthening drug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nsafe factors in drug use and improve the medication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fety; Adverse reactions; Pharmaceutical care; Management measures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中药材的疗效非常确切, 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中药源于自然, 药性非常温和, 而且联合西药使用也能获得非常确切的效果。然而, 在中药联合使用中, 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 不仅影响临床疗效, 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 在临床上合理、规范中药的用药方法, 是临床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3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 分析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 收治的3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7例(55.7%), 女133例(44.3%);年龄22~80岁, 平均年龄(53.5±10.6)岁;疾病类型:呼吸内科81例, 消化内科77例, 心血管内科102例, 其他40例;用药途径:汤剂142例, 注射剂88例, 外敷47例, 保留灌肠14例, 其他9例。患者用药后, 共有86例出现不良反应。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后, 再次选取本科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0例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病史患者;②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患者;③药物禁忌或过敏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等。 1. 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对86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和中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其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病史等;中药使用情况包括中药配方、药物配置、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开展药学监护, 制定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3. 1 加强源头控制 严格按照采购制度购备药品, 在保管储藏上满足标准条件要求, 避免光照、潮湿、氧化等不良影响, 其中滴眼剂、注射剂要避光;还要加强药方审核, 及时纠正不当的配伍, 保证患者、医师、药师之间沟通畅通。 1. 3. 2 人员制度保障 中药在调配、审核、发药等各个环节, 均按照管理制度执行, 要求药师不断学习新知识, 了解各种药物的毒副反应, 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医院还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掌握药物的使用情况。 1. 3. 3 辨证用药 用药种类、剂量、方法的确定, 应该采用中医辨证理论, 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 并了解个人用药史、过敏史等, 以便区分个体差异。另外, 中西医结合用药期间, 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出现配伍禁忌。 1. 3. 4 用药指导 以注射剂为例, 要仔细查看说明书, 控制药液的配置顺序, 用药前观察有无出现沉淀、变色、漏气等情况;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禁止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注意用药量叠加效应。患者用药期间, 加强巡视和观察, 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 及时处理异常现象,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4 观察指标 ①分析86例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分为药物因素、人为因素、其他因素3大类, 计算各种原因的患者例数和所占比例。②比较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86例使用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 男44例, 女42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药物因素23例, 其中药物自带毒性6例(7.0%)、炮制方法不当17例(19.8%);人为因素58例, 其中联合用药不当19例(22.1%)、用法用量不当17例(19.8%)、未辨证治疗22例(25.6%);其他因素5例(5.8%)。见表1。 2. 2 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中药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在中药学临床中, 合理用药是重点。临床医师要注重药理学知识, 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确保药物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实现药物的保健和治疗效果[3]。在中药应用中, 应该按照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药在应用中, 如果配伍不合理, 常常会出现危险性。也有学者研究称, 如果药材来源不確定, 炮制不合理, 会导致各类不良反应发生[4, 5]。 在本次研究中, 选取300例中药治疗患者, 其中86例出现不良反应, 分析原因如下:①药物因素, 包括药物自带毒性(7.0%)、炮制方法不当(19.8%)。以草乌、马钱子为例, 本身含有一定毒性, 未经炮制或炮制方法不当, 均会引起不良反应。②人为因素, 包括联合用药不当(22.1%)、用法用量不当(19.8%)、未辨证治疗(25.6%)。例如半夏和乌头合用, 会产生拮抗效果;地高辛、六神丸合用, 会导致室性期前收缩;红参一次用药40 g以上, 就可能引起死亡。③其他因素, 占比5.8%, 例如没有核对患者信息, 药物在发放环节出现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此, 在中药应用中, 应该完善药学监护工作, 这就对临床药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3. 2 药学监护的价值 通过合理的药学监护, 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 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通过辨证治疗的方式, 医师应该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阶段性分析, 采用最合理的药物治疗方式[6]。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明确用药禁忌, 合理的进行药物连用。严格规范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 患者在药物使用中, 受到性别、年龄、病程等影响, 也应该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 进行合理用药。如果患者是过敏体质, 那么在用药环节中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 在用药中, 医师可以结合杏仁或者马钱子等药物,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中药和西药配伍环节中, 要结合配伍规律;提升药物的效用, 降低药物的毒性;规范药物的炮制方法, 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提升药效[7]。 3. 3 用药管理措施 通过上文研究, 可以得知:药物自带毒性、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药物错误用法用量、没有合理进行中药炮制、没有辨证论治等, 是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此, 文中采取的干预措施, 包括加强源头控制、人员制度保障、辨证用药、用药指导四个方面。其中, 源头控制是从采购和保管环节出发, 要求医师选择毒性小的中药, 并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保管, 避免影响药性。人员制度保障, 是从日常管理环节出发, 中药在调配、审核、发药时, 严格核对患者信息, 防止出现人为失误, 不断提升药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辨证用药是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 例如感冒要分辨风寒或风热, 咳嗽要分辨寒咳或热咳, 辨证施治 才能发挥出药物功效[8]。用药指导是对中药进行合理配伍, 严格无菌操作, 患者用药期间加强观察监测, 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本次研究中, 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 患者在使用中药时, 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9, 10]:①科学煎制中药, 加强对中药的煎煮质量, 方法形式规范, 药物和饮食的相互作用良好协调。②规范用药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种以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不同的用药剂量。医院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对中药使用的剂量和方法进行规范, 禁止私自增减药物剂量。③坚持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治疗病情的进展情况和症状, 医师必须准确判断病情, 把控好禁忌证, 最终确定治疗的药物。采用中医辨证理论, 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 并了解个人用药史、过敏史等, 以便区分个体差异。④合理的中西医联合治疗, 部分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该明确掌握中药、西药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避免盲目用药。 综上所述, 规范中药临床用药行为, 开展药学监护、加强用药管理, 能有效减少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 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江茜, 胡晓, 晏文宇, 等.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4):58-59.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42-346. [3] 吉晓丽.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6):142-143. [4] Williamson EM, Lorenc A, Booker A, et al. The ri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materia medica : A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and safety of materials and species used in Europe and China.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3, 149(2):453-462. [5] 張久彬, 宋志铭. 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5):58-59. [6] 李在林.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2(4):592-593. [7] 孟庆磊.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处方药, 2017, 15(7):59-60. [8] 刘赛群, 蒋丽. 浅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4):148. [9] 李平. 探讨在临床中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效果. 北方药学, 2017, 14(3):170-171. [10] 余学堂.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14):120-122. [收稿日期:2019-07-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