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做好民族地区实地调研工作的思考
范文 吕玮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地调查研究不仅是接触基层、了解社会的有效手段,更是丰富阅历、砥砺品质、熔炼团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调研不同阶段的科学合理安排,深入民族地区基层一线走访、座谈,挖掘第一手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演绎、归纳,最终形成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关键词:民族地区 调研准备 调研目的地 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D064 文献标识码:A
“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的亲身体会,对民族地区调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实地调研工作谈几点思考。
1 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可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必要保证。赴民族地区实地调研前,有必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1召开调研动员部署会
为确保实地调研取得理想效果,调研出发前召开至少一次由所有调研成员参加的全体会议,通过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即将开始的调研工作中所有成员做到步调一致。会议内容包括:宣布本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指定领队人员、调研成员之间相互熟悉,汇总调研成员的联系方式、强调调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此外,要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调研工作做出详细计划。宏观层面:调研计划起止日期、在调研地计划停留天数、主要完成哪些工作、由哪些人负责完成、可以预见的困难以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微观层面:从出发地到调研目的地全部车程的费用预估、最佳车次、备选车次、最佳起止时间拟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每天调研工作结束后,总结会议召集人、会议形式和主要讨论内容。
1.2深入了解目的地民族文化禁忌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赴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既是深入基层、向各族群众学习的机会,更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的宝贵机会。根据笔者的亲身体会,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同胞对外来的调研组有很高的期望,为保证调研工作顺利推进,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有必要在调研临行前,安排专人负责深入了解调研目的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禁忌等,并在出发前知会每一位调研组成员,以保证调研组成员在调研过程中自觉强化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充分尊重调研地民族的文化风俗,做民族政策的宣传员和民族团结的使者。
1.3根据调研成员特长明确分工
在充分考虑调研组成员个人兴趣特长的基础上,将调研的各项任务具体到人,是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每个成员都有负责内容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按照调研成员的不同专长,确定调研过程中担负任务的侧重点。例如:由学术能力较强的成员,负责每日的调研计划制定和调研成果的初级审核工作;由社会经验相对丰富,有责任心的成员,负责调研过程中的沟通联络;由数字驾驭能力强、认真细心的成员,负责调研过程中的调研经费管理和各类调研数据的分析提炼;由思想活跃,审美能力强的同学承担调研过程中图像资料的拍摄收集等。如果调研组所承担的调研任务已有类似成果问世,可以在出发前让调研组成员认真研究调研样书(稿),对调研任务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位成员的兴趣特长,合理分配每位成员的调研任务。
1.4提前与调研目的地建立联系
要确保在民族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取得实效,既需要深入基層,还需要争取各领域、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果调研组能够在调研出发前能够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联系,调研工作局面则会相对容易打开,否则人生地不熟,调研难免受到掣肘。调研组可以围绕调研主题,提前与调研目的地的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听取对方关于调研工作的意见建议。如有可以先行代办的工作,可以先做好前期工作。例如为调研组提前联系确定当地民族语的翻译,在调研队伍抵达目的地后,可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1.5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1.5.1证明材料
出发前相关部门开具加盖公章的证明材料,详细写明调研队伍的所属部门、领队姓名、调研队伍承担的项目编号等基本信息。因为即使提前与目的地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也不可能直接获得调研所需的所有资料,如果没有相关证明,到当地的一些职能部门,如林业局、民宗局、土地局等单位收集资料时,可能会遭到拒绝,而且在调研途中,经常会有公安边防的同志查验身份,有此证明将省去很多麻烦。
1.5.2记录工具
由于后期书稿写作需要大量的影像素材,调研中有时需要将一些资料及时整理成电子版,调研组至少携带一台有较大硬盘容量的便携式笔记本,以便调研资料的充分收集和及时整理。此外,调研中要勤于笔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当场提问当场消化。
1.5.3常用药品
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多以景色秀美、风光绮丽著称,但普遍海拔较高、气候变化较快、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且饮食习惯与内地差别很大,为确保调研组成员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去,调研临行前,参与调研人员应根据自身体质购买适量的旅行常备药品,如:晕车药、止泻药、感冒药以及抑制高原反应的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还要考虑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一路上难免舟车辗转,在不影响调研工作的前提下,尽量精简随身之物。调研中需要的调查问卷,可以选择到抵达调研地之后在当地复印等。总之,围绕调研主题需要,充分高效地做好调研前各项准备工作,为调研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2 实地调研
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均是为调研能够顺利实施所做的必要铺垫。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合理确定调研顺序
建议将民族村寨的村干部作为优先调研对象。跟村干部建立良好的沟通,会让调研工作更加顺利,他们不仅自身会积极配合调研,还会抽时间陪同调研组成员到村民家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扮演翻译的角色,见到村干部陪同,一般村民们会较快打消顾虑,配合访谈。村干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村务寨情的了解上。村寨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瓶颈、潜在优势与劣势以及村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基本情况均可以在村干部这里找到答案,因此,村干部的访谈是调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建议由调研组中学术能力较强的成员承担对他们的访谈任务。
2.2开好每日例会
为确保提高调研活动的预见性,确保调研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建议将调研每日例会贯穿到调研工作全过程中。利用每日例会完成当日总结和次日计划。当日总结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日的访谈计划是否顺利完成、没有完成的原因、遇到什么困难、计划怎样解决、是否需要更改访谈对象、给大家分享的经验体会以及需要向领队说明的其他情况等。当日调研总结是每日例会的另外一个重要议程,其目的为防止已搜集到的重要信息被遗忘,确保重要的、可行的调研经验及时分享。次日调研计划是调研组成员根据自身所承担的调研任务制定的最新调研计划。内容应涵盖:计划访谈对象、访谈顺序、访谈内容、是否需要其他成员协助等,调研计划应在例会上公布,由领队老师确定是否可行,并根据其他队员提出的建议做适当调整完善。每日例会是抓好调研工作的有力抓手,还可以成为交流经验、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建议努力创新例会形式,丰富会议内容,确保收到实效。
2.3及时调整访谈搭档及对象
为充分利用调研时间,有效提高调研效率,调研过程中可能需要将调研队伍分成不同的组别分头行动。组建访谈搭档时,应从便于调研工作的协调高效开展的角度,充分考虑调研搭档专业特长、工作风格、工作习惯等因素,将调研队伍分成不同的工作组开展调研。
另外,大家分工负责的具体章节不同,每个人的调研计划和访谈对象是初定的,在调研过程中,要保持及时沟通,根据调研开展情况,做出及时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后期的分散访谈中,负责撰写民族文化内容的调研组成员访谈对象可能对当地民生政策实施颇有见地;产业发展的访谈对象也可能对促进民族团结有更深的思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向领队反映,请求调整访谈对象,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关键资料及时得到搜集。
2.4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调研地多数地处偏远,地方治安形势复杂,加之语言不通、风俗文化差異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每位调研组成员都要自觉增强安全意识,如不可随意离队单独行动,不可擅自更改访谈行程。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发现可疑情况,尽快向领队报告。另外,在调研过程中为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不同调研地点的更替中,往往需要选择夜班车,在夜间行车时,调研队伍中的男同志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切实负起安全保卫责任,尽心尽力地做好保卫工作。
3 调研成果整理
实地调研为调研报告的撰写完成了必要的前期积累,为理论成果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实地调研结束后,整个调研工作应尽快转入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如何将纷繁复杂的调研成果梳理归纳,最终形成一篇内容高度凝练的调研报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调研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组织与充分的利用。
为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善调研报告初稿,建议调研组返校后,尽快将调研中所搜集的资料做归类处理,并根据每位调研人员负责章节分发到位,便于大家尽快投入到调研报告初稿的写作中去。另外,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相关资料遗失或不足、具体数据偏离常识、敏感内容的处理方式等,调研组成员应及时主动地向领队及相关专业老师汇报和沟通,尽快解决好各种问题。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及时高效地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保证调研项目顺利结项。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央宣传部呈报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专门就改进调查研究做出重要批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只有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民族地区察实情、听真话、接地气,把握好调研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全面了解基层情况,深入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破解制约发展的办法和路径,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王瑞熙.论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实事求是,2015(11)9- 11.
[2] 陈弘君.一九六一年春毛泽东在广东的调研及其启示[J].中共党史研究,2003(3).
[3] 王晓荣,岳国芳.习仲勋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J].理论探索,2014,2(2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调查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李双.蒙藏委员会对边疆民族地区调查研究(1928—1949)[J].史志学刊,2017 (5):13- 19.
[6] 王伟光.加强民族地区发展稳定调查研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献策[J].民族研究,2015(5):1- 3.
[7] 马淑洁.开展调查研究,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J].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0(2):1- 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