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共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人才角色定位与培养机制研究
范文 宁阳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人才;角色定位;培养机制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公共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现状,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加强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培养的原因,并尝试分析新的信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角色定位及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017-03
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在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及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满足用户及社会需求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探索自身事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其中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及服务,为学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的包括文献获取、定题服务、研究数据管理、研究数据分析等科研支持服务就是其中的实践之一。该项工作对于扩大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证明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及意义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真正深入开展好这项工作,专业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必不可少。
1公共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展了诸多类型的科研支持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面向学术研究支持的科研支持服务,包括简单的咨询问答、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以及深度的课题服务和知识服务。在这类服务中,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科研用户去图书馆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寻求一个舒适的阅读与思考空间、科研团队研讨交流协作互动空间、成果展示分享空间、信息技能和研究技能支持空间”[1]。第二类是面向决策需求的科研支持服务。随着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党政机关领导对于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图书馆针对这类需求开展了参考咨询服务、专题文献服务、会议服务及深度决策服务等。第三类是面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科研支持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也在思考自身事业的转型发展,通过创办学术刊物、成立研究机构、产出各类研究成果等方式来思考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公共图书馆虽然对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做了诸多实践探索,但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形式比较粗浅、缺乏统筹机制等问题。而影响这项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欠缺,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图书馆传统的以借阅为主的程序性工作,科研意识不强。公共图书馆也疏于培养,造成学术人才不足,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也只能游离于服務工作表面,无法提供深度服务,造成服务质量不高,达不到用户的要求。同时,科研支持服务效果不好也没有实现公共图书馆宣传自身资源及服务,彰显自身价值及意义的初衷。
2公共图书馆加强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培养的原因
2.1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全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在不断延伸,服务职能也在重新定位。社会可能不再需要以图书为主要载体的知识信息服务,但是社会依然需要人类精神产品和成果的守护和传播,需要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图书馆及其相关系统的转变和提升[2]。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教育、文化、信息、交流等多项功能。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共图书馆面对新的时代背景,转型发展已不可避免。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指出:“我们要走向第三代图书馆,第三代图书馆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可接近性、开放性、生态环境和资源融合,致力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多元素养和激发社群活力”[3]。根据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势在必行,因为它是体现公共图书馆发展新内涵,增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公共图书馆综合竞争力以及彰显公共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实践。专业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发展壮大必将在这项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专业的人才不仅要为推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服务,还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创新,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转型与突破。
2.2科研支持服务工作新要求的需要
随着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的开展,用户对这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传递整合方面,由于信息来源及传播方式趋于开放,用户更希望公共图书馆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与整合,服务内容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尤为重要。同时,随着信息获取的途径变得不再具有垄断性或单一性,科研用户希望公共图书馆提供更为深入、更高质量的科研支持服务,或是直接嵌入科研项目中,达成深度合作。另外,科研用户希望服务的形式更为多样和便捷,在需要多类型科研支持服务时,能减少手续,优化流程。因此,面对科研支持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要求,公共图书馆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科研支持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服务的形式及内容都只能停留在比较简单和粗浅的层面,无法满足用户目前的新需求。科研支持服务人员只有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充实自身学科背景知识并提升在信息资源检索及整合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身及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才能在开展这项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2.3改变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匮乏现状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缺乏职业准入制度。近年来,虽然公共图书馆也实行公开招聘,但因为人事部门对于图书馆专业工作水平没有严格要求,职业准入门槛不高,人员素质自然受到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馆员历来习惯于基础性的日常工作,疏于自身学术研究素质的提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工作过程中就难以适应用户的高要求。另外,部分公共图书馆管理层对于专业科研支持服务人员的开发与培养观念淡薄,没有对馆员实行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造成一部分馆员按部就班,缺乏积极性和竞争力,而另一部分有进取心的专业人才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备受打击,加之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不断冲击,难免造成专业人才浪费和流失的局面。因此,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公共图书馆高素质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的缺失必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深入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的最大短板,公共图书馆只有建立起吸引人、留住人的合理的培养人才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人才的流失,并使人才的能力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3公共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角色定位
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这项工作也要更加深入和完善,这就要求科研支持服务工作者不能停留在以往的较为简单的服务工作,其工作职能和内涵都有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进行定位。
3.1科研支持工作的协调者
协调工作是科研支持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能,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协调工作也应更加完善和深入。首先,科研支持工作者只有熟悉本馆馆藏资源的情况、服务方式的种类以及本馆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的内容及优势,才能在科研服务工作启动之前与相关的科研用户进行沟通协调,让用户充分了解本馆开设的服务资源情况以及相关的流程和要求,以便用户确定所需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为后续服务项目的启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科研支持工作者要根据用户的要求或是一些变化,做好与用户及馆内外相关资源方的沟通联络工作。一旦用户需要综合性、多种类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资源时,科研支持工作者就需要承担起协调员的角色,协调联络各方把相关资源推送并嵌入用户的科研项目中,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3.2科研支持工作的参与者
随着文献获取渠道的开放性及便利性不断增强,用户不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代查代检及文献传递服务,而是希望科研支持工作者能够参与用户项目,利用其自身的学科背景及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对项目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科研支持工作者参与科研项目,他们的科研意识及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公共图书馆也应鼓励科研支持工作者参与科研项目,一方面,科研支持工作者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更加了解项目的情况及相关要求,有助于在工作中协调好各方资源,为用户提供最为精准的服务;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科研支持工作者参与到各类项目中,有助于馆员培养学术兴趣,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与素质,积累开展学术研究项目的经验,为公共图书馆培养学术人才提供良好机会。同时,深度的合作也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更为有效地宣传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及人才优势,使更多的学术团体和个人充分了解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科研支持工作的内涵,使公共图书馆的深度知识服务能够在多领域中得到宣传及运用,也才能让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及存在意义得到进一步凸显,才能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科研支持工作的管理者
科研支持工作者除了做好各类服务与协调工作外,还应是整个服务项目的管理者。当然,管理的内容及方式也应更加深入和完善。首先,科研支持工作者要对本馆的服务资源进行分类与整合。目前,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科研支持资源比较分散,因此科研支持工作者要对本馆的纸本资源、电子资源、场地资源及人才资源等进行归纳和整理,同时,也要熟知相关领域和机构获取资源的方式,以便与本馆资源进行补充,以便在用户咨询和提出相关要求时能提供最为合适的服务。其次,在服务过程中,科研支持工作者要注意对项目的相关服务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既可以积累服务经验,使资料有案可查,也可以为后续的数据研究工作提供完整资料。最后,当积累了一批服务项目或是指定相应的时间节点后,科研支持工作者要对所服务过的科研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公共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建设专题资源或是购买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或引进人才,有针对性地宣传资源和服务用户都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科研支持的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管理工作也不是简单的存档整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与总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公共图书馆完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4.1建立动态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管理机制
科研支持服务人员向用户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因此,需要业务素质及专业素质较高的馆员担任这项工作。在选拔最为合适的人员时,公共图书馆要对本馆所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有所界定,明确了工作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根据本馆的服务内容及实际情况,对本馆的人员进行合理筛选,面对全体馆员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机制,将每个馆员的学历、学科背景、培训情况、工作情况等内容建立档案,进行一个全面评估,选出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最佳人选。同时,随着馆员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公共图书馆也要随时进行关注与调整,将馆员的个人成长与工作项目的开展緊密结合,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与工作的有效推进。另外,公共图书馆也要注意科研支持服务人才资源的不断更新,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与相关的招聘引进人才计划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招聘原则和要求,明确岗位设置与薪酬待遇,吸引合适的优秀人才负责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创新管理。因此,公共图书馆只有保持动态的、灵活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管理机制,才能适应目前用户的要求。因为科研支持服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需要馆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还要有与项目开展相吻合的学科背景,因此,动态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的开展。
4.2建立有效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培训机制
科研支持服务人才需要不断成长与进步,因此,有效的培训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图书馆要确定培训目标。科研支持服务人员一般都是具有自身专业背景,又有较强图书馆专业素质的人才。因此,图书馆的培训目标既要遵循学科的培训目标,适当让科研支持服务人员参加一些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巩固专业知识。同时科研支持服务人员也要加强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的信息检索、数据管理、数据调研分析等图书馆学研究专业素养的提升。其次,图书馆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科研支持服务人员不同于一般窗口工作人员,他们应该是具备某种专业技能,又能熟练掌握图书馆学各项素质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培训机制上也不能单一化。公共图书馆可定期组织馆内学术交流和馆外学习,通过内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也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通过思想的砥砺来互相勉励与进步;通过馆外会议培训可了解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前沿资讯,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同时,公共图书馆也要鼓励科研支持服务人才学历的晋升,并给予适当奖励。当然,各馆还可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开展脱产学习培训、交换馆员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使科研支持服务人员的各方面专业素质都能得到不断提高。
4.3建立科学的科研支持服务人才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激励并促进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持续成长,因此,考核机制的建立要科学、合理。科研支持服务工作不能单纯地以数量来衡量工作质量,因此,考核内容要与工作的绩效、成果、突破性、创新性等工作方面的业绩相结合,也要与学术论文发表数量、课题专著参与数量等提升个人业务素质的指标相结合。因为科研支持服务人员是具备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考核要求需适当提高。同时,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加入用户的满意度为参考指标,并将这些考量因素制成合理权重,形成能者居之的良性竞争机制,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除了以上相对硬性的考核指标,公共图书馆还要注意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柔性管理,即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心理需求并不一致,公共图书馆在制定一些鼓励、奖励政策时,要能够区别对待,通过物质或精神激励政策促进科研支持服务人才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包冬梅.研究图书馆面向科研用户的虚实空间重构[J].图书馆,2016(6):71.
[2]张勇.社会选择图书馆若干基本认识的分析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2):13.
[3]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6):9.
(编校:崔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