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范文

    高慧 陆际平 付佳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成A组及B组, 每组30例。A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 B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7 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结果 A组的治疗费用(7.86±0.71)万元低于B组的(9.83±0.75)万元, 住院时间(21.43±9.58)d短于B组的(27.46±11.32)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A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均优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中合理运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 促进病情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治疗费用, 建议采纳。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血清总蛋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95

    现阶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1], 由于操作复杂、创伤大, 且大部分患者在术前就存在营养不良症状, 使得其术后更加容易出现胃潴留、胆瘘、出血和胰瘘等并发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其住院治疗时间, 增加了治疗费用, 降低了预后[2]。为此, 临床有必要做好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工作。本文旨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且自愿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术后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A组男女构成比例为18∶12;年龄34~69岁, 平均年龄(56.23±

    7.73)岁;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 胰头癌10例, 胆总管末端癌12例, 慢性胰腺炎合并肿块1例。B组男女构成比例为17∶13;年龄34~70岁, 平均年龄(56.94±7.82)岁;十二指肠

    乳头癌6例, 胰头癌9例, 胆总管末端癌13例, 慢性胰腺炎合并肿块2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构成比例、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治疗依从性良好;②有完善的病历

    信息。

    1. 2. 2 排除标准 ①免疫系统疾病者;②胆道急性炎症者;③肺部疾病者;④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⑤腹腔急性炎症者;⑥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治疗者[3]。

    1. 3 方法

    1. 3. 1 A组 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详细如下:于术后24 h后对患者施以肠内营养, 将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商品名:能全力, 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011]作为营养液, 利用输液泵并经空肠造口将营养液匀速输入患者的肠内, 控制输注量为100~125 ml/h, 需维持治疗7 d。第1天使用500 ml,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 此后, 逐渐增量, 直到增加至全量为止, 即每天给予

    2000 kcal。待患者能进食后, 酌情降低营养液使用量。

    1. 3. 2 B组 术后予以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详细如下:于术后24 h后, 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将全营养混合液输入患者体中, 常需12~16 h输完, 也可24 h连续输注, 需连续输注7 d,

    待患者能进食后, 酌情降低营养液使用量。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7 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比较 A组的治疗费用低于B组, 住院时间短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比较 术前, 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A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均优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 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与胆总管末端癌等疾病, 临床医师通常会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有效抑制病情进展, 促进相关症状与体征缓解, 帮助患者改善预后[4]。但有统计资料显示, 在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 有3%~4%的病例会在术后发生死亡, 有40%~50%的病例会在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与胰漏等并发症[5]。而营养不良则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6]。

    早期肠内营养为我国临床现阶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 促进机体营养状态恢复。通过在术后对患者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可对其肠黏膜细胞的增殖与修复进行有效的刺激, 并由此起到改善屏障功能、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维持黏膜功能以及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等作用。此次研究中, A组的治疗费用(7.86±0.71)万元低于B组的(9.83±0.75)万元, 住院时间(21.43±9.58)d短于B组的(27.46±11.32)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A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均优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 促进病情恢复, 减少治疗费用, 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碧红, 李琴.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对比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3):215-216.

    [2] 谈善军, 虞文魁, 林志亮, 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 23(1):

    12-17, 20.

    [3] 陆建文, 吕毅, 殷国志,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5, 21(10):

    686-690.

    [4] 徐军辉, 丁佑铭, 汪斌,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比较.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 20(4):228-230.

    [5] 吕柯, 景小松, 宋展, 等.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的对比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15):

    98-101.

    [6] 贾军红, 王继涛, 甄忠广, 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7, 23(10):702-704.

    [收稿日期:2019-03-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