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毛泽东与解放石家庄
范文

    刘炳峰

    石家庄,旧称“石门”。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保定,东临衡水,西倚太行,与北京、天津、济南三大都市几乎等距相望,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千年古郡,百年新城”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1947年11月6日,按照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我军发起“石家庄战役”,仅用六个多昼夜时间,便一举攻克了这座防守坚固的华北重镇,开创了我军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成为由人民解放军独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毛泽东主席复电同意进攻石门

    我党我军创建初期,随着著名“三大起义”的失败或失利,证明我军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此路不通”。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将部队拉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我党选择、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经过20余年的艰苦奋战,随着我军力量的积蓄、民众的觉醒及军事战略思想的成熟,到二十世纪40年代中后期,我军即已具备了攻克大城市的实力。于是,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便成为我军“夺取大城市的首创”(朱德语)。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援助下,开始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挑起了中国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次年3月,胡宗南又大举进犯我党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延安。面对十倍于己的强大敌人,党中央被迫决定“一分为三”、主动“撤离延安”: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转战陕北”,在马背上主持中央和军委日常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率部分中直机关干部前往华北,从事党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转战陕北中的毛泽东,一直惦记着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晋察冀后的工作。当刘少奇、朱德等刚刚进驻西柏坡,便收到了毛泽东于6月14日发出的关于“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将土地会议开好”“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的指示电。指示电中关于军事问题的电文,实际就包含有“解放石家庄”之意。

    其实,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毛泽东就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达了相机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任务。“三路”是:正太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同蒲路(山西大同至蒲州镇),平汉路北段(北平至石家庄段);“四城”是:大同、太原、保定和石门(今石家庄)。

    那时,尽管我军已经有了大规模运动战的实战经验,但要进攻大城市,心理准备却并不充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发言人邓文仪断言:“石门可保无虞”“解放军攻不下任何重要城市”。国民党军驻石门城防司令刘英更是扬言:“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党内不少同志对此也顾虑重重。

    然而,随着1947年春我军先后取得“保南战役”“正太战役”的胜利,彻底切断了石家庄与保定、太原等城市间的联系,石家庄实际已成为一座“孤城”。尤其是10月11日“清风店战役”(位于河北定州),我军消灭了国民党军近两万人,并俘虏了包括驻守石门的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等在内的10余名高级军官,我军军心为之大振!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在政治素质与官兵士气上,已经强于石家庄守敌,具备了强攻这座坚固设防城市的条件。

    因此,当10月22日清风店上空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便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发电,表示将“乘胜夺取石家庄”,以完成一年多前毛泽东交给晋察冀军区的作战任务。

    10月23日,朱德、刘少奇连续从西柏坡发出了两封电报。一封发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建议批准晋察冀野战军攻打石家庄的计划,指出:“我们意见亦以打石门为有利。”并称:“石门无城墙,守兵仅三团,周围四十里长的战线,其主官被俘,内部动摇,情况亦易了解。”另一封电报则直接发给晋察冀野战军,指出:“请你们预为准备各种补充。待军委批准后,用全力来进行此战役。”

    23日当天,毛泽东亲拟回电,代表中央军委批准了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同时明确指出:“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十天左右,整顿队势,恢复疲劳,侦察石门,完成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九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将重点放在打援上面。”

    毛泽东的批复指示下达后,石家庄便成了“一颗成熟的果子”(聂荣臻语),就等我军去“采摘”了!

    朱总司令亲自参与制订作战计划,毛主席的作战指导原则得到完全体现

    在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批复后,晋察冀野战军即刻进入到攻打石家庄的战前准备工作中。10月24日,我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安国召开会议,研究和制定解放石家庄的作战计划。在朱德的指示指导下,野战军初步确定了“勇敢加技术”的作战指导思想。

    此时的石家庄,尽管已经完全陷于孤立,但它仍像一个楔子,横插于晋察冀与晉冀鲁豫之间。并且城防坚固,周围有长30余公里、深宽各7米左右的“外市沟”和15余公里长的“内市沟”以及市内名目繁多的6000余个明碉暗堡组成的“三道防线”。在内外市沟之外,布有铁丝网、地雷区,市沟内则有电网和暗堡。外市沟的内沿,布有一条50余里长的环城铁路,平时由装甲车巡逻,战时为活动堡垒。尽管石门未设城墙,但却沟壑环连,暗堡林立,犹如“地下城墙”。因此,朱德总司令对我军攻克石家庄的作战行动极为重视,决定亲自出马,深入前线进行具体指导。

    27日下午,朱德在秘书和卫士的陪同下,从西柏坡驱车赶往安国,来到晋察冀野战军的驻地。在安国,朱总司令视察了我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的各个战斗分队,一连转了5、6个村庄,并重点检查了我军榴弹炮、山炮和迫击炮的准备部署情况。他不辞辛劳,不仅参加了我炮兵、工兵的战前协同会议,而且专门接见了炮兵旅第一团的排以上干部。朱德在会上说:“毛主席提出‘阵地攻坚战战术,我们炮兵就要研究为步兵打开突破口,打掉敌人碉堡,支援步兵向纵深发展。”又说:“我们强攻石家庄,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都很大。这是一次最实际的练兵,部队要在实践中学会依靠手中武器战胜固守城市之敌。如果这一招成功了,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就没有了。”因此,“前途就只能是我军必胜,蒋介石必败!”

    10月31日,在朱德的全程参与下,晋察冀野战军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正式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关于“解放石家庄”的作战命令。从此,解放石家庄的战役进入到战前的实战准备阶段。

    1947年11月1日,晋察冀野战军的主要领导、石家庄战役的主要组织指挥者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等,陪同朱总司令来到村外的小树林,一边散步,一边研究攻城问题。当谈到攻城在后勤保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时,朱德当即令秘书给晋察冀军区领导聂荣臻、肖克发电,要求晋察冀军区要确保野战军在攻打石家庄时的各项战略物资供应,特别是弹药和炮弹的供应要充足,并准备好攻城部队伤亡后的人员替补工作。

    随后,在朱德的直接参与指导下,经过反复的深入研讨,野战军攻城部队制定出了详细的攻城作战计划。即:集中第三、第四纵队及冀晋、冀中军区共4个独立旅和炮兵旅,组成“攻城集团”;三纵从西南,四纵从东北,冀晋军区部队从西北,冀中军区部队从东南,四面“强攻石家庄”。集中第二纵队、冀中独立第九旅、第三军分区、第九军分区部队,共约5个旅组成“打援集团”,于定县一带阻击援敌。同时,为尽早发现并迟滞援敌,由第二纵队一个步兵营,其余三个纵队再各派一个骑兵连,编成“前进支队”,进至保定以南陉阳驿、大白团一带,采用运动防御作战方式,节节抗击援敌。另外,为了增强攻击火力,朱德还下令从华东野战军调来一个榴炮营支援石家庄前线;又令察哈尔军区独立第四旅及第五、第七军分区部队,向平汉路北平、保定出击,破坏敌人交通,钳制平、保援敌。在统一号令之下,晋察冀解放区共动员了10个旅的部队,以及近10万民兵和4000余辆大车,全力支援解放石家庄战役。

    与此同时,为全面体现和贯彻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电报指示精神,作战方案还对“攻城”、“打援”两大集团的作战行动,进行了具体部署。规定:如果敌人从北面南下增援,那么打援部队就要依托唐河、大沙河、滹沱河三道河流防线,坚决予以阻击,并大量杀伤、消耗和疲惫援敌。这样,攻城部队的第三、第四纵队,就要将攻城任务移交给冀晋、冀中军区部队,并火速北上,与打援部队一起歼灭援敌,然后再回师进行攻城。同时规定,如果敌人援兵未来,各攻城部队就要合力、奋力攻城,务求必克!

    这一计划,完全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复电中指出的“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将重点放在打援上面”的战略部署。

    可见,这是一个极其细致周密、不管援敌来与不来,都“务必攻克(石门)”的作战计划,既体现了前线官兵对毛泽东决策的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也显示出了朱德及前线指挥员“不打则已,打则必取”的决心和信心。

    朱德年过六十执意于一线指挥作战,毛泽东主席再三发电劝其不要亲临前线

    石家庄战役很快就要打响了,可朱德总司令依然停留在前线指挥所里,不肯离去。为了我军总司令的人身安全,晋察冀野战军一线领导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多次反复地劝说朱德到冀中军区所在地的河间去。但朱德一再摆手拒绝。

    对于年过花甲却执意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朱德总司令,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始终放心不下。他多次致电晋察冀野战军,要求朱德速回西柏坡。可朱德依旧“不听”,他憨厚慈祥却又执拗地说:“大家都在这里嘛!敌人的飞机未必就能找到我朱德……”

    因此,就在11月1日野战军领导陪同朱德一边散步一边研究作战计划那天,毛主席直接给远在西柏坡的刘少奇发去电报,指出:“朱总到杨得志、杨成武处帮助整训一时期很好,但杨、杨进攻石门或他处作战时,请劝朱总回工委,不要亲临最前线。”

    直到这时,经过刘少奇的规劝和杨得志等人再三的苦口劝告,朱德才最终妥协下来,无奈地说道:“那好吧,我不加重你们的负担,就不留在这里了……”接着又幽默地说:“岂有此理!野战军司令向总司令下‘逐客令!没得办法呦,我只好到冀中军区去找孙胡子(孙毅)了。”这样,朱德才最终离开前线,来到了冀中军区所在地河间。

    1947年11月 6日凌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正式打响了!

    我参战部队参照从“清风店战役”中在罗历戎军部缴获的一张《石家庄城防图》,“按图索骥”,开始实施攻城行动。我攻城部队利用隐蔽、突然的行动,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掩护下,以爆破、突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办法,勇猛进攻石家庄外围之敌,最先占领了石家庄机场。

    接着,我野战军炮兵部队利用日制“三八式”野炮对石家庄发电厂进行急袭。顿时,全市陷入停电状态。

    8日16时,我军对石家庄外围发起了全线进攻。冀晋军区部队从西北攻打大、小安舍;三纵从西、南方向攻打留营,大、小谈村,王村,城角庄,西里村和西三教;四纵从东、北方向进攻义堂、花园村、云盘山(一高几十米的土丘,在今桃园一带,现已铲平)等;独8旅从南部攻打元村、彭村;独7旅和冀中军区部队从东南攻打槐底……

    至9日,敌人守军坚守的内外市沟之间的据点,全部被我军逐一攻克。11日夜,经过市区内20余个小时的激烈巷战,全市大部被我攻城部队占领。

    12日8时,我军开始向国民党守军的核心工事发起总攻……可就在这时,一直用电话与杨得志保持密切联系,始终关心、指导着这场作战行动的朱德,再次打来电话,想亲自到前线看一看。经过野战军首长的紧急商议后,杨得志向朱德表示:“我们一致不同意,请总司令讲讲民主吧!”就这样,朱德才没能够亲临前线。

    但我军各级指战员们,对于朱总司令的关怀表现出由衷的感谢。在朱德的深切关注和及时指导,以及杨得志等前线首长的正确指挥下,我军广大指战员不惧牺牲,奋力冲击,12日中午12时,经过先后6天6夜多的激战,石家庄全城便获解放!

    在石家庄战役中,我军歼灭了国民党军石门城防司令兼第32师师长刘英和32师副师长杉定颐以下共24288名守军,拔掉了横亘于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一颗钉子,为日后两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创造了条件。

    解放石家庄战役,充分验证了毛泽东提出的以炮兵和工兵支援步兵作战的“城市阵地攻坚战”的可行性、有效性,为我军后来进攻国民党重兵驻守的各大核心城市创造了完美的范例。后来,杨得志司令员在其回忆录中自豪地说:“石家庄毕竟拿下了,不是3年,而是7天,解放军没有飞机坦克也照样进了城。”

    石家庄解放后的第二天,朱德就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发去电报,向晋察冀军区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評价石家庄战役“是很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的首创,特嘉奖全军。”

    接着,朱德又于18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一路颠簸,驱车赶到野战军驻地,参加了野战军政治部召开的总结石家庄战役经验交流会。在他不知疲倦地参加了各种的庆祝活动、视察了石家庄的全城之后,于12月10日写信给毛主席,详细总结、汇报了解放石家庄战役的过程和基本经验,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当天便将此信向全国各中央局、各野战军转发,要求各地遵照执行。

    应该说,早在1939年12月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毛泽东主席就曾指出:“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当1947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后,我们党工作中心就应该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了。为了顺利实现这一战略性转移,党和毛泽东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特别是在军事上,毛泽东及时下达了相机夺取敌占城市的作战任务,我军各级指挥人员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攻城计划,为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创造了先决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石家庄战役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深刻的政治意义,它对于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尤其是促成了我党开始将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为纪念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役,朱德在总结解放石家庄的作战经验后,曾赋诗一首《攻克石门》,诗曰: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