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敢于创新谦逊低调立德树人 |
范文 | 王磊 董方晓 “文如金石〓掷地有声”,这八个大字一直挂在项德生家的客厅里。这是我国新闻学泰斗甘惜分教授书写并赠予他的,既是对他学术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写作文风的赞赏。 1938年5月,项德生出生在河北省完县北新兴村,他成长在解放区,当过儿童团团长。1959年从北京四中毕业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做过《北京日报》的兼职记者,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的辅导员,在广州军区新闻科从事了9年的新闻工作,转业后又到许昌市委党校任教。直到1984年的元宵节,郑州市紫荆山广场召开了一场河南省人才交流会,就是这场人才交流会,让项德生从此与郑州大学新闻系结缘。 可以说,项德生的新闻从业道路并不顺畅,这其中有苦有乐。面对自己遭遇的困难和波折,他豁达地说这不算什么;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他却将努力全说成是幸运。作为郑州大学新闻系里程碑式的人物,这位敢闯敢作又谦逊低调的老人,给我们展现了中国老一代新闻学者精进踏实的风貌,描绘了郑州大学新闻系建系之初的发展历史,诠释了“不忘初心”的意义,表达了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期盼。 “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攀登高峰,抓最前沿的课题” 1984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正式成立。当时整个系里,只有项德生一个人是学新闻的,系里就把教学、科研、新闻业务等工作都交给他负责,并于1985年底,任命项德生为郑州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在全国来说,郑州大学新闻系成立的时间并不算早,刚成立的时候,系里缺设备、缺人才,老师们授课只能是干讲,非常艰难。 “当时出去开会、搞学术活动,总轮不到郑州大学新闻系,心里很别扭。我不干工作则已,一干工作就很拼命,非要干出个样子来不可。”项德生对学术前沿课题的嗅觉很敏锐,谈起他最有影响的两篇论文,他仍然记忆犹新。“我在许昌市委党校时,了解到一个信息,胡乔木同志在党内有个指示,希望中国的理论界、学术界研究一下中国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当时,他刚从许昌市委党校系统转到新闻教学上,上台讲课没有具体材料和具体感性知识。他想起了胡乔木的这个指示,就找出指示的打印稿,准备给高年级的同学讲“信息论与新闻”。“我备课的名字就叫《新闻信息论》。只在83级讲过一回,83级的学生说很新鲜,但是太深,很多名词同学们都不懂。我想,搞新闻的光有理论没有实践还是不行啊,我就看报,看《新闻战线》和《新闻爱好者》杂志,一直琢磨这件事,想写一些论文,写有理论色彩的、有深度的论文。就在这个课的基础上,我写出了系列论文。” 项德生的系列论文中,前两篇文章《试论新闻学的系统开放性》和《试论理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一下子在国内打响了,引起了新闻学术界的轰动。文章首先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并被《新华文摘》转载,好几个省的新闻工作者给项德生写信,赞成他的观点,要求跟他探讨,《安徽日报》邀请他去报社讲课。 最重要的是,这两篇文章还得到我国新闻学泰斗甘惜分教授的肯定,甘教授两次给项德生写信。项德生这两篇论文都使用了笔名,导致甘惜分教授的第一封来信没有收到。直到1986年,项德生与甘惜分教授在南京见面,才彼此倾诉衷肠。 “甘惜分老师看到《试论新闻学的系统开放性》这篇文章,很激动,说你应该用你这个思路搞下去。”回忆起这段历史,项德生神情有些激动,“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写资本、研究资本的运动,要拿他上线的一个概念说起,这样才能说透。学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从商品说起,《资本论》的第一章就是商品。不能说新闻就是新闻或者事实就是新闻,应该向马克思学习,找一个概念,在新闻之上,通过它把新闻的本质特性揭示出来,这就是我给83级学生讲的课,新闻里面的‘信息。要想把新闻本质揭示得透彻,就要从‘信息说起。(这)可以改变我们过去讲的新闻理论的结构,(使之)发生革命性变化。甘惜分教授历来主张新闻理论要学《资本论》,要不永远新闻无学。”甘惜分在给项德生的第二封信中写道:“我认为此文(《试论理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是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硕果之一,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到现在为止,新闻学术界也没忘记项德生的这篇文章,他从此也成了中国第一个提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的专家。 最初,项德生讲“新闻与信息”是遭受同行质疑的,但得到了新闻界不少学者的鼓励,项德生更坚定了自己的学术自信,继续他的学术研究,论文一篇接着一篇地写。1991—1997年,郑州大学新闻系由项德生担任系主任,全面主持新闻系的工作。 1994年,是郑州大学新闻系建系10周年。项德生策划在10周年的系庆上召开一个新闻研讨会,讨论一个重要题目——《新世纪与新闻学》。距离新世纪的到来还有6年,郑州大学新闻系就开始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这在全国是第一家。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地的新闻学专家,一些省会和地市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新闻系历届毕业生的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和庆祝活动。“数载声名惊海内,八方风云会中州”便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著名教授方汉奇对郑大新闻系成就及盛会所做的热情赞语。 就在鄭州大学新闻系建系10周年前夕,传来一个锦上添花的好消息,项德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新闻学”批下来了。更令人振奋的一件事是,在建系10周年的节点上,郑州大学新闻系申请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批下来了。这样,一下就把郑州大学新闻系的发展推上了高峰。 项德生说:“郑州大学新闻系刚成立,教学的老师都很年轻,那时想要拿到硕士学位授权点怎么办?我觉得不能干等,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攀登高峰,占领那个顶尖。当时在全国来讲,开辟新学科、刊发系列论文、拿到国家项目、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新闻学术界没有这样做的。郑大新闻系是在各个学科都较为平衡的状态下,冒了尖、敢为天下先,所以拿到了新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要摆脱各种干扰,不傲慢,集中精力扎实搞学术,面对困难和曲折不害怕” 郑州大学新闻系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新闻系,在当时能拿到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令新闻学界很多人感到惊讶,也令很多人佩服。在项德生的带领下,郑州大学新闻系的知名度日益提高,项德生却劝诫全系师生不要骄傲,要正确地看待所取得的成绩。 1995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新闻学研究生毕业,要给学生授予硕士学位,他们绕过武汉大学新闻系,跑到郑州大学新闻系来授予硕士学位。“这是郑大的光荣,同时也说明了一点,郑大新闻系在一定阶段的确超过了华中工学院新闻系,名不虚传。”项德生接着说:“但我认为郑大新闻系要自觉、要谦虚,不要认为我们早就拿到了硕士学位授权点就了不起了。我知道,华中工学院很多老师都是很有功力的。我们是抓最新课题,冒了尖,人家有另一种冒尖的方法,那就是在旧有的东西里发现新名堂。比如,搞中国新闻史的吴廷俊老师,抓了一个题目叫《新记大公报史稿》,一下就出名了,还得了吴玉章新闻奖。” 第二年,华中工学院就不在郑大新闻系拿硕士学位了。说明这个学校的老师很有功底,这是郑大新闻系需要学习的。另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是,“一次我去南京开会,在武汉坐飞机时遇到华中工学院新闻系党总支书记程世寿,他送我两本书,我一看是他本人的书,一个党总支书记近期就出了两本著作,可见他们学院其他老师又该是多努力啊。说明人家整个系都把精力放在专心做学术上了,能不出成果吗?这也是我们郑大新闻系要学习的,不要认为华中工学院新闻系都来我们这儿授学位了,我们有多厉害,其实人家功底很深的,不要傲慢”。 在项德生看来,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追逐名利、钩心斗角上,不能获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其他干扰,集中精力扎实做学术。“比如兰州大学,好多人不知道,我曾经连续五年去兰州大学主持他们的新闻学硕士论文答辩。”这也是郑州大学新闻系的光荣。兰州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曾经人才济济,因为地理位置导致其同东部地区的差距日渐明显,人才流失严重。“就他们的论文选题而言,不仅反映了学生的追求,也反映了老师的知识结构。他们的知识结构很扎实、选题很新颖。他们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共同的追求。”项德生很佩服固守在兰州大学的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感叹兰大学风的纯正,相信兰州大学会再创辉煌,也希望郑州大学新闻系的师生向他们学习。 项德生认为,一个教学单位,一段时间辉煌,一段时间有些低潮是很正常的,但是面对困难、经历曲折时,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它。现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了自己的学科带头人,这就是很重要的条件。郑大新闻系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些曲折,而且这些曲折是自己的力量抗拒不了的。要反思、要沉淀,终究可以再超越。他相信在张举玺院长的带领下,只要老师们打牢深厚的专业功底,注意积攒实力,保存精华,就完全能够再创辉煌。 “做教育最难的就是不忘初心,我们要培养英才,而不是庸才” 项德生对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一直非常重视。从郑州大学新闻系83级本科生起,他就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新闻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过两关,一是古汉语关,二是外国语关。“央视现在有个节目叫《诗词大会》,我们早就这么做了。”项德生为了严抓基础建设,当时在新闻系开设了古代散文选读课,要求学生背诵50篇、熟读100篇古代优秀散文;开设古代诗词赏析课,要求学生背诵和熟记100首以上古代诗词。此外,从郑州大学新闻系89级新生起,便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即假期里,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公开发表一篇作品,为群众做一件好事。“三個一”是郑大新闻系的拿手戏。郑大新闻系的学生过假期,不能和别的系一样,他们要采访、要写东西,要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学生放假回来后,如果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就无缘当年的奖学金。 正是他严苛的治学要求,扎实优良的学风,使得郑州大学新闻系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人才。他也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晚辈与学生。 “一个系有学术成果是光荣的,但我们归根结底是要培养人才的,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现在常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词,叫‘不忘初心,什么叫‘初心呢?就是你最初的理想和目标是为了什么。”项德生接着说:“新闻系的学生要时刻牢记我们的初心,要通过许多具体的措施来磨练自己。对学生、对干部、对党员最难的教育就是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不动摇。对新闻教育者来讲,我们也要有初心,那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培养英才,而不是培养庸才。”项德生认为,“不管干什么,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了当人民的服务员、当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当官做老爷。也许有些新闻专业的学生进不了新闻工作单位的大门,但可以将在新闻专业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一样会干得很漂亮,这也是不忘初心”。 郑大新闻系的学生评价项老师是一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老师,项老师却说:“你们过誉了!清是清,正是正,但没有那么高、那么纯。” 和项德生老师聊天是轻松愉快的,他侃侃而谈的背后有一种令人鼓舞的精神贯穿始终。笔者认为,那就是兢兢业业和谦逊低调,还有他们那一代新闻人身上所坚守的价值观、人生观。项德生为河南新闻界争了光,作出了贡献,而他却说,这仅仅是起点…… (作者单位:《新闻爱好者》杂志社) 编校:王志昭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