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图书馆阅读推广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策略研究
范文

    付来旭  侯方元  孙娇  郑东伟

    

    

    摘 要:文章论述了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互动意义、作用及实证分析,指出了高校与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和推广策略,以期提升图书馆读者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璀璨的文学艺术成就、特别的语言文字形态、宏大的文化文献典籍、多彩的地域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民俗民风、神奇的中国医学中医药、萌发最早并且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累积的精神财富和文明、智慧的结晶。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黄炎子孙产生了深刻而远大的影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包含着自强不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崇高的道德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有着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优秀道德伦理品质,是指引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盏明灯。在当下盛行快速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能够丰富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培养读者专注、重思考、重理解的深度阅读品质,培养内省、仁爱和谦逊等重要美德,能够开启心智、滋养心灵、提升境界,强有力地对抗现代科技社会的纷繁与喧嚣。传统文化有益于人们精神与心灵的成长,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有助于人们对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是图书馆应当优先考虑的阅读推广内容。我们要找出图书馆阅读推广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式、方法和效果。

    二、图书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义务与政策要求

    2017年11月4日国家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图书馆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而传统文化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因此,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应尽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六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领导人讲话中也多次“引经据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民本爱国的营养。十八大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这是国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明确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党和政府交给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使命与责任。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典籍丰富、文化氛围浓厚、读者众多的优势,发挥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传统文化典籍完备的天然优势,将对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提升文化自信等结合起来,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引导者、承担者和传播者。

    三、 图书馆阅读推广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实证分析

    1. 图书馆阅读推广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国民阅读的内容中,传统经典阅读不被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荐书目中,传统经典比重明显偏少。国内著名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图书借阅排行榜的统计数据显示,排在前列的几乎没有经史子集、四大文学名著等中国古代典籍,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能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很少,即使以读书为主业的青少年,也因为繁重的课业、升学、就业压力,不得不将阅读的重心转向功利性阅读。影视作品对经典的改编和解构,使其丧失了原本的价值甚至走向低俗化,使得人们逐渐地疏离了经典和对经典的阅读及兴趣。西方文化的强势推进,使得今天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崇尚西方文化、过洋节、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越来越漠视。图书馆发挥使命担当,回归传统经典,推广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从传统经典中吸取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营养,追本溯源,让自己的精神有所依托,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势在必行,也是图书馆实现其教育与文化育人功能、体现阅读推广真正价值的重要途径。

    2.山东省公共与高校图书馆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以山东为例(见下表),公共图书馆普遍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网站上都有相关传统文化栏目,举办的相关活动也比较多,而省属高等学校图书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普遍不足或不够重视,据2019年統计数据,只有三家高校图书馆举办相关活动比较多。

    作为山东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发挥山东以孔孟儒学和孔孟家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缘优势,通过学习借鉴北京、江苏、深圳等图书馆阅读推广发达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发展本地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本地公共图书馆继续发挥自己以尼山书院为专题的优势和做法,高校图书馆应在山东省高校图工委的统一指导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通过提倡各高校图书馆举办系列讲座和读书会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嵌入超星视频或超星公开课方式,让读者能够免费聆听大家讲座,通过参加数据库商举办的网上传统文化阅读体验和世界读书日(读书节)传统文化专题活动、通过拜谒曲阜孔子故居(孔府、孔林、孔庙)、欣赏“六艺”表演、阅读儒家经典等方式把广大大学生读者从手机游戏或碎片化阅读中解脱出来,穿越千年时光,与圣贤对话、体验圣人足迹,成就厚重的人生。

    四、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代表性做法与经验

    1. 积极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相关活动

    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中国图书馆界的最高学术组织,其学术影响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毋庸置疑,其阅读推广活动对各地图书馆具有辐射和指导作用。例如2019年组织的“让经典走向大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介全国行”活动,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180余家图书馆申请参与宣传推介活动。为激励在推介活动中组织得力、成效突出的组织和单位,阅读推广委员会以通讯方式组织专家对各参与单位的活动情况进行研议,推荐了8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领读图书馆”、19家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推广图书馆”,希望对各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活动产生示范效应。

    在这场活动中,山东只有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获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推广图书馆”称号。这说明山东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通过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相关活动,通过关注国家图书馆相关传统文化栏目(国图展览、国图讲坛、国图空间、邂逅经典、好书共读、大师微讲堂、华夏记忆专题等)、南京图书馆(国学馆、十德堂、文创艺术中心、南图讲座、国学导览)、深圳图书馆(年度“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 、南书房专题服务区、 “人文讲壇”)、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大众讲坛)等比较重视传统文化活动的图书馆的网站和公众号,了解和关注其传统文化活动内容,提高自身的阅读推广视野和做法。对一个图书馆来说,由于经费和能力所限,其阅读推广的内容应该不仅限于自己的资源和活动,还要关注、推介和参与中图学会及其阅读推广委员会和别的优秀图书馆举办的相关活动为自己的读者服务,提高信息共享能力对自己读者的影响力。

    2.高校图书馆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大学生开展系列人文及传统文化讲座及宣传活动和体验活动,打造自身的活动品牌

    打造阅读推广活动品牌,提升活动的影响力是对读者形成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措施。例如黑龙江省图书馆自2015年7月起联合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冬颖教授共同开设古诗词吟唱公开课,课程以古诗词文献为阅读推广根基,利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龙江大地上传承、传播诗教,唱响礼乐,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活动相呼应,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促进全民经典阅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奉天烽火·盛京记忆”、“满清文化”等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将校园阅读与社会阅读紧密结合,地域文化阅读与图书馆文献阅读紧密结合,有效拓展了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路径。重庆大学图书馆将传统经典推广与时尚流行形式相结合推出的微博阅读推广栏目“《琅琊榜》里你不得不看的那些书”,将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与传统经典阅读推荐相结合,先叙述剧中人物的阅读书籍,再介绍该书的馆藏信息,将《史记》、《淮南子》、《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一类中国传统经典图书自然地推荐给了读者,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济宁学院图书馆的“杏坛读书”、“孔子学堂”及“子悦空间”栏目活动、聊城大学图书馆的“经典魅力”传统文化导读栏目,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图书馆举办的校园文化品牌“悦读沙龙”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为阅读推广提供了整合本地文化资源的平台。总之,高校图书馆应立足自身优势,打造文化品牌和网站文化专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努力。

    3. 实行传统文化传播的“阅读推广人”制度

    图书馆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与专家人才优势遴选出各自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人”,颁发聘书、邀请举办讲座、审核推荐书目,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微博,或通过微信群、QQ群转发、写作和引导讨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面的文章,激发群友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的普及,提高人文素养。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和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当地阅读推广人应立足地缘优势和文化传统,走进曲阜、邹城和淄博,寻觅先贤踪迹,体会先贤思想,弘扬当地悠久传统文化,挖掘其时代价值。

    4.发挥专业公司技术优势和图书馆合作举办区域性线上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

    单纯依靠各个图书馆自身搞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经费有限、难度很大,宣传和参与效果不明显,因此借助相关数据库商和文化公司(如山东超星公司、山东知网、天津微图科技有限公司等)的技术和客户优势搞一些区域性的线上相关活动,邀请本地的图书馆同时参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20年4月防控“新冠疫情”期间,针对各大高校图书馆需求,山东超星公司利用超星直播平台进行图书馆超星系列数字资源使用培训,利用超星学习通,举办“共读传统文化”活动,邀请部分山东高校图书馆各自精选出若干本中华传统文化图书,以“网络共读”的形式邀请各高校大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2018年4月天津微图公司与天津市东丽区图书馆合作的“清明节纸鸾翩翩诗意起”亲子活动;2019年4-5月世界读书日期间该公司与天津市北辰区图书馆合作配合中国图书馆学会 “让经典走向大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活动,开展的国学知识竞赛;2018年9月,天津微图公司与珠海市图书馆合作推出的“中秋民俗知识竞赛”线上答题活动都很受读者的欢迎。

    5. 打造多功能、多媒体的传统文化展示阅读空间

    阅读空间是组成图书馆的要素之一,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阅读氛围和借阅环境,打造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温馨愉悦空间会吸引读者回归图书馆,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馆藏的珍本收藏、影音数字资源建设,各种设备及影音播放室、多功能厅等硬件设施成为必备条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图书馆空间装修布置、为读者提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场所,以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设施举行经典展评、经典导读、影音欣赏、阅读体验、名家讲座等活动。如深圳图书馆 2013 年创建的“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集阅读引领、思想交流与图书馆服务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扬经典阅读之风,弘优秀文化之善”,取得了显著的推广效果 。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是由同济大学宣传部与图书馆共同创建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集传统文献借阅、展示、研讨三项功能于一体,通过展览、互动、体验并结合传统的阅读、交流、讲座等形式,在图书馆内搭建全新多维的传统文化阅读教育平台,为读者营造传统文化专题阅读交流空间。

    6. 深入揭示、挖掘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典籍卷轶浩繁、思想深邃,内容精深广博,读者不易阅读和掌握。图书馆应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和应用力度,推动珍版古籍走出深宫,邀请名家精准解读国学经典,穿越时空与圣贤先哲对话,实现其当代价值。因此图书馆在对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罗列简单的书目和举办各种各样的效果不甚明显、受众较少的活动。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专家人才优势,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思想进行阐释,挖掘出传统经典的核心思想和精华所在,编制出传统文化普及性的导读书目,要让读者一看导读书目就能了解图书馆有哪些传统文化典籍,明白这些传统文化经典的核心内容及时代价值,從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组织校内专家推荐了中国文化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化名著和世界文学名著共120种,《荐读书目》对大家的阅读起到一种导引作用。大数据时代,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手段和模式,加强专题网站、专题微信、微博、手机APP阅读阅听等微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多媒体推广与普及,以创新方式、时尚引领、多渠道交流传播加传统导读阅读吸引更多读者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找到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图书馆读者的文化素质和人格修养。

    7. 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一点反思

    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由于受众较少,缺乏兴趣,图书馆举办相关活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参加者寥寥。因此立足本馆实际,领导重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实行团队运作,打造相对固定的读者队伍,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系列化的读书活动、借助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持久的品牌吸引力,固化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栏目,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郭文玲.我国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现状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3]雷 辉,刘 阳,王 轩.基于微信的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影响因素研究——以尼山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

    [4]何小波.关于高校图书馆设立“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室”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7

    [5]金晓红.校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

    [6]曹洁冰.同济大学图书馆新型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闻学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王 丹.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0

    [8]朱兵强.图书馆公众参与的立法保障——以《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第19条为基础的讨论[J].图书情报知识,2017

    [9]付 鑫,周 艳.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0

    [10]焦彦瑞.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11]王鹤群.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的实践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2]郭 红.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探析[J].文化学刊,2018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