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
范文 | 钟彦峰 朱力 摘 要: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受客家方言、社会、家庭、教师教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普通话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但农村小学学生普通话语音面貌较城镇以上小学学生仍有较大差距。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的推广、教师语言文字水平的提升、学校推普活动的广泛开展是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影响因素;对策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苏区农村中小学精准推普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C19202);2019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南苏区农村中小学普通话推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135)。 赣州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与赣粤闽湘四省通衢。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赣南也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人占赣南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客家话为赣南主要方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通话在赣南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市民对自身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和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加之受到客家文化和长期方言交流的影响,融合了赣味儿的普通话变成了绝大多数赣南地区人们的日常用语。 1 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现状调查 赣南作为客家方言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经济发达地区滞后,农村推普的常态是只有乡镇中小学偶尔会成为推广普通话的现场,农村学校不少教师的普通话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二乙或二甲标准,教师上课时的普通话夹杂了许多方言土语,部分偏远山村学校的教师下课后和学生交谈干脆全用上了方言。有的学生课堂学习刚开始还能使用普通话,可越往下说就越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有的便直接转变成了家中交流习惯的客家话。不少山村学校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所学科目的知识,用什么语言上课无关紧要,教学语言随意性很大。有些普通话比较好的外地教师,为了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还被迫学起了当地方言以求“融合”。农村的推普工作重点本应该是学校,学校的重点本应该在教师,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农村唯一能够做推普工作的中小学也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推广普通话,了解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工作的现状,笔者以赣州市湖边镇农村小学200名二年级学生及家长为对象,通过下发问卷及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发出问卷200份,共回收197份),具体调查情况如下:家长中103人认为自己孩子普通话水平良好,80人认为自己孩子普通话水平一般,14人认为自己孩子普通话水平较差;家长中74人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良好,73人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一般,50人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较差;197名孩子中留守儿童有123人,非留守儿童74人;197名孩子在家中与父母及祖父母日常交流使用普通话的有62人,同时用客家话和普通话交叉交流的有100人,完全使用客家话的有35人。由此可见,从家长的角度看,普通话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孩子比父辈和祖辈对普通话的接受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相比赣南地区城镇以上学校小学生,语音面貌仍有较大差距。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普通话水平与父母普通话水平呈正向关系,父母普通话水平越高,孩子普通话水平就越好;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也发现,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留守儿童普通话整体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2 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在赣南地区的知晓程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分布不均衡状态,对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的人员主要是城镇以上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公务员,其他行业人员对此都不太熟悉。农村地区受经济欠发达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因素影响,年龄大于五十岁的农村人,自身普通话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偏低,对语言文字类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农村小学教师对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城镇以上学校更为欠缺,对于推普宣传工作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 2.2 家庭因素 赣南边远农村由于偏离城市且受客家方言的影响,成年人交流时一般不说普通话,农村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农村人,日常家庭交流更多的语言仍是客家话,所以从孩子呱呱落地,就受到潜移默化的方言影响。而现如今大部分农村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孩子的养育任务交由祖父母完成,祖辈受教育程度本身偏低,加之多年在农村生活的语言氛围,使得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中明显缺失了良好的普通话语言因素。近年来受移动通讯设备更新、网络环境改善及线上交流APP的普及影响,农村留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及外界社会的联系也得到加强,从一定程度帮助了农村留守儿童普通话应用能力的提升。 2.3 学校及教师因素 近年,随着特岗教师招聘政策及三支一扶政策对农村师资力量的补给,大量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被安排到了农村小学教学一线工作,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得到较高提升,但教师跨越所学专业从事学科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物理专业毕业生教数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教语文的现象时常发生在农村小学当中,原本对教授语文学科的教师提出应具备二级甲等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在专业和实际任教课程不对应的情况下,就显得形同虚设。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保证,小学生的语音面貌便从入学阶段开始大打折扣。加之不少年轻教师为获得教师资格证苦练普通话,应考时取得二级以上证书,可刚回到家乡教书,方言的亲切感就很快让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出现滑坡,教师们刚走出课堂就客家话自然流露,普通话在农村小学只能作为“教学语音”且逐步受客家方言的影响后水平下滑,想要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困难很大。 3 赣南农村小学普通话教学推广对策 第一,针对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在赣南地区的知晓程度整体水平不高,农村小学相对更低的情况,应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知识的社会宣传,特别要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中小学生是未来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点。地市教育局及驻市高校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优势,动员师生在普通话测试员带领下,每年推普周期间下到农村学校进行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推介。由农村学校推普工作示范先行,带领农村地区推普工作有效开展,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也能起到助推助力的作用。 第二,针对赣南农村小学教师语言文字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可通过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系统性为赣南农村小学教师开设普通话正音培训课程,帮扶农村小学做好语言文字类考证考级工作,强化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等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教师语音面貌。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是培训和帮扶的重中之重,安排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通过线上课程教学及普通话教学APP等形式,定时定期增加频次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对一辅导。 第三,农村小学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充实语言文字类活动丰富学校第二课堂,定期联合建设有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驻市高校,积极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经典诵读、书法大赛、书画展等活动,聘请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作为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师生的语言文字类作品并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县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竞赛,充分调动师生规范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卢小艳.边远农村普及小学生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13年第35期. [2]刘楚群,黄玲玲.赣州市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6(1). [3]蔡忆君,赵海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语言表达的比较研究——基于江苏两县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9(1). [4]刘慧.赣南客家方言使用现状及推广普通话情况研究--以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推普”调查为例[J].大众文艺,2018年24期. 作者简介 钟彦峰(1983-),女,江西赣州人,硕士,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讲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