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
范文

    祁国勇

    摘 要:互联网和现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领人类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加上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阅读体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则进一步加速了我们阅读行为的嬗变。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有声阅读……新的数字阅读方式在不断涌现。相比于过去通过传统的纸质阅读从图书报刊中获取知识信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电子媒介进行数字阅读。

    关键词:数字阅读;纸质阅读;多媒体

    1 数字阅读的优点

    近年来,随着全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超过了纸质阅读,不断提升着我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2019年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我国有60.7%的国民更倾向于数字阅读,而且这一比例在青年读者中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字阅读具有以下优点:

    1)数字阅读载体小巧、携带便捷,更能满足当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这是数字阅读最大的优点。现在,公交上、地铁上到处都是抱着手机阅读的人群,手机、平板、MP4等数字阅读载体小巧、携带方便,我们随时可以打开来看,而传统纸质读物却体积大、较重,携带不便。

    2)数字阅读的容量巨大。纸质读物作为传统的文字承载形式,其本身的外延和上限都是有限的,相应的所能搭载的内容也有限,因此,纸质阅读的容量并不是很多。数字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将文字全部记录,虽说存储量也有上限,但二者在容量相同的前提下,所用的体积却无法可比。一本方寸之间的电子书可以容纳一个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其容量是海量的。显然,在这一点上纸质阅读是没有可比性的。

    3)数字阅读内容丰富。信息资料可以制成word、ppt、pdf等各种格式,还可以数字化嵌入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实现图文并貌,内容应有尽有、生动活泼,让我们大饱眼福。近几年,有声阅读异军突起,成为新的阅读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人們听书的主流选择。在关于数字阅读优点的读者调查中,选择“内容丰富”者占57.7%。

    4)数字阅读的软件更为人性化,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数字阅读时,可以随意设置字体的大小、颜色和字号,这些功能受到了老年人、近视者的青睐;我们还可以根据喜好随意更改背景的图案、颜色和屏幕亮度;滚动阅读、夜间阅读等模式的设置提高了阅读的自主性,以上功能不但有利于保护视力,还让阅读变得时尚、亲切。最新的有声阅读等充满趣味的阅读形式,使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5)数字阅读更为环保、经济。环保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在当下已经深入人心。纸质读物的主要原材料是纸,制造纸张就要大量砍伐树木,这对保护森林、节约资源极为不利,而数字阅读却不存在这些问题。目前,一般人在数字阅读时大多是免费的,即便是付费,和纸质阅读相比费用也相对较低。纸质读物不但要用到纸,还要经过编辑、校对等一系列出版流程,在加上运输、销售等环节,因此,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2 纸质阅读的优点

    在数字阅读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我们的周围“低头族”随处可见,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断的受到挤压,好像早已被大多数人所遗忘。但是,纸质阅读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依旧大有市场,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1)“纸质阅读”有实体感,能带给我们真实场景的阅读过程体验,这是它的最大优点。我们手拿一本书阅读时能感觉到它的厚重,心里不空虚、有安全感。而数字阅读看不见、摸不着,虽然现在技术通过水墨电子屏实现了纸质化书籍的呈现,但这和手拿纸质书阅读的实体感完全不同。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数字技术也无法让我们拥有这种实体感。

    2)纸质阅读的阅读质量高于数字阅读,更利于保护版权、鼓励创作。现在网络上的信息是海量的,监管难度在不断加大,盗版行为时有发生。我们数字阅读时,常会遇到作品乱码、错字等现象,给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即便是阅读网络上发表的原创作品,其水平也常常是参差不齐、杂乱无章。而纸质阅读却不同,作品写完后要经过一整套严格的编校程序,质量可靠,这就保证了我们的阅读质量,也保护了版权。实际上,现在多数真正得经典作品都是纸质版,而不是电子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一本好版本的图书是高质量阅读的前提。纸质阅读时,书是立体性、实体性,我们可以直观的、全面的接触到作品,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内容,从而做出自己理性选择。

    3)纸质阅读有助于我们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阅读习惯。挪威斯塔万格大学(University of Stavenger)文学教授、同时也是主要研究人们在不同媒介上阅读体验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安妮-曼根(Anne Mangen)指出:“阅读是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或许,纸质书的触感和物理特性对人们产生了一种不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而这一点对人们进行持续专注阅读显得尤其重要。”纸质阅读的独立性强,我们随手拿起一本书,只要有光就能读接下来。

    4)纸质阅读比电子阅读效果更好,更适合深度阅读。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数字阅读,而不是纸质阅读,表面上看两者的阅读流程都一样,但是我们的大脑在这两种阅读过程中的生理机能却并不相同,最终的阅读效果也不同。研究发现,数字阅读时,我们会寻找关键词,并有选择性地扫读、跳读,而不会像传统纸质阅读那样一行一行地读,其实,在这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浏览,而不是在真正的阅读。结果就像“船过无痕”一样,几天之后,我们什么也没记住。同时,我们的读速会不自觉的加快,大脑基本上就没时间停下来思考,也就谈不上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就没什么收获。而纸质阅读时,不存在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的记忆更为深刻,阅读效果也更好,纸质阅读对深度阅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在不同媒介上阅读,理解程度也不同。我们现在数字阅读内容多以新闻资讯、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这类文章一般篇幅较短、不同文章间的内容跨度也很大,有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如果我们长时间的数字阅读,就无法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形成自身真正的知识储备,也难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深度。而纸质阅读的文章一般篇幅较长、结构严谨,内容的知识性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经常纸质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储备知识、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纸质书的实体页面是我们深度理解的根基,我们读纸质书时,可以随意翻动实体页面,通过前后联动阅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勾画圈点、做笔记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度。而数字阅读时,电子屏幕似乎会让人产生一种过于自信的错觉,虽然我们自认为已经轻松理解、掌握了知识,但事后测试却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所以,现在我们深度阅读时都会首选纸质阅读。

    5)纸质阅读可以更方便、有效的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人都有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的习惯,这对理解文章大有好处。纸质阅读时,我们经常会勾画圈点、标注、摘录、做笔记,而数字阅读时就没有了这种手感,不想写写画画。同时,数字阅读因为要更多的受制于阅读介质、地点等因素,无法做到像纸质阅读那样勾画简捷、书写方便,虽然现在很多软件大多支持注解、笔记功能,但是实际上用户体验的并不多。

    6)纸质阅读更有利于保护视力、身心健康。纸质阅读时,阅读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阅读时带来的视觉疲劳,让我们感觉更舒服。而長时间对着电子屏幕数字阅读,伤害到我们的眼睛和身体。眼睛因为长时间的受到屏幕光的反射,容易疲劳、导致视力下降。而且,电子设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容易给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

    纸质读物的出版要经过严格的法定审查程序,这保证了其内容的积极性、健康性。纸质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放心、大胆的选择。但是,数字阅读时,网络上的作品常常表里不一,含有大量煽动性的、情感性的、不健康的内容,大众看后极易受其感染,进而凭一时激情做出冲动、过激的行为。其中有些打开后直接就是娱乐游戏和低俗广告,很容易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让广大父母防不胜防,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两种阅读方式

    总得来说,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利弊、并不矛盾。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判断哪一种更好都是有失公允的。更有甚者,一些人只是根据当下数字阅读的普遍性而预测“传统纸质阅读将会被数字阅读所取代。”也是过于草率和武断的。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实,知识都是一样的,两种阅读方式只是载体的传播方式不同而已。科技的进步,不过是给了人类更加的多元化选择,我们需要做的是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甚至是将两者并用,具体包括:

    1)广大青年及学生应该以纸质阅读为主,数字阅读为辅。对年纪较大的在纸质媒体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喜欢纸质阅读时的那种实体感,而年轻的一代人更习惯于数字阅读,数字阅读代表高科技、象征时尚,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但是,正处在学习知识、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年及学生,如果把自己的阅读完全局限在数字阅读上,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危险的。

    纸质阅读的实体感,更有利于他们养成热爱读书、注意力集中的习惯;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深度阅读、多做读书笔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纸质阅读更利于他们身心全方面的发展。数字阅读小巧便捷,作为辅助阅读方式,用于查找资料、检索信息、应急之需。

    2)阅读专业类、理论性内容,应以纸质阅读为主;阅读新闻信息类、休闲娱乐性内容,以数字阅读为主。专业类、理论性的读物大多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很多都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并理解,因此纸质阅读更适合;纸质阅读时的勾画圈点能够比较方便直观地留存我们每一次的阅读痕迹,记录下这些读物带给我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新闻信息类、休闲娱乐性内容了解内容即可,一般不需要深度阅读,而且数字读物小巧、便捷,可以随身携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坐车、等候的碎片时间随时完成阅读。

    3)阅读小说等长篇幅、结构复杂的作品应以纸质阅读为主,阅读诗歌、散文等应以数字阅读为主。小说等长篇、大部头著作,结构严谨、体系完整,需要集中注意力、深度阅读、耗时较长,纸质阅读更好;散文、诗歌等作品篇幅短、用时短,适合碎片化的阅读,数字阅读效果好。

    4)图书一般适合纸质阅读,报刊更适合数字阅读。报纸期刊一般篇幅较短、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以最大化的发挥数字阅读便捷、快节奏的特点,读者可以及时、高效的了解到最新的各类新闻资讯和信息。而图书一般篇幅较厚、时效性相对不强,适合纸质阅读。实际生活也印证了这一点,近几年我国的纸质报纸期刊阅读量在持续下滑,而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基本保持平稳,与这种阅读趋势相适应,近年来,很多传统的报刊出版社全力向新媒体领域进军,纷纷将业务重点转向数字报刊,有的甚至已经停止发行纸质版。

    不管是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只要我们能够在最适合的时候使用,它就是最好的阅读方式。两者各有各的生长环境和发展空间,都会长期存在。传统纸质阅读有其生命力,不会被数字阅读轻易取代,最多也只会是被部分取代,而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目前来看, 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展,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1]滕玉石.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9(09).

    [2]李新祥.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