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策略研究
范文

    简杰?文婷

    摘 要:构建高职院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特点分析入手,找准就业困难的原因所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为学生打造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精准化,数据平台,个性发展

    就目前全国形势来看,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这对于每一个高校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尤其是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抓住这次的机遇,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重新梳理一下自身就业服务工作的优势和劣质,找准问题所在,以精准化就业服务为导向,结合就业的大数据环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精准服务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就业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1.1 就业关注性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的学年总共只有3年,大一基础课程学习,大二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紧接着就进入大三的顶岗实习期然后逐渐走上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学生从进校开始到正式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因此他们从入校之日起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关注度就比其他类型院校更高,大部分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进入学校就开始了的,这也是他们对未来行业和岗位的关注度较高的原因。

    1.2 就业目的不明确,盲目性就业

    虽然高职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对未来就业的关注度很高,但是因为没有建立成熟的职业规划体系,他们的就业目的尚不明确,择业就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更多时候他们的职业选择往往来自科任老师、辅导员、班导师的引导以及朋辈就业情况的影响。但是针对自身个性特点和自我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选择尚且不明确,并没有形成与自我匹配度较高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这对于他们将来毕业后更长时期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1.3 职业规划与自我发展匹配度差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周期性短,所以更需要反应迅速和紧密的职业规划系统,但是从入学起他们的职业规划就受到来自多方面随机的影响,一些思维惯性导致他们的职业规划欠缺一些科学性,尤其是与其自身发展匹配度上面还有较大的差异的一些影响后果。随着他们在专业课程上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同学们在专业上发展不尽相同,甚至还会有其他一些就业目标和方案产生,这就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在路径上全程参与并不断适应和调整,只有一个与自身发展高度匹配的职业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系统。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就业难度较大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高校扩招后的今天,千军万马在“就业”这个独木桥面前都显得异常艰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面临每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的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显得更为突出,就业难度更大,要如何在百万毕业大军中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就业出路,这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所在。

    2.2 就业稳定性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观尚不够成熟,往往存在没有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自我定位不合理、就业期望过高等问题。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一旦发现与职业预期不符,就轻松决定辞职,导致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辞职率相对较高,这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尤其明显,就业稳定性较差这也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会影响学校的就业口碑,另一方面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也是不利的。

    2.3 人才层次与就业层次的结构性失衡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阶段,国家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創新和技术创新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企业对高技术、高效率的人才依赖程度更高,人才的竞争更加凸显,特别是对于高效率、高技能型的核心团队人才需求更大。而对于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找准就业市场定位,找准学生个人就业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社会的就业市场结构失衡也是导致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不符,造成职位的浪费。针对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这些新变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增强,往深度和精度发展,积极应对人才市场结构失衡导致的就业难的问题。

    2.4 高职学生的“慢”就业问题

    越来越多的“90后”特别是“95后”的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即就业”的模式,他们选择毕业后先待在家里一段时间,考虑是否再深造提升学历或者自主创业,这类人群就成为“慢就业”一族,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同学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逃避就业”。如何积极引导这部分同学正面就业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是高职院校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3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就业指导服务师资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学校专业的指导人员、辅导员、班导师等,但如果仅仅依靠这部分力量来实现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是远远不够的,这部分的师资力量只能用“广撒网”的方式来展开服务,无法做到“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遇到就业择业问题时第一想到的是咨询父母、亲友;其次是查询互联网,最后才想到咨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自己的老师。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信任感和专业度还需要大幅度提升,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以及师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

    3.2 就业服务平台整合性差,缺乏数据分析思维

    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应该是从大一入学就开始的全过程指导,这个过程应该自学生入学开始,而不仅仅只针对毕业生人群。就业服务平台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就业招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公众平台,更应该涉及学生的各个数据平台,包括教务处的成绩平台,学工部的素质平台,甚至包括了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信息平台等,只有整合了学生的各个平台的大数据系统,才能有效进行学生行为的个性化分析,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业情况、奖惩情况、专业特长多方面数据结合分析才是实施精准化就业服务的前提。

    另一方面,各个平台之间不能相互独立,应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整合,方便学生有效利用资源,也方便就业服务相关职能部门能够采集大数据资源,避免数据之间重复统计,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作负担。

    3.3 就业信息与服务缺乏精准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信息与服务更多是面向全体的毕业生群体,最多也就是在各个专业层面上分类,就业信息目前还没有“特定推送”、“因人定制”等功能或服务。当然这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师资不够、基础平台不完善、数据整合性较差等客观问题导致的,目前尚不能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只能由学生主动从大量信息化数据中去筛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无法实现就业信息服务主动推送“最优最匹配”信息筛选的方式,就业信息和服务的精准性较差。

    4 高职院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策略

    4.1 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教育

    要实现高职院校精准化就業指导服务,需要确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育人”的模式,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比如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互动沟通、集体讨论、单独咨询等方式,动员全员参与,这些过程中既有朋辈的指导,又有专业的剖析,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才能为同学们提供细致、个性化、多样性的就业服务。

    全过程指导是指要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建立职业档案,全程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中来,大一时期的职业目标建立,大二时期的职业定位和调整,以及大三时期的求职行动要贯穿始终,而不仅仅只关注与毕业生群体,通过全过程动态指导,及时纠正偏差,用科学体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全方位教育就是要把就业指导服务贯穿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综合分析,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双方都要兼顾,既要考虑自身价值层面也要顾及社会利益各个方面,积极认知自我,才能主动应对就业压力,避免消极逃避的心理。

    4.2 加快平台建设与整合,用数据思维指导就业

    积极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平台的多样性与融合性的要求。平台与外部信息互联,要联动用人单位的需求平台,通过实时反映用人需求状态的变化,将这些数据信息流用于指导学生就业方向。平台内部整合多方渠道信息,开展就业“云讲座”、“云体验”等线上活动,提供第一手的就业信息和动态,也可以实时指导学生方向评估。通过整合平台内部大数据信息,收集到学生全方位数据系统,包括了行为模式、专业成绩、专长特长、兴趣爱好等数据信息,将这些数据信息在平台内部进行整合分析后,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特点和偏好维度,从而给予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真正实现了用数据指导就业的数据思维模式。

    4.3 加强机制保障和制度建设

    要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化就业服务,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将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通过指标化的方式分配到各个领域和部门中,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保证数据平台的共享和有效整合得以开展。

    只有通过制度保障和建设,才能将“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培养”的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要求明晰,以此为基础促进数据平台的共享和整合,用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才能反哺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使用数据思维模式,通过有效收集、使用数据,为我们的开展精准化就业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平台保障,也让学生在精准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中,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助力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张荣兴,于钦明.“基础+平台+模块”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34).

    [2]杨威涛.大数据在高职院校精准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7).

    [3]胡秀丽.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8(5).

    [4]张万兴,刘倩,郭晓梅.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