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文旅融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范文

    摘 要: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兴起,在文旅融合的浪潮声中,关于民族地区的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的理论,分析了西江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并对苗寨的非遗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使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功能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文旅融合;西江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人民的消费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转变,简单的观光游览已经满足不了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更加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感和幸福感。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正好注重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给予游客最深入的文旅体验。西江的非遗资源是苗族人民生活生产方式的真实体现,也是黔东南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

    1 文旅融合下的非遗研究

    由于得益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旅融合在现实层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相关的理论探讨在学术界也成为较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最开始的研究是从文旅融合的定义及路径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旅融合逐渐贯穿旅游发展的始终,结合乡村旅游、节庆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形式的探讨、以及古城的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创新发展等,丰富了两个产业的内涵。

    但是从文旅融合角度对非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限于非遗类型和特征、保护途径的探索转化到“非遗+扶贫”、非遗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换以及非遗IP版权运营策略研究等问题上。

    2 西江苗寨非遗资源评估

    1)西江苗寨非遗资源分析。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寨聚居村寨,其中苗族居民有99.5%之多,因此故有“千户苗寨”之称。西江千户苗寨有着2000年的历史,苗族的语言、服饰、饮食、建筑、传统习俗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有“苗都”之称,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天然博物馆”。截止2019年12月,雷山县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13项,省级非遗25项。西江作为雷山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所拥有的非遗是非常丰富的,仅国家级非遗就有苗族飞歌、苗族民歌、苗族铜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寨吊脚楼技艺和苗族医药等 12 项。这些非遗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是西江苗寨歌舞文化、服饰文化、传统节日、建筑工艺的象征,从各个角度展示出苗寨人民的生产生活,是苗民们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2)西江苗寨非遗价值评估。(1)历史价值。西江苗寨是苗族文化天然博物馆,它的自然景观保存较为完好,展览着一部苗族的发展史诗。如传统民间文学的代表苗族古歌,包含了人类的起源、先民的图腾崇拜、到苗族的数次大迁徙、苗族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等,是展现苗族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2)艺术价值。苗族的节庆民俗、歌曲舞蹈、传统技艺等展示了不同时期苗寨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如苗族芦笙舞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古代感谢神灵赐予农业丰收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二是苗民在迁徙过程中怀念死去的亲人的场景再现。这些舞蹈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苗族人民多样的生活与文化形态。(3)科学价值。非遗是苗族人民在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上的反映,苗族的许多传统技艺都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教育功能。如:苗族吊脚楼的营造技艺,是从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巢居”形式演变而来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用竹、木搭建的干栏式建筑。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在先民不断适应环境下逐步完善,对于研究苗寨的建筑科学具有珍贵的价值。(4)旅游价值。西江苗寨的非遗资源原生态的呈现出苗族人民的生活生产,苗寨里传统节日众多且规模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爱好,设计一些游客可参与的体验性旅游活动,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新设计、对民俗文化的展演、对民间传统技艺的深入挖掘,可以提高西江苗寨旅游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西江苗寨非遗旅游开发现状。(1)非遗被过度商品化。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迎合市场需求,许多非遗被推上了舞台展览。西江苗寨的木叶吹奏、芦笙表演、古歌展示每30分钟一场,如此频繁的表演时间,游客走马观花似的观赏,并没有真正体验到苗寨歌舞真正的魅力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2)非遗活动体验性低。西江苗寨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是景区内关于非遗的旅游活动较少且形式单调,无法展现出西江非遗的魅力。如景区内的饭店为吸引游客打出“长桌宴”的旗号,但是实际上游客体验到的只是规模变大的一场宴席,主客之间相互敬酒高歌的仪式感逐渐因商业化的需要被取代,毫无传统的好客氛围,游客并未体验到苗族文化的精髓。(3)非遗传承出现断脉。西江苗寨近年来旅游火爆,吸引了很多外来投资商,主街的店铺大多是由外来的非苗族人经营。在这个把旅游业作为苗寨的支柱性产业的时代,外来人员的强势进入,虽然给苗寨带来了新鲜血液改善了苗寨人民的生活条件,但由于苗寨非遗的市场较小,经济收入有限,投资商更注重那些见效快的实体投资。在苗寨歌舞表演和制作工艺上,没有资金投入就没有后续的发展,恶性循环造成了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导致非遗的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3 文旅融合下西江苗寨非遗的开发对策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提升西江旅游产品质量,深入挖掘历史地域文化,都能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提高西江苗寨的旅游品质,形成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

    1)非遗保护要保留原态。西江苗寨作为一个村民聚落,其文化特色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要把西江苗寨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形态保护起来。除了保护苗寨的耕地和建筑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对于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如民风民俗、节庆活动、传统工艺等也要保护其原真性。

    2)完善非遗保护信息系统。由于非遗具有分散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对非遗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建立保护信息系统,将非遗的概念、申报办法、类别划分、名称、实物图片、传承人、文化空间等所有详细的信息形成纸质材料入藏图书馆或档案馆。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等数字化的处理技术,向游客展现活态的非遗,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度,带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

    3)让非遗保护融入生活。在西江苗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非遗旅游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其社会功能的实现。西江苗寨非遗旅游的发展要考虑苗寨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居民与游客资源的共享。例如,除为游客服务外,苗寨飞歌、芦笙舞等表演场馆也可是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避免因游客离去而导致价值功能丧失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非遗产品做生活化的转变,增強非遗在当代的实用功能,融入生活方能传承下来。

    4 结语

    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保护西江苗寨原生态,对非遗进行体验式的开发。将苗寨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融入每一个游客可能会接触到的细节上,这样,西江苗寨的非遗才能通过更多更好的方式展现给游客,反过来也能将其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双赢。

    参考文献

    [1]钟金贵,杨娟.西江苗寨开发的思考———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5).

    [2]刁宗广.旅游开发中“非遗”文化的创意性和真实性[J].社会科学家,2015(2):85-88.

    [3]张遵东等.西江苗寨民俗旅游开发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5(10).

    作者简介

    田艺兰(1996-),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文化与旅游。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