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与其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
范文 | 杨家盛 孙瑞琳 林国辉 王燕 江小运 华少娟 【摘要】 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与其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 均依据统一标准予以抗结核治疗, 治疗过程中给予保肝药物。将患者依据血糖控制情况不同分为有效组(61例)、无效组(29例)。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异性指标、肺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初始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血糖均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全天血糖值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均低于无效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65.57%(40/61)、54.10%(33/61)、88.52%(54/61), 均高于对照组的41.38%(12/29)、31.03%(9/29)、55.17%(16/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其抗结核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 最大程度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平稳水平, 进而有利保证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重视。 【关键词】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抗结核;治疗效果;相关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3.017 糖尿病为一种以大食量、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 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1],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是其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疾病之一, 其治愈的难度和病程都明显高于单独患病[2]。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 不良饮食习惯、遗传、环境、免疫、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并增加治疗的难度, 影响治疗预后效果[3]。本研究以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对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希望为接下来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63.22±12.57)岁;病程2~9年, 平均病程(4.19±1.43)年。纳入标准:①患者糖尿病的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②经本院确诊为肺结核: X 线胸片检查显示患者肺部存在空洞, 且痰培养结果顯示阳性;③患者心、肝、肾功能良好;④患者精神意识较好, 治疗依从性较高, 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⑤临床资料收集完整;⑥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且了解本次研究具体情况[4]。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复治肺结核的情况;②患者同时并发恶性肿瘤;③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患者处于哺乳期, 或为妊娠期、产褥期女性[5]。本次研究内容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研究会审核。将患者依据血糖控制情况不同分为有效组(61例)、无效组(29例)。有效组患者平均年龄(62.78±9.75)岁;男34例,?女27例;平均病程(4.13±2.10)年;平均体质量(71.56±11.48)kg。无效组患者平均年龄(64.14±8.10)岁;男16例, 女13例;平均病程(4.32±2.40)年;平均体质量(71.65±11.8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血糖控制有效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且餐后2 h血糖<8.0 mmol/L。血糖控制无效标准:未达到该标准 [6]。 1. 2 方法 1. 2. 1 糖尿病治疗 依据患者情况施以口服降糖药, 或皮下注射胰岛素, 也可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 1. 2. 2 抗结核治疗 患者依据统一标准予以抗结核治疗, 两组患者的强化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具体方案:联合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如果收效不明显, 可加用左氧氟沙星, 3个月后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喷丁(或利福平)进行巩固治疗, 抗结核疗程皆为9~18个月, 治疗过程中给予保肝药物[7]。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异性指标、肺结核治疗效果。血糖变异性指标包括初始血糖、血糖均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全天血糖值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系数;肺结核治疗效果指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等[8]。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糖变异性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初始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血糖均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全天血糖值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均低于无效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肺结核治疗效果对比 有效组患者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65.57%(40/61)、54.10%(33/61)、88.52%(54/61), 均高于对照组的41.38%(12/29)、31.03%(9/29)、55.17%(16/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目前临床治疗的热点话题, 胰岛素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 但没有良好的治愈方法。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患者体内糖类代谢水平就可能失去平衡, 引发酮症酸中毒, 人体体液环境改变, 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9]。近几年,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0]。血糖控制已经成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和重点所在[11]。研究表明, 高危人群的饮食、心理以及运动干预以及认知护理等, 这些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降低致残率, 对患者快速康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12]。此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存在两个较为困难的方面。①能量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紊乱, 抗菌能力降低, 同时, 血糖水平异常, 其直接后果是酸化组织细胞, 导致电解质紊乱, 继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并影响机体组织修复力。机体血糖如未有效控制, 对机体组织修复力产生影响, 继而影响结核病灶的吸收效果;此外, 肝脏损害也值得关注, 此项损害主要来源于治疗用药及疾病因素, 使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转化受到影响, 如机体发生维生素A缺乏, 会出现呼吸道黏膜上皮破损情况, 为结核菌的生长、繁殖带来便利[13]。②肺结核发病后。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降低、分泌功能下降、糖类代谢抑制, 故进一步阻碍了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13]。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使得疾病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定时检查, 严格监控患者的血糖水平, 对患者的代谢水平具有深远影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