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宋代书院研究概述 |
范文 | 宋代书院在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个时期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书院的质量也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淬炼。书院教学相长,一流的学者在此讲学获得自身的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书院前世今生都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传统书院史 1.1 书院教学 岳麓书院依山而建,是书院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岳麓书院的教学崇尚实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书院开设的课程当中,不仅学习四书五经,还要通晓琴棋书画,学习如何写作,洞察时事,并学习礼仪。岳麓书院的课程与时俱进。在宋代初期为科举设置了注经学、诗赋、文章等课程。到了南宋程朱理学兴起,则以程朱理学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重视对学生的教化。 元明时期朱张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书院开设了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四书五经、历史、古文等课程。清代的课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有适应科举的时文制艺,有继续传习理学的课程,还掀起了研究汉学的热风。 1.2 书院与学术 会讲制是中国古代书院独创的讲学制度。既是一种以学术为中心的学术研究组织,又是一种学术讨论方式。在会讲中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探讨,形成了相互借鉴、博采众长、虚心向学的书院气质。①。 书院最主要的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借助语言文字工具,对哲学的深入探讨。宋明理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书院这个载体。北宋初期的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开始研究理学,朱熹、陆九龄等一批学者终身从事书院教学并致力于理学研究。②其二,直接对语文文字为媒体的书籍进行注释、考据。书院的师生们继承了汉代注释和考据的学问,师生共同钻研,将其发扬光大。比如说朱熹在致力于书院教学的同时还完成了各项注释和考证工作,《论语集注》、《大学章句》都是他呕心沥血而成。③ 1.3 书院与社会、政治之关系 书院作为教育机构对社会也有教化作用。首先是宋代书院推崇儒家的人伦道德,并将儒家思想融入书院的日常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社会教化效果。其次是书院的社会教化作用顺应了统治者的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不仅宋代的教育获得发展,对元明清乃至当代的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④ 纵观书院的发展历史,即使书院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教育机构,但官方对书院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一是书院逐渐官学化,二是书院与科举考试的联系。由此可知书院的发展与政治也有密切的联系。 2 书院与当代 2.1 书院在当代的发展情况 江西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独领风骚,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书院建筑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安东佳书院、白鹿洞书院都是有代表性的书院。 沧海桑田,古代书院的发展随着现代进程的步伐有的日渐式微,有的蒸蒸日上。江西省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书院保护、利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提升了书院文物的保护级别,将许多古代书院文物都列入了普查重点。二是大力做好书院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书院类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三是坚持不懈地展开书院文化研究。四是努力推动书院文化开发利用,开放经过保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代精神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⑤ 总的来说江西的书院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也值得去借鉴。但还有不足之处,比如说书院教育和当代教育发展是脱节的,对书院的研究力度不够,也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2.2 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2.2.1 书院制度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示 书院制度中会讲制度和藏书制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启示。会讲制度主要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制度,但在会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听哪些会讲,此外会讲制度的保障主要依靠书院山长的倡导和书院的办学理念,并没有硬性制度进行规定。 藏书也是书院的功能之一,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藏书制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书院藏书丰富,学生可自由选择阅读,提高其自学能力。 因此,在当代语文教育中,一方面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要营造宽松而浓厚的氛围,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条件。正如古代书院中师生一心向学,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自学氛围,书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藏书方便学生自学。 2.2.2 课程设置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如岳麓书院提倡经世致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当代语文教学中也要注意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教授给学生的知识符合他们的发展水平,人文性是也要注意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德智充分发展。 此外,宋代书院中还有许多课程是隐性的。比如说书院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当代教育中,也要注重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一心向学,尊师重教的学习氛围。 注释 ①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②谢保国.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稿[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③谢保国.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稿[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④赵晓乐,赵博.论宋代书院对社会教化的作用及其影响[J].兰台世界,2015(36):150-151+148. ⑤朱虹.加强江西书院文化的保护利用[J].中国地方志,2015(10):33-38+63. 參考文献 [1]陈潘.近三十年来中国书院研究综述[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04):137-141.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4]谢保国.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稿[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5]朱熹.朱熹集[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6]张栻.张栻集[M].长沙: 岳麓书社,2010. [7]刘芳. 从《岳麓书院学规》看书院的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16. [8]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4(04):148-150. [9]肖永明,郑明星.礼俗融会的书院文化空间[J].民俗研究,2015(04):21-29 [10]赵晓乐,赵博.论宋代书院对社会教化的作用及其影响[J].兰台世界,2015(36):150-151+148. [11]朱虹.加强江西书院文化的保护利用[J].中国地方志,2015(10):33-38+63. 作者简介 林瑜(1997-),女,汉,江西赣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