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河道治理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
范文 | 摘 要:河道工程建设中,重视建设管理,忽视档案管理的现象尤为普遍,该现象也不利于工程档案查阅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应结合当前实际,加强河道治理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可提高河道治理档案管理效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 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1 忽视初期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 河道治理工程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殊性,初期档案主要采用多头管理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1.2 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河道治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人多职的现象,工作过程十分被动。我国的河道治理仍处于工作初期,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但无法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再加上兼职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综合素质不过关,无法合理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在工程档案管理中依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尽管部分参建单位已经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设备,但是依然处于单机运行的状态,无法获取高质量的服务,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数据信息、工作流程和档案检索的信息化也受到了不利影响。 1.3 网络协调性和档案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同,阻碍了档案的标准化建设,且档案管理也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软硬件及数据库建设中,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情况,不利于河道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另外,在工程档案管理中,尚未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同样会阻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如今信息技术的完善推动了技术体系的发展,在增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在档案建设中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 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2.1 立足实际,转变观念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为此,人员需积极加大创新力度。结合河道治理档案的基本要求及工程实际,不断总结不足之处,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不断扩大优势,弥补不足,相互激励,可在工作中积极尝试全新的方法。 2.2 加强档案管理,合理利用档案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可保证科学决策,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序开展。为高度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成为档案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均需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党和国家十分关注档案工作,政府各部门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均是檔案工作的立足点和档案工作的属性。且在档案工作中,档案利用环节也充分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再者,档案利用对档案工作的推进具有显著影响,档案利用是最为有效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出档案的作用,便可让人正确认识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档案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主动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3 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对策和措施 3.1 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现阶段,河道工程在档案事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宏观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历史机遇,依据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组织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在日常实践工作中高度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积极推进工程档案数字化和检索自动化,为档案信息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及信息化建设 我国档案管理发展时间较短,但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也给予了资金支持。档案管理部门引入了先进技术,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培养出大批专业的档案人员,且配备安全防御能力较强的电子网络系统,促进河道工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再者,还要将工程档案管理列入工程建设当中,体现出工程档案的价值,规范工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让档案业务信息化与档案信息电子化同步开展,保障电子档案的效力。对于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和网络入侵等问题,可以积极建立高素质的档案队伍,从而推动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优化系统网络功能 高度利用网络优势是推动河道系统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河道档案部门应配备完善的现代化设备,加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且按照上级部门的分类方案完成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完善的档案归档系统,合理应用计算机开发管理软件,从而达到信息交流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总体目标,以档案管理工作推动河道工程的日益改革、建设与发展。 3.4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部分政府档案事关国家的利益,涉密档案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信息安全框架,加强信息的安全建设。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及应用的总体发展趋势,信息化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而信息安全则是实现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所以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安全建设和管理,防止信息泄露的产生,维护国家机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明显不足,为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序开展,要求管理部门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化网络系统功能,不断改善管理现状,以此保障河道治理工程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后续作业的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长垠,崔红卫.关于举办“生态水利研修班”的通知[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2]刘玲,王晓蕾.基于生态水利模式下基层河道治理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2(27). [3]敬夏雨.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难点及对策[J].价值工程,2020(03). [4]纪平.传承古堰治水智慧厚植生态水利根基[J].中国水利,2020(03). [5]张海涛.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03). [6]周仁峰.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J].农民致富之友,2018(07). [7]刘晓艳,井菲,陈飞.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J].建材与装饰.2016(39). 作者简介 孙雅媛(1972-),女,汉,辽宁朝阳县人,朝阳县凌河保护区管理局,档案馆员(工程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