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创新手段
范文

    于砼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提供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三种创新手段:反转课堂、分主题小组学习和设置辩论方法,以期能够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点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手段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1]。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结合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个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创新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實现立德树人的教育

    目标。

    1 翻转课堂,全员参与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依托教材和课件,发挥主导甚至主讲作用进行授课。这确实是主流教学方式,但单一的教师授课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难以令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甚至会造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失去兴趣。笔者借鉴体育学科反转课堂的新型方式方法进行了尝试,以学生为备课、授课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安排不同备课、授课任务,尽可能将学生各自擅长的技能发挥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例如,讲解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生活与法律》一课时进行反转课堂尝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在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默默发挥作用。教师将学生划分为文字材料收集员、图片材料收集员、简易教案准备员、课件制作员、课堂讲授员、板书设计员等六类,教师仅作为课程顾问参与课堂,首先由教师作为课程顾问提供本课教学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师授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表述上也更易于六年级学生理解和实施),再由上述学生课前召开会议讨论课堂目标,确定他们的教学重点,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发挥各自专长收集刑法、民法、行政法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类资料,再书写简易教案,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份其他课程的教案作为大致参考,课件制作员进行课件制作,板书设计员设计板书,最后由课堂讲授员在课堂进行讲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进行简单的演讲已是能力范围内的事,但一节课40分钟的授课难度较大,因此反转课堂应设置适当时间,以适应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以《生活与法律》课翻转课堂为例,设置15分钟左右的学生课堂发挥时间,其中包括2分钟学生搜集并剪辑的短视频欣赏,生生问答和小组抢答等环节,学生结合课件讲解的时长仅在8分钟左右。就课堂效果而言,15分钟足够完全调动听课学生积极性,集中听课学生注意力,如若时长增加,可能听课效果会有所折扣。同时,笔者认为反转课堂的形式仅能适用于小学的中高学段学生。中高学段学生的领悟能力相对较高,语言表达也较为成熟,在学生准备这一环节时不会占用太多课余时间和学生精力。此外,反转课堂的形式更适用于内容难度不高、资料准备较为简单、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这种课程,学生能够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和休息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充足准备。

    2 划定主题,小组共享

    传统的小组学习基本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的,学生就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将讨论结果一一汇报,全班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团队意识等。但这种形式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各个小组讨论结果有所重合,小组讨论后交流和汇报容易出现信息重复的情况。因此笔者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由教师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几个主题,为不同小组设置不同问题,由于某一主题仅由一个小组学习,在全班交流和汇报时,绝不会出现重复现象,且其他小组未进行其他主题的学习,在汇报时也容易被发言同学所吸引,提升倾听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讲解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国际尊重和保障人权》一课时,教师设立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和“特定群体权利”三个主题,学生课前对本课中涉及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进行简单学习,了解自己所在小组主题下的各项人权基本含义,并进行简单预习。在课堂上,教师为每个主题设置不同问题,每个小组根据自己主题内的不同人权内容进行小组探究学习,集思广益,小组合作,最终在班级内进行大范围交流汇报。讲解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一课时,为让学生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成就和事迹,提高搜集与利用各种材料的能力。教师将教材中涉及的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张衡、李时珍等五位中国古代科学家划分为五个学习主题,由学生课前简要预习教材中三位科学家知识,并提前查找其主题下的古代科学家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为每个主题设置不同问题,如古代科学家们的年代、领域、著述、成就等细节问题,由学生通过自学查找到的材料进行学习和小组合作,并进行全班汇报。

    在分主题小组学习与分享的环节中,学生能够明确本组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杜绝学生全班汇报重复的情况。这种教学手段使用中,应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且划分主题不宜过多,主题学习下的细节问题不宜过细,以防出现个别小组学习障碍,防止全班汇报时其他小组由于没有学习某一主题而影响学习效果。在选取教材内容时也应注意,教师应选择适合划分主题的课程进行此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选择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的课程,而不应在教材前后关系紧密的课程中运用此方法,以免出现学生小组学习的断层。

    3 设置辩论,激发思维

    辩论赛一直都是有语言表达欲望的学生们所喜爱的形式,将小辩论巧妙植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辩题。辩论使学生思维迸发,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在一些具有两面性的问题上尤其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例如,讲解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一课时,笔者在常规课堂授课后,加入了以“火药究竟是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为辩题的辩论赛,积极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课前选择好自己的立场,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不仅搜集火药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与影响,同时学习辩论技巧和辩论礼仪。在该课程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化身辩手参与准备和辩论,在辩论时还表现出了到位的辩手礼貌。令人吃惊的是,持反方立场“火药没有推动人类的进步”的同学表现抢眼,逻辑清晰,论证突出,反驳有力,说服了大部分观众同学,也得到了“道德与法治课最佳辩

    手奖”。

    由此可见,在思想性课程中设置辩题,由学生自由准备,搜集并整理资料,锻炼技巧是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创新的又一手段。学生在经历过一次成功且气氛活跃的辩论赛后,再有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出现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自觉地保持辩证和审慎态度,这是超出辩论赛之外的可贵可喜之处。例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秦汉一统》中,秦始皇的功与过更是值得学生进行辩论,加深对秦始皇功劳和暴政的理解,学习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法律是什么》中,关于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谁更大的问题也可以设置辩论,让学生在学习法律作用的同时不忘道德对公众的强大约束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当今教育教学需求时,教师们可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教学手段,利用新的形式丰富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将多姿多彩、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课堂还给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和孩子们。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洪秋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