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服务视阈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探讨 |
范文 | 摘 要:微服务对于当前图书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更好推进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活动的顺利实施。本文主要从分析图书馆微服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情况入手,着重阐明了微服务视域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实施策略,以期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服务视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 1 前言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流行,催生了微电影、微小说、微服务等新型网络传播方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微服务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前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活动,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微服务的合理利用,将会更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2 微服务视域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2.1 图书馆微服务含义 微服务是现阶段社会形成的,以微信、微博为主要渠道来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形式。图书馆微服务是在微信、微博基础上形成的,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服务,以更好满足读者多样的阅读需求。 2.2 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在数字时代下,数字资源共享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播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全方位分析读者实际阅读需求,提供针对性、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积极促进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实现数字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良好信息服务。 2.3 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处在微服务视域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图书馆功能更好发挥,保障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 1)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功能。图书馆在收集、典藏、资料整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将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展资源共享,不仅增强和扩展了图书馆服务功能,还进一步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功能。 2)促进图书馆管理活动的科学开展。图书馆构建信息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类数字资源共享,让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融汇共享、互联互通,可以加强部门职能和联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1]这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3)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担负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角色,加强数字资源共享,可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智慧化服务,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会得到很大提升,从而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微服务视域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策略 处在微服务视域下,要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需要全面结合图书馆实际运行状况,顺应微服务的发展潮流,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为重要目标,积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3.1 构建特色化数据库 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优势,以微服务为重要媒介,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这其中构建起特色化数据库是关键。 1)开展读者需求评估工作。图书馆建立特色化数据库的前提是,针对读者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与工作定位等多种情况开展读者需求评估,综合分析读者的内在阅读需求,将解决读者的实际阅读问题作为工作标准,注重满足读者在信息与资料方面的需求,以期为读者提供专业性、多元化、丰富性的知识服务。 2)建立专题数据库。在读者需求评估基础上,为给读者提供更高质量服务,更好满足读者对多个学科领域研究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最新动态的需求,图书需要站在读者角度,分门别类构建起具有不同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如专题文献全文库、专业考试参考书库、专业学科数据库等,以保障读者的多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 3)建立读者界面或专区。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共享活动中,可以给读者开发专门的个人页面或专区,以构建互动式的服务体系。在这个专门的界面,除了提供读书系统界面和超级链接,最重要的是读者可以随时上传个人的阅读心得和感悟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促进读者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并且图书馆在后台建设中,还要做好读者参与度的跟踪工作,以便更好为读者提供服务。 3.2 建设数字资源检索平台 在微服务领域下持续增加和扩大的背景下,图书馆以往的相对独立性的馆藏资源显然已经无法更好满足读者需求,而建设数字资源检索平台,可实现数字资源的快速搜集、处理、利用等功能。 做好信息分析工作。读者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不仅要获取文献数目数据、线索、信息资源,还希望获取深度信息内容,如用户在查找“大数据学习分析”的相关资料时(显性需求),则蕴含着“数据统计与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隐性需求。[2]因此,图书馆在构建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时,要注重发挥网络的媒介優势,合理使用专家智能系统,深层次挖掘、组织、分析数据信息,寻找信息背后隐藏的价值优势,切实开发、整合以及利用好微信息资源,构建专门的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构建虚拟馆藏,以促进数字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 构建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按照有序化和系统化的原则,分类标引好各项繁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展现科学的访问路径,实现网络资源的准确快速检索,保证信息数据处理活动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安全性,发挥信息导航的优势和作用,实现资源信息的便捷性获取,保障读者阅读活动正常开展。此外,各类数据库在检索方式和数据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图书馆需要全面结合读者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检索方式,以统一界面加以处理,实现跨越资源库的检索。 3.3 搭建数字资源共享联盟 2006年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成立,2009年江西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立,2011年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成立,2012年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等等,这些联盟的成立,都实现了良好运转和全面的合作发展,开创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模式,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是为了应对网络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需求,因此,建设科学可行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举措。各级图书馆之间保持着密切合作和联系,共同搭建数字资源库系统,将馆藏资源信息纳入其中,可节约资源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利用,也能够给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数字资源服务,进而促进文献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 4 结束语 实现微服务视阈下图书馆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共享数字资源,需要从图书馆现行发展情况出发,通过构建特色化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搭建数字资源共享联盟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微服务视阈下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267. [2]刘美桃.基于微创新策略的图书馆学科微服务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8(16):94. [3]徐艳芳,刘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实践模式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69. 作者简介 赵国华(1987-),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学士,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阅读推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