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活动的品牌构建与实践思考 |
范文 | 摘 要:讲座服务是一个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青浦区图书馆于2007年开设了“青溪讲坛”公益讲座。“青溪讲坛”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肩负着传承文化、引领学习的时代责任,是青浦区图书馆具有人文魅力与地域特色的活动品牌之一。本文旨在从讲座活动的品牌构建入手,结合实践对图书馆开展讲座活动的方向和发展思路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青溪讲坛;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品牌构建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公众对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让公众共建共享和谐文化建设成果,青浦区图书馆于2007年8月开设了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公益性讲座——“青溪讲坛”。它以区图书馆馆内阵地和设施为保障,为全区市民搭建了一座近距离聆听先进知识、获取最新文化资讯的平台,它正受到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好评。 1 青溪讲坛“多元特色”平台构建与实践 1.1 讲座运行趋向成熟化 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从最初的创新性服务到现在的常规性工作,公益讲座经历了一个基于雏形理念到实践发展成熟的过程。青浦图书馆每年都有用于开展讲坛活动的专项经费,设置了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讲座的策划、宣传、组织、讲座产品的后续制作。自2007年8月至2019年底共举办讲座893场,其中专家学者现场讲座328场,电子讲座565场,直接听众67108人次、二次传播受众近8万人次,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好评。“青溪讲坛”在2015年成为青浦区市民“教育实践基地”,也是目前区内家喻户晓的重要文化品牌。 1.2 讲座内容呈现系列化 “青溪讲坛”讲座的选题囊括了人文、教育、艺术、文学、法律、健康等讲题,顺应当下人们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和渴望。圖书馆讲座界已经开始着手打破壁垒,在筹建讲座、实现讲座资源共享上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青溪讲坛”契合社会热点和百姓需求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我的家乡”青浦地方人文系列讲座、“阅读与成长”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红色文化”系列讲座等,受到市民欢迎。 1.3 讲座选题顺应时代化 “青溪讲坛”聚焦社会热点,唱响时代主旋律。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期间,讲坛邀请了时任上海世博局局长黄耀诚带来《上海世博会的看点与亮点》,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带来《精彩世博,你我同行》等,向听众详细阐述了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独特历史意义和对城市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国家会展中心进博会会务负责人冯楠带来《未来已来,你来不来——进博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让更多市民了解进博会,增加了作为东道主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青溪讲坛”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江南文化新样态。新时期海派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一个新样态已经蓬然而起。上海市委市府在2018年提出了上海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明确提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要求。青溪讲坛通过梳理地域文化中的江南元素,率先打响青浦地区对“江南文化”的宣传,为都市人留存下一份“乡情”。期间邀请上海视觉学院文产学院副院长楼世芳带来《此生只合江南老》,从描写江南的诗词说起,给听众奉上了一个特别的江南;邀请青浦区博物馆王辉馆长带来《走进青龙古镇寻梦上海之源》,让听众了解到青龙镇所沉淀下来的文脉,增加了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了植根于本乡本土的文化自信。 1.4 讲座服务体现公益化 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有关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时明确指出“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这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的类型和性质做出了清楚的分类和政策要求。青溪讲坛从举办第一期开始,就秉承公益性的原则,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满足广大市民日趋高涨的求知意识和学习热情。讲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领市民学习,在阅读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传承中弘扬优秀文化,在创新中担当新时代文化发展使命,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公共文化的社会教育职能。最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平等的优质服务,完全契合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精神诉求。 2 公共图书馆公益品牌讲座面临的难题 2.1 讲座受众老龄化 尽管青溪讲坛的上座率基本能达到预计数目,但听众中老年人还是占据了不少的比例,一批固定的老年听众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讲座现场的一道景致。部分老年听众喜携带低幼孩童,有的则明显是暂找一处陪伴小孩的休息场所,现场也会出现偶发的难管理现象,这些个别现象也造成了对现场一定的干扰。讲座参与对象单一,听众素质参差不齐,这与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面向全体大众的最初定位有所偏差,也难以满足公共图书馆举办讲座为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的初衷。 2.2 讲座形式单一化 目前大多公共图书馆讲座形式比较单一,听众缺乏与主讲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动性不强。尽管有时讲座结尾会预留一定的时间和听众互动,但由于现场时间很难掌控,有时讲座的主题相对听众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听众很难提出和主讲人主题相呼应的问题,讲座现场气氛不热烈,影响到了讲座效果。经常有听众反馈希望能多些互动,希望讲座气氛更为活跃。 2.3 讲座内容同质化 青溪讲坛讲座选题相对集中在健康养生、地方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与同区域的其他单位和机构主办的讲座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选题同质化给讲座组织者带来一定困扰,特别在撞期撞档的时候,它面临着被听众选择的被动境地,也会出现听众中途转场的困境。同时由于事先没有充分的沟通,导致有一部分听众由此流失。有部分资深听众曾提出诚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讲座内容能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与兴趣,能第一时间吸引人,比较新颖、充实、有深度、有广度、有时代特征。 3.3 图书馆讲座服务业界的合作更加深入和紧密 公共图书馆举办讲座可通过网络新技术,多城多地直播联动,突破地域界限,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如2019年“青溪讲坛”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平台契机,与吴江、嘉善三城联动开展“名家七讲下江南”等主题讲座活动,着力打造江南文化区域新版块。政府的有力手笔无疑给了图书馆公共文化事业树起了坚强后盾。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知识传播平台和社会文化形象载体,极大地充实并拓展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下应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和业界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常办常新才能让听众能够更多地获得文化新知所带给生活的实惠感和满足感。 3.4 图书馆讲座推广形式应呈立体化多层次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强势崛起,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形式也在重新组合。公共图书馆应尽快顺应这个潮流,改变宣传中的被动局面,利用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或多媒体设备,实现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讲座也开始积极尝试与第三方媒体公司的合作,走进社区街镇、学校等等,最大范围地延伸服务阵地。 3.5 图书馆讲座队伍需加强专业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有自己的专业化讲座管理人员,对讲座活动进行系统和规范管理,一支专业的讲座人员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办精品讲座的意识,实施讲座运行要有特色,贯彻品牌化、本土化战略目标。同时,要重视培养管理策划、宣传设计、网站更新维护、讲座主持和摄影摄像等专业筹办人才的培养,设立图书馆讲座专门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队伍,并形成自己的专家库。应始终围绕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以推广阅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图书馆的所有服务都与阅读有关。与外借阅览等图书馆传统服务相比,举办讲座是一种服务受益读者相对少,服务成本相对高的服务,其效应难以短时内显现。为此,讲座管理要求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图书馆文献专业背景,还要兼具多方面才能,既要保持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属性,坚持以“阅读推广”为己任,又要不断推陈出新、拓展服务渠道,避免讲座资源的重复性和同质化供给,使讲座成为图书馆实践社会教育职能、推动全民阅读、引领阅读风尚、构建和谐阅读生态的重要服务载体。 4 結语 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条新路,展示了图书馆社会功能可无限扩展的可能,同时也重塑了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形象。讲坛的不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图书馆自身转变管理观念,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当前的公共图书馆只有回归讲座的本真属性,才能实现服务对象由听众到读者的转变,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会的全民大阅读。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8220—2011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EB/OL].[2018-02-01]. [3]宋萌.打造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新时代版”——以苏州市九所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为中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67(3):111-114. 作者简介 陈莉(1975-),女,汉族,上海青浦人,初级,本科,青浦区图书馆,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