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
范文

    摘 要:文章围绕保障工作连续高效、促进工作健康发展、强化工作执行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卫生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价值作用;从资料内容与信息工具两个角度入手,研究了卫生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基层卫生工作;档案资料;信息工具

    卫生档案资料是反映现代社会中公共医疗建设水平、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区域居民健康情况等情况的重要信息依据。做好卫生档案资料的采集、利用与管理工作,对我国民生保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展开探究讨论。

    1 卫生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价值作用

    1.1 保障基层卫生工作的连续高效

    在长期的建设发展当中,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与卫生服务体系均实现了多阶段的突破性进展,并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当基层卫生单位内部存在人员变动或岗位调动时,新进人员若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开展历程、本单位的既往经验等缺乏充分认知,将很难快速、顺利地融入到工作当中,进而导致基层卫生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发生脱节。此时,卫生档案资料的价值便显现出来。通过查阅、分析档案信息,新进人员可更加清晰、快速地了解基层卫生工作的目标、方针、要求、责任,明确自身所处单位、岗位的具体活动情况与工作进度,从而有方向、有方法地接手后续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起重视[1]。

    1.2 促进基层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基层卫生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做好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有利于相关人员更加全面、快捷地对以往工作内容、决策规划进行回顾,从而在结果判断、经验分析中逐渐发现基层卫生工作现存的矛盾问题与薄弱之处,如人员素养落后、卫生管理覆盖不全面等。在此基础上,便能更加有针对、有计划地补齐短板、清除弊病,以实现基层卫生工作模式的显著优化。其后,将优化后的活动内容、工作成果记载到档案当中,又可为新一轮的变革提供信息依据,进而使基层卫生工作持续处于“自主评价→自主革新→再次评价→再次革新”的良性循环状态。

    1.3 强化基层卫生工作的执行质量

    档案具有很强的复现能力,通过查阅、分析档案资料的内容,可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相关活动实情,进而达到效果评价、责任追溯等效果。基于此,做好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可保证各环节、各岗位人员在工作后留有一定的信息“痕迹”。这样一来,便可避免相关人员滥竽充数、消极怠工等负面工作思维、工作行为的产生,提高基层卫生单位内部的责任建设与约束建设力度。同时,通过查阅、分析卫生档案内容,也可对某一阶段中具体人员的工作绩效、突出贡献进行了解,从而将档案资料作为评价人员综合素养的重要依据,并由此实施职位晋升、薪资提升、奖金奖励、公开表彰等激励行为。在约束与激励双管齐下的管理机制与工作氛围影响下,相关人员的工作状态可持续处于积极水平,进而为基层卫生工作的执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并促进基层卫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2 卫生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优化思路

    2.1 确保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内容完整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保证档案资料依据功能稳定发挥的两大关键因素。从目前来看,我国基层卫生工作中各类档案信息记载整理的真实性基本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完整性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经常出现档案信息采集不全、采集不细的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卫生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在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上下足功夫。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提高档案信息记载领域的完整性。现阶段,可将基层卫生工作的档案类型分为“基础工作档案”“日常工作档案”以及“专项工作档案”三种。其中,基础工作档案应包括国家、地方、单位发布的政策制度、管理办法,以及上下级的各类报告资料等;日常工作档案主要源于基层卫生单位的常规性工作活动,如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工作总结、会议记录、活动方案、小组评比记录等;专项工作档案则应围绕主题性、专门性的工作活动整理形成,如“除四害”专项工作档案、“健康宣传教育”专项工作档案、“改水改厕”专项工作档案等。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必须要保证自身的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全面设计上述类型领域,避免信息遗漏的情况发生。

    第二,提高档案信息采集载体的多样性。现阶段,很多档案工作人员仍秉持着纯文本化的信息采集理念,进而使得相关人员在查阅卫生档案资料时,只能通过冰冷、平面的文字内容展开联想,很难达到真实、立体的复现效果。所以,相关人员在优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档案载体的多媒体化采集,将影像、录音、网页链接等信息资料纳入档案管理体系当中[2]。

    2.2 运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信息工具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建设与卫生服务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卫生工作中产生的档案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多量化。此时,若仍采取传统中纯人工的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方式,将会形成庞大的工作量与工作周期,既会给档案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开展。

    所以,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将信息管理平台、大数据技术、智能扫描仪等信息化的设备工具或技术工具引入到工作实践当中。一方面,基层卫生单位应从制度上体现数字化、信息化改革特点,要求各部门人员在填写登记表、编制会议记录等环节中,尽量保证信息文本的数字化形成,以便从源头上降低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落后性,使档案工作人员采集接收更大比重的线上资料,并利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模块功能完成资料的快速编号、整理、分类与存储;另一方面,对于既有的纸质档案或音视频档案,档案工作人员也可通过扫描仪扫描转化、媒体资料导入计算机等方式,实现实体信息向数字化信息的完整转化。除此之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可将档案采集视角投射到网络环境当中,对互联网中与基层卫生工作有关的网民反馈、政策条文、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并将有价值的资料纳入卫生档案体系当中,从而进一步强化档案资料的全面性与复现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卫生档案工作中信息工具的有效利用,基层卫生单位也应积极做好卫生服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在保证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得心应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卫生档案采集与整理的创新能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档案资料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实践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卫生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需求,所以相关人员有必要在保证档案采集完整全面的基础上,运用各类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以实现档案资料采集质量、利用能力与管理效率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我国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兰台内外,2020(19):13-15.

    [2]王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0(10):135-136.

    作者简介

    郭利芳(1978-),女,汉族,江苏吴江人,研究生,毕业于党校,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爱国卫生档案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3: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