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模式分析
范文

    于洪潮 黄金玲

    摘 要: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主要是政府引导的,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能够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管理模式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313

    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是以政府政策为主导,在地方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以此来提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均、人均占有量少,部分地区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为此,区域政府在对水资源保护地进行综合管理时,应对地域的地理环境、水资源分布特性等进行分析,并对各级职能部门赋予相应的权利,以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合理构建水资源使用体系。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农牧业生产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管理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其他用水等,可分为强耗水和弱耗水两大体系,其中强耗水需要重点控制。为合理利用资源,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搜集水资源分布情况,研究其运动规律,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水资源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参考。

    2)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我国地域面积广但地形比较复杂,很多地区降水不均匀,由此极易形成南涝北旱的局面。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所以必须加强勘测水资源储量、检验水资源质量、污染及用水规划等工作。为此,国家提出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出台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以全新的理念满足新时代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保护工作并非单纯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水资源保护及管理能力。

    3)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污染、内涝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了解城市水资源现状与分布,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环境。

    2 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模式

    1)行政区域化管理模式。纵观当前我国水资源分析与规划模式,应根据地区用水及水资源储备情况从整体上进行调整,基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开展符合模式管理,以此形成部门为核心的阶层式调配体系,集中管理权力。行政区域管理则是以地区为单位划分,通常是国家—省—县,基于不同管理范围构建国家为主的管理体系,以此对水资源进行区域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为了预防各级别管理职能发生冲突与叠加,我国新《水法》重新划分了各级别管理职能。宏观调控层面上统一划分监管职能,包含水资源管理权限定位、规划措施、用量调控、监测及政策执法等;微观管理层面,详细划分水资源使用、功能及保护等,其管理职能定位准确,有效区分了相关政策制度与具体措施,即分离决策、执行与监管等职能,在此基础上确保各职能部门正确执行权力。此外,国家与市县部门中,省级部门发挥着过渡作用,负责接收并执行上级部门命令,主调控部门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区域与市县实际情况,科学分配主线任务。表面来看,省级管理模式涉及两项管理行为,从根本上来讲由一个管理机构负责。

    行政区域管理的特性包含统一性、职权性、主导性与监管性。在统一性方面,是依据区域发展特性以及发展趋势来确定主体管理模式,以令水资源预期规划目标与管理模式形成精准对接,进而实现统一化管理;在职权性方面,区域内部门对水资源的使用、规范、保护等具有广泛的权利,在部分管理环节可将资源进行集中调配,以此来优化区域管理体系内的水资源环境;在主导性方面,区域政府是以宏观调控来行使职能权利,通过指向型命令,对各部门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等进行约束,以此防止部门之间因为利益发生冲突;在监管性方面,将各部门管理模式相结合,在信息反馈的形式下进行相互监督,以实现监管分离的目标,进而提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

    2)流域化管理模式。(1)流域引导模式。其主要指以水资源保护为主,在区域排水特性需求得到满足情况下制度化管理水资源,确保合理分配区域内水资源。人类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流域引导以水资源为单元,结合上下游形成单元整体,利用整体环境保护对管理职能进行分化,以此提高单元内水资源管理效率,为水资源管理构建规划管理模式。调整优化流域引导模式时,通常会准确定位管理机构区域范围所行使的职能,赋予其相应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另外,规划管理流域内河流与湖泊分支,明确主要职能,划定各部门权限,确保河务、防汛及水文等机构正确执行命令,独立化管理各分级部门,实现权力与职能的独立。流域引导过程中,对辖区流域空间体系水体进行管理时,正确引导流域内地理与空气环境,融合管理模式与地区流域特点,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目标。另外,流域引导内容涉及水资源分配、工业产业限制、企业排放基准及流域内上下游关联特点,基于此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区域环境,具有一定的灵活、指向与可变性,与水资源动态特点保持一致。(2)契约模式。契约模式是以流域为基准,在上游、下游之间制定相应契约,以此来规范区域管理行为。在对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管理时,由于受到季节性因素,水资源的存储与消耗的波动范围较大,由于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不可能一直处于内循环模式,在不可抗拒的因素下,将承受上游水资源规划的效果,并将本流域内的规划管理效果作用到下游中。为此,流域内的上游以及下游应签订相应的管理条例,依据自身的排泄能力、符合能力、水质、资源量分配等来签订以流域内水资源为基准的相应条例,并结合经济利益对管理内容、防控措施等进行具体调研,以此得出最佳管理方案。但契约模式所含有的条款内容等应依据地理特性与流域内水资源的动态特性进行考虑,并应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健全契约体系,提升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3)企业模式。企业模式指在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承包到独立企业中,政府对企业的运营资质、技术资质进行调查,并通过法律合同来对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约束,以此确保流域内监管目标的精准性。与此同时,企业是以透明化管理为主,服务主体为水质监测、水资源监管等,在公众化的监管下,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监督行为等进行规范与约束。企业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管理权力、管理职能交接,在政府政策制度的监管、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在政策以及利润的引导下,需通过引进技术、设备、管理理念等实现水资源的规划型管理。此外,水资源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经营模式,也是另一层面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向经营模式转变,可使水资源管理的成本与治理所产生的利润所溶消,以此实现经济化管理模式。对于小流域的企业管理来讲,应依据企业模式以及流域内发展特性进行试点运行,先制定管理年限, 并对年限内产生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当在年限内完成规定管理任务时,将任务执行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比对,找出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逐渐完善管理体系,以此实现小流域管理向大流域管理的职责转变,进而提升实际管理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保护成为一项关键性工作,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面对水资源污染的各类问题,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实行立体化管理,使水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曲.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的模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4):165-166.

    [2]张志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思路和建议[J].工程技术研究,2018(2):253-254.

    [3]罗奕珊.水资源保护监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3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