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构建 |
范文 | 杨晓晨+张靖 摘 ?要:本文在现今国内外创新驱动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创新驱动的涵义,指出创新驱动关键在于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强调创新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创新驱动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创新驱动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西安市创新驱动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的实际情况,以协同理论为依托,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TK”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关键词:创新驱动; SWOT分析法;协同创新 一、背景及基本概念 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依赖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现代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趋势。利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创新驱动概念最早由porter提出。本文所说的创新驱动是指以利用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在本文中,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管理制度。 二、国内外及西安创新驱动基本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都在探索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城市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也大力提升国家创新实力推动城市发展。但仍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西安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在科研人才,科研成果、基础设施等方面居全国前列水平。西安关于创新驱动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安市创新能力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西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的步伐从未停止,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西安市创新驱动的SWOT分析 (一)西安市创新驱动的优势条件。(1)储备雄厚的科研力量及坚实的硬件基础。西安从科研人才上,还是科研基础上都在全国范围内占有优势。截止2013年,西安市拥有教育部拥有高校数量总计63所仅次于北京市、上海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西安市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支柱作用。 (二)西安市创新驱动的劣势条件。(1) 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不足。西安地区的创新能力分布具有不平衡性,截止 2011年,关于西安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产出情况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所占西安市R&D产出分别为 81.46%、10.99%、7.55%,分配及不均衡。在西安市科研活动中,企业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仍然与高校、科研院所差距较大。表明企业创新未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协同创新。(2)创新外资投资发展速度迟缓。西安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呈现出主要依靠政府资金和企业自身资金态势,利用外来资金的效率不高。截止2011年大专院校R&D经费内部支出中境外资金 1002万元,占总支出的 0.35%科研院所R&D经费内部支出中境外资金1814万元,占总支出0.17%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境外资金363万元,占总支出的 0.06%。西安的外资投资比例较小,对于西安市创新能力发展给予的发展贡献不大。 (三)西安市创新驱动的机遇。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框架下政策、措施对西安市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大西安”规划是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具体举措。在“大西安”规划中其目标中提到未来大西安将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为西安市进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机遇下,加强多领域合作为西安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将成为当前西安进行创新驱动模式发展最为直接的推动力。 (四)西安市创新驱动的挑战。(1)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虽然国家实力整体上升,但中国仍然扮演者“世界工厂” 的角色,世界范围内关键技术仍然被个别发达国家所垄断。(2)产业结构在创新驱动过程中的调整。西安市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经济震荡,从2005年到2013年9年间,三大产业所占 GDP比重并没有明显变化,分别平均保持在4.50%、43.30%、 52.20%,如何打破这种状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幅增长成为西安市发展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 四、西安市“TK”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构建 本文所建构的适用于西安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主要依据协同理论。协同理论是研究复杂开放系统各子系统间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关系的自组织理论。而协同创新,就是要使创新各个要素之间有序的排列和结合,使在协同创新中整体功能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根据对西安市创新驱动因素的SWOT分析,在分析了西安市创新驱动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方面要素的基础上,西安市构建“TK”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所谓“TK”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即“Triangle kite”的缩写,就是根据三角形风筝的飞行原理为模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及产、学、研三方面协同创新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市场向企业发出市场需求的信号,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可以敏锐把握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由此企业向高校发出科研要求。高校的研究成果要转变为经济效益也要依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图1 高校是技术研发的基础,高校通过企业收集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信号,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使得科研成果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缩短投放市场的时间。科研院所往往是企业与高校的交流平台,一方面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较为集中,便于整合来自高校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介于研究与市场中间,往往比高校更容易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需求,对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产生进一步市场化改进的作用。所以科研院所应在协同创新中担任服务者的角色。加工后的科研成果,再通过企业回馈于市场之中。(如图1) 在对上述模式构建中,市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四方面应不断完善。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应完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制有利于将利润公平的回馈于技术创新者。企业应建立市场创新观察制度,在市场中观察其优势与劣势;完善科技股权制度,赋予科技精英以持股权。高校应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建立研究梯队,分批次进行基层工作,建立企业与高校人才的双向交流平台。科研院所应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与高校提供畅通的人才交流环境,让企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让高校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孵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Porter, M.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March-April): 74-90. [2] 张晓第.创新驱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3):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