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留学生教学对校园多元文化建设的影响 |
范文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留学生的教学对校园多元文化建设的影响不断深化。它使得中国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学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留学生多元文化文化融合留学中国计划 早在1950年,我国就开始招收留学生来华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中小学和高校的留学生工作更是百花齐放。留学生的数量虽然同中国学生相比不是很大,但其对学校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同时也是学校对外交流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也为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多元文化是关于文化形态及处理不同形态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念,即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具体来说,从民族、地域、种族、阶层、性别等维度而言的不同的人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地发展。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根据有关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起源的研究指出,从最初产生时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多元的。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更是使得中华民族的多元化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我们历来鼓励大家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来丰富自己。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前沿,更要重视多元文化的建设。当下的多元文化教育不仅承认各种文化的存在价值及其相互间的平等、独立的关系,更强调世界文化格局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与理解,旨在建立一种共生共荣的世界文化格局。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思想和行动的新潮流之外,它在更新价值观念方面大有可为,人们期望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与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希望它也能面对世界的重大问题。因此学校迫切的需要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让学生了解世界,同时通过教育这一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发展留学生教育,无可厚非的成为了中国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同时让留学生把其他国的文化带回国内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留学热”一直是教育的焦点,也是中国人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中国也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留学“圣地”之一。 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学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留学生的数量和国别都有所增加,留学生工作也不断完善。十几年来,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留学生教学对学校文化多元化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高校形成一个多元的文化氛围,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实施“开放办学”方针,学校留学生工作不断发展,至今已有韩国、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巴基斯坦喀麦隆、赞比亚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人次来我校学习。同时承办了商务部多次的援外培训项目。校园里留学生的身影不断增加。同时我们重视提供给我校学生同留学生相互学习了解的机会,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一般都要先学习语言,开始阶段除了语言课程,他们迫切的需要交流的机会。这同时给我们本校的中国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交友机会。许多学生毕业之后还同留学生保持着联系,成为了好朋友。中国的学生大多比较内向,通过同留学生的接触,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并且从彼此身上都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特点,取长补短。这也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宣传。 在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和学历的教育还要关注重视留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在尊重留学生文化特点的同时,充分提倡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本土化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中可以产生不小的影响力。河北科技大学喀麦隆留学生唐博凯热心于公益事业,2005年中国第十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唐博凯被注册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并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证章。他一口流利的汉语、英语、法语及认真服务的态度受到了国内外各届人士的好评。此后2006年获得“第六届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07年评为“2006年度中国网通杯感动省城十大人物”、2007年3月获“石家庄市志愿者行动十大杰出个人”称号等十几项表彰,成为了河北的名人,也成为我们留学生学习的榜样,并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典型事例,同时带动了周围很多中国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情。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定期给留学生进行汉语实践练习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在生活上照顾了留学生,让他们减轻一些孤独寂寞感。中国学生同留学生的接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提供这样语言实践的机会,可以挑选一些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组织英语角,还可以给一些留学生提供代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的汉语和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特别组织一些英语较好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一些留学生短期培训班接待工作,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的语言氛围中,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们都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有明显的提高。摆脱了“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的模式,见到“老外”再也不胆怯了。 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使得学校更具生机,校园的活动更加丰富,不同国家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大力发展留学生的本科教育,留学生同中国学生同堂学习,对这个班级其他学生的语言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是很有好处的,同时本班的留学生也充分融入到中国的文化氛围中,不同国家的学生之间有了更直接的交流,丰富学校的多元文化发展,使得学生们有了主动学习并逐步融入自我建设多元文化校园氛围的意识。 留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是校园多元文化建设和增加国际化氛围的好方法。在中国的传统佳节我们介绍不同传统食品给留学生,留学生也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我们。现在校园庆祝“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早已成为学生们的惯例。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很生动形象的进行文化的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留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对留学生也产生的很深远的影响,很多留学生就是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的功夫来到了中国。特别近些年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很多学生是希望在中国的留学可以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所帮助。亲自来中国看看,才使得很多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宣传者。在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更加严格留学生管理制度,重视对中国学生自律的教育,在交往中不同国家的学生都要不卑不亢,相互尊重,形成良性的多文化氛围。 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本科教育的同时选派教师出国进行专业和语言培训,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留学生本科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使得教师重视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语言能力,同时对于出国培训回国的教师来讲,又可以学以致用。 现今中国成为最具留学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教育部将继续实行“留学中国计划”,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将越来越向前发展。留学生工作对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和师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快马加鞭,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加快建设国际多元化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言群出版社,2007.01.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4). [3]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教外来,2010.68号. [4]陈昊.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特征下留学生教育质量观研究[J].文教资料,2005(35). [5](美)萨莫瓦尔·波特,麦克丹尼尔著.跨文化交际[M].2009. [6]陶继新.学校发生质变的内在动力——金孜红校长的文化执行力[N].现代教育导报,2006-11-13(2). 作者简介:潘硕(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