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超音段特征的影响与教学探索 |
范文 | 黄薇 摘要: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超音段特征的影响是造成学生“中国味”英语发音的最主要因素。其中重音和节奏的把握又是难点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母语负迁移对其的阻碍作用做出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音教学中训练学生对重音和节奏的接受性意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超音段特征 母语负迁移 重音 节奏 对策 一切语言都是有声的,要学好一种语言,掌握其正确的语音十分重要。随着现代交际的发展,英语非本族语者更多地希望能够用英语与不同母语背景者进行交流。因此语音的流畅性、可交流性和可相互理解性就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却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尽管许多学生可以把英语48个单独的音素发得很好,一旦讲起英文来,在英语本族语者的耳中就觉得轻重不分、意义不明,“中国味”浓厚,造成交际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教学中对英语语音超音段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超音段特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较大,学生不自觉地被母语规则的负迁移现象所影响。本文拟从超音段特征中的重音、节奏方面对汉语规则负迁移带来的问题进行浅显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对策。 1 超音段特征与母语负迁移现象 超音段音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大于一个音位的语音单位。其表现出的声音在连续话语中的音强、音高等变化即超音段特征,英语中主要表现为重音、节奏、语调、停顿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发音规律,学习者每每遇到英汉语音规则相悖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把母语规则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危害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 2 母语负迁移作用对超音段特征影响的分析 在语音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汉腔汉调”的超音位音段语音问题主要表现为找不准词重音、节奏把握不好、朗读时平淡无起伏等等。其中,重音和节奏受汉语的影响最大,成为了讲地道英语语音最大的绊脚石。 2.1 母语负迁移对重音的影响 重音是语音结构的一部分,是节奏的基础。汉语对英语重音的负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词重音感知不敏感。英语单词重音位置是确定的,不可任意改变,否则可能会造成表达失误。汉语词语中却并不存在重音辨义的问题,声韵母相同的词义区别依赖于声调的变化(如:汤、糖、躺、烫),这就造成了学生重音意识淡薄,说出的单词重音位置常常不对。如:INStitute误读为insTItute;fanTAStic误读作FANtastic。②“字正腔圆”的习惯违背“强弱对比”的原则。汉语的发音机制力使我们力求“吐字清晰”。受其影响,学生说单词时不理解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区别,每个音节发力都几乎一样重,都像汉语里的字音一样清楚,违背了英语的规律,给听者一种僵化的感觉。③对汉英语句子重音的重要性区分不明。英语根据表达的需要,说话者会对句中重要的词加以强调和凸显,重读某个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相应变轻弱化。而汉语句子中每个词的力度几乎是平均分配的,强读弱读的概念就不明显。学生在朗读英语句子时就会按母语习惯把句中的每个词都同样重、同样清晰地念出来,这就成为了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句子重音的一大难点。 2.2 母语负迁移对节奏的影响 英语单词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英语句子又有重读的词和非重读的词,所以英语说起来应该如同过山车一样,有轻重起伏和抑扬顿挫。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常反映视频音频中native speaker的语速太快,基本只能听懂一句话里最后一两个单词;在学唱歌曲“The Day You Went Away”时,“to still be suffering is stupid after all of this time”一句成为了他们的瓶颈,“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原唱都唱完这句了我们才只唱出前面五六个单词”是他们反映的最普遍的问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英语特有的节奏规律。 英语就如同音乐般跌宕起伏,而汉语却更像钟表滴答规律有力。英语句子中重读和非重读音节的交替出现产生了英语句子的节奏美。对于native speaker 而言,句中该重读的词就需要重读,不该重读的词一带而过,几乎听不到。这种轻重音节搭配构成了若干节拍群,形成了英语的节奏变化。而汉语句子中一字即一个音节,其所占时间大致相等,所以节奏的长短就取决于句中字数的长短。如:“咱们去逛街吧”包含了5拍,而“妈妈,咱们现在去逛街吧”则包含了10拍。因此后者所需的时间明显要长于前者。母语的这种负迁移现象会使学生说英文时不自觉地把中文 “铿锵有力”的习惯带入英语,让听者不得要领。 3 语音教学中减少母语负迁移对重音和节奏影响的对策 在语音教学中,学生对重音和节奏的把握难度要远远大于音素和音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并鼓励学生保持对重音和节奏的接受性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意识才有可能发生成功的产出,才能把接受性意识和产出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Gerald Kelly,2011)。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 3.1 把握英语单词的重音变化,读准主重音(primary stress)。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中通过“夸张重读”的方式来掌握要点。笔者尝试采用了“皮筋法”、“伸展运动法”以及“敲打法”来帮助学生掌握重音的要领。 以学生熟悉的简单词语teacher一词为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发音时的几个现象: ①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发音比其他音节中的更长(long in duration)即: “teeeeeeeee cher” tea cher ②重读音节音调更高(higher in pitch)即: ③重读音节中元音清晰度非常好(louder in volume),即:TEAcher。 掌握了原理之后,再以多音节词为例(如:ex/pla/NA/ tion)。采用夸张要重读的音节的方法,配以皮筋的拉伸变化来体会重音的所在。学生把皮筋套在两个大拇指上,当读到ex-pla-NA-tion的“NA”这一重读音节时,用手指将皮筋用力抻长,同时大声读出这一音节,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重读音节特点的意识。同理也可用“伸展运动法”,当读到主重音所在音节时,学生起立并伸展双臂。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手在桌上敲击出重音的模式,像唱歌一样唱出重音模式(如:explanation的模式为da da DA da或la la LA la)。利用这种妙趣横生的练习方法,学生就可以比较好地掌握主重音的位置。当学生掌握了要点,再回到不夸张的单词上去。笔者在教学中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正确读出如affirmative,affiliation,meteorological等多音节词的读音。 3.2 甩掉“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母语习惯,把握英语节奏 汉语和英语都是有节奏的语言,只是汉语以音节计时,一字一顿;而英语以轻重音节交替出现的组合搭配来展现节奏。重读音节之间,不论相隔几个轻读音节,每个节奏单元发音时间都是几乎等同的,说话者要通过调整重音单元的速度来实现节奏。我们可以用打拍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节奏。 以下三个词分别作为三个音节:GO//STORE//NOW,那么这个句子 “Can we GO to //the STORE //NOW?”看起来虽然比上面的三个词长了很多,但它仍然包含三个重读音节。因此不论是这三个单独的词还是完整的一句话,都要用基本等长的时间读出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重读音节出现的地方用手拍出一个节拍。我们还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的英文歌词,如:HOW I(拍手一次) WONder(拍手一次)WHAT you(拍手一次)ARE(拍手一次)。一边打拍子一边读,每个拍子中包含的非重读部分要相应缩减、轻化和略读来保证固定的一拍节奏中所有的词都读出来。经常不断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训练,对他们掌握正确的英语句子节奏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4 结语 尽管英汉两种语音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但两个语音系统间毕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超音段特征方面英语语音很多规则与汉语差别很大。通过在教学中帮学生树立对两种语音系统中重音和节奏差异的接受性意识,再运用启发式教学,提供可模仿的重音节奏模式,帮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就一定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阻碍,早日在实际语流中摆脱“中国味儿”的英语语音。 参考文献: [1]王悦.标准英语发音[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 [2]王群,单胜江.英语语音水平测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7. [3]Gerald Kelly.朗文如何教发音[M].邹为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8. [4]朱麟.汉语语音对中式英语语音影响的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