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
范文 |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作用与地位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当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教学方法改革 独立学院 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的竞争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新趋势,以及当前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这些变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如何培养学生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1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通常一般可划分为概述、相关理论、职能模块、扩展部分、专题研究和实践环节六个部分。根据对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调研及管理类专业从事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毕业生信息反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体制等方面未能与当时现实管理发展同步变化,致使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工作存在偏差或脱节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产生。当前,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内容并没有针对新的变化及时修订,而且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授课教师也没有根据新的变化对授课内容及时作出补充和调整,教学模式也没有发生变化,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所学理论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脱节,所学理论知识用不上,工作理想化,致使学生在课堂所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1.2 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的锻炼,对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不熟。独立学院大部分教师是青年教师,他们从高校到高校,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熟悉。因此,讲授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缺少对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的补充,这样使得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与学校所学的有很大偏差,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1.3 课堂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普遍的教学方法很少联系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作深入分析的引导和帮助不够,还只停留在将原理解释明白、将理论概念阐述清楚的层面上,致使授课效果不是很理想。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但很多独立学院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够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只是停留在表层,这使得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还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校外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是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未能和实际有效结合,导致学生掌握知识过于片面,对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差。 1.4 学生主动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动力不足。学生毕业后要尽快地适应社会,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对社会、对工作岗位要求有较多的了解和熟悉。在授课过程中,尽管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走向社会,通过企业实习或者企业调研来更多的了解社会和熟悉工作要求,但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动力,不少学生针对这些教学要求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对岗位工作流程和要求进行全面了解。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2.1 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出版合适的教材。独立学院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比重点大学的学生相对要差些,学生对授课教材的依赖度比较高。因此,选择一本既紧跟当前形势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合适教材至关重要。这要求所选的教材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所选择的教材既要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和简明性,又要具有实践的例证性和参照性,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务并举的教材。二是课程内容绝大部分能够反映当前实际工作的要求,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尽可能与实际相一致。三是选择案例尽可能多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案例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2.2 建立案例库,引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目前,很多教材要么缺乏案例,要么案例比较陈旧。为此,课程教学团队应该根据当时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建立合适的案例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易接受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课上课之前就把案例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学生可在上课之前理解和消化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并引导小组各成员各抒己见进行讨论,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讨论,可使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义,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可以在班上发言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总结。因此,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老师也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二是通过案例讨论与交流,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建立和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工作,参加一些培训机构举办的实战培训,倡导老师参加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同时可聘请企业工作经验丰收、具有较好理论水平的稿件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从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实践教学的模范带头作用。 2.4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人力资源课程更侧重于管理的技能和经验,以及对心理行为的开导和控制。因此,授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课堂特色,对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在案例教学、虚拟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教学等模块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与娱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2.5 完善课程校内实训条件,让校外实践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很多独立学院课程校内实训条件简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很多校内实训项目无法开展,或者流于形式,实训效果很差。比如,要开展模拟面试或者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室连可以移动的桌椅都没有,使得这种实训就无法开展或者效果很差。为此,学校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建设和改善相应的实训条件,让校内实训能真正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校外实践基地不只停留在签订实践协议的表面,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企业顶岗工作,这样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要求就会非常清楚,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9):99-100. [2]陈佳.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施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120-133. [3]苗小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展望[J].企业改革与战略,2012(9):54-55. [4]李小聪.学生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23-125. [5]谢晓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师,2013(12):240. 基金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项目(ZYGX201409)。 作者简介: 曹细玉(1972-),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博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