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探析
范文 字庆锋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在新时期,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养成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其价值观取向将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我们党的兴亡,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意义深远。正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拥有了未来。毛泽东曾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进一步阐述了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青年才能在新时代浪潮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只有利用好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中国梦才能实现。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深远意义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提炼,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追求,也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应看到,各种思潮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些错误偏激的思潮也随之蔓延,给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很大冲击,表现在道德缺失、心态失衡、价值观模糊、缺乏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诚信缺失等方面。
2.1 重功利,轻道德修养,淡化政治理论学习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运行的模式基本建立,在经济变革、社会转型、文化冲突激烈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的价值实现和利益诉求为目标,在人生价值的衡量上,往往偏重于经济收入水平等功利性的标准,生活情趣趋于通俗化和平庸化。在学习能力训练方面,重视个人技能学习,轻为人处事准则,过分注重实用主义,盲目推崇功利主义。在金钱观上,崇尚“金钱万能论”,认为金钱能解决问题,一部分大学生把“一切向钱看,向厚看”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忽视个人道德修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在对待政治理论学习上,存在得过且过,认为政治理论空洞、乏味,缺乏实用性。对政治理论学习认可度不高,存有漠视及消极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对自身发展有益者较少。
2.2 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多元化
“90后”的大学生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衣食无忧、备受宠爱、众星捧月的一代。表现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主体化,不愿意趋同或认同,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崇拜自由,不愿受约束,价值取向上求新立异,标榜自我。在面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利益时,从“我”字出发,对自身有利者则为之,反之则不为。
2.3 理想模糊,信念淡化,缺乏奉献精神
部分大学生奉行读书无用论,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一纸文凭”,学习漫无目的,对未来迷茫,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车到山前必有路”,倒不如顺其自然。在组织的各种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中,奉献意识淡化,自由散漫,缺乏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重在“参与”,不愿意接受劳动或承担义务。
2.4 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部分大学生不但不带头遵守社会信用准则,反而“以身示范”,如学术抄袭、考试抄袭,制作虚假简历,骗贷,拖欠贷款等。有时甚至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不惜伤害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久而久之,在个人发展及政治信仰等方面都表现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等特点。
3 高校应积极创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的重要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碰撞及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新特点,高校要积极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或方法,帮助广大学子在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时,仍能坚定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作为高校,我们责无旁贷,更要积极创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1 抓牢“两个课堂”,夯实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
高校要高度重视“两个课堂”的建设,在“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中既要讲清原理,又要将实际内容具体化,案例化,通过各种生动且有说服力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好政治理论课在第一课堂中的主渠道作用,讲清“三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另外,发挥好“第二课堂”(即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外,有组织的进行的各类活动)在寓教于乐,“理实一体”的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让同学们自觉融入其中,通过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不断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让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中,自觉成为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真正发挥其文化创造力。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完善各项制度,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高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按照“三进要求”和“三育人”的模式构建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机制。
3.2.1 完善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好党团学生的带头作用。各高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分别成立二级学院或以二级部门为首的各级党总支,在党总支下设党支部,在党支部中成立各类学习兴趣小组,积极吸纳同学加入各类小组,如网络宣传小组,漫画宣传小组,文艺表演小组等,定期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好各类学习小组的“纽带”作用,并引导学生学习、学会自觉自愿关注中央政策和法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应内容第一时间在同学中传播。实现了同学间的“互助学习”“对照学习”,让同学们时时刻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能量”。
3.2.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人才培养机制全过程。《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中普遍实行且效果明显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我们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一机制。具体的评价项目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制定,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的培养模块化。但不论是哪一种评价机制,都应遵循可行性原则,务必使这一评价机制落实到实处,全程化。发挥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导向、激励约束、以评促改、因材施教等作用,它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最终实现思想的内化与自觉。
3.3 精心组织,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搭建“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能力和衡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下乡活动等,让同学们充分认识中国现状,了解国情、省情,了解各项政策,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以毕业生就业为契机,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项目。
通过各种实践平台的设计,安排好不同角度的过程体验,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切客观地面对认知冲突,形成自我认识和理解,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固有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习惯和自觉的行动。
3.4 加强网络建设,强化舆论主导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动态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技术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建立起新媒体平台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广泛性、便捷性占领先进思想文化的高地,确保主流思想意识的有效传播,强化正面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内容丰富的校园网,提高网页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借助各种渠道广造舆论,多倡导感恩意识、弃负义之举,多提倡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多弘扬正气、鞭笞歪风。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气,培养大学生自觉涵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接地气”。加强QQ聊天平台、BBS、微博、微信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强舆论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帮助他们消除意识形态的种种困惑,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更要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http://cpc.peo—pie.eom.cn/n/2013/1223/c64387-2
3924110.html.
[4]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01-24973097.html.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