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的应用 |
范文 | 庞小马++李富源++耿蕾蕾++王宗耀++孙士伟![]() 摘 要:通过对新农村社区产生的生活污水水质进行分析,采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相关标准要求,出水可作为绿化用水,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满足了新环保法要求;不仅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综合利用,还可改善工农生活环境,响应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生活污水;污染物零排放;新环保法 1 设计内容 根据前期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市场调研,结合我公司的自身情况和特点,为新农村社区研发了集污水处理收集及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外型尺寸8×2.4×2.5m, 材质为不锈钢,污水处理量40-48m3/d。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到绿化用水标准,做到污染物零排放。 2 采用的标准及设计原则 2.1 采用的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0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2.2 设计原则 ①满足整体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 ②整体布局合理、紧凑; ③从各方面考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 ④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方便维护; ⑤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应急性、可满足水质、水量的变化,常年保持稳定,并考虑突发事故状态的各种应急措施。 3 工艺流程设计及说明 本设施能处理厕所、淋浴、洗漱、洗衣、厨房等产生的综合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污水处理收集及处理工艺如下: 污水综合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绿化用水标准,各指标如下表。 工艺流程说明: 农村生活污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进行水质水量调节;经污水提升泵提升至缺氧池进行有机物降解,有利于进一步好氧处理;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自流进入好氧池(MBR池),经过好氧(MBR)降解和截留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后由泵抽吸至消毒池,污水经过紫外线消毒后自流进入中水回用池,出水可作为绿化用水。 工艺设计详细说明:①格栅。主要用于拦截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的正常运行及有效减轻处理负荷,为设施的长期正常运行提供保证。②调节池。由于污水的排放极不规律,来自各时的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因此调节池能使污水处理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同时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③缺氧池。缺氧池主要利用缺氧反硝化作用来去除硝态氮。缺氧条件下,兼性异养细菌利用或部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替代分子氧做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质。同时,将硝酸盐中氮还原成气态氮,至此完成了反硝化反应。④MBR膜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以膜单元取代二沉池,所有的悬浮物和胶体都被膜分离截留,污泥的沉降特性不会影响到出水水质。另一方面,膜分离单元增加了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提高了生物降解的速率,同时也降低了负荷率(进水污染物负荷/生物量,即F/M比值),并减少了剩余污泥的产生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利用膜组件的固液分离作用,基本上可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题。 4 设备功能特点 ①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重新投入运行启动时无需调试、无需适应时间;②采用PLC模块化设计、制作控制,方便管理和维修,通用性强,故障率低;③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同时设施具有良好的通风设计,空气清洁循环、能源综合利用,做到污染物零排放;④封闭式结构,使用寿命长,对周边环境无影响;⑤整体吊装运输,箱室结构,方便搬迁和运输、具备车载结构功能。 5 结论 ①通过对新农村社区应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对新农村社区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标准中绿化用水标准,出水已全部综合利用,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②通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将新农村社区生活污水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不仅减少了周边地区因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COD、BOD、SS等的排放量,有效地保证地下水源,同时为生活区绿化提供灌溉、浇撒用水,节约了水资源。③实践证明, 该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的研究不仅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综合利用,还可改善工农生活环境,响应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刚.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84,6(3):39-44 [2]肖锦.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庞小马(1978.06-),男,工程师;2000年7月毕业于焦作大学;工作单位:河南元光科技有限公司;学科研究方向:从事污水处理、噪声治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