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针刺麻醉施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观察 |
范文 | 雷 健 龚开和等 雷健龚开和杨青莲王幸利 (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湖南*"418000) 摘要采用针刺麻醉方法为主施甲状腺手术324例,以颈浅丛麻醉208例为对照组。结果针麻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平稳,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意义;两组比较,针麻组无并发症发生,颈浅麻组喉返神经麻痹12例,占3.7%,膈神经麻痹6例,占1.85%。采用针刺麻醉为主较颈浅丛神经阻滞优越。 主题词甲状腺切除术针刺麻醉针刺麻醉手术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针刺加氟哌啶醇、哌替啶强化麻醉施甲状腺手术324例,并设颈浅丛神经阻滞为对照组208例。 1一般资料 本组共532例,随机分为针刺麻醉(Ⅰ组)324例和颈浅丛神经麻醉(Ⅱ组)208例。Ⅰ组324例中,男51例,女273例;平均年龄38.82(11~72)岁;平均体重53.78(34.4~72.47)kg;平均手术时间77.2(10~280)min。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简称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283例,Ⅲ级41例。病种:甲状腺腺瘤254例,甲状腺机能亢进33例,甲状腺腺瘤并甲状腺机能亢进21例,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囊肿12例。Ⅱ组208例,男72例,女136例;平均年龄51.53(16~66)岁;平均体重55.32(39~72)kg;平均手术时间81.4(20~218) min。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188例,Ⅲ级20例。病种:甲状腺腺瘤16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20例,甲状腺腺瘤并甲状腺机能亢进13例,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囊肿7例。 2麻醉方法两组 病人在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心率快者肌注海俄辛0.3 mg,苯巴比妥钠0.1 g,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滴氟哌啶醇5 mg,哌替啶1 mg/kg体重,术中视情绪紧张程度及痛觉敏感程度再加氟哌啶醇2.5~5 mg,哌替啶12.5~25 mg,使病人处于似睡非睡状态,呼之能答,目的是防止损伤喉返神经。Ⅰ组选用合谷、内关,采用直刺法,使病人"得气",术者手下有"沉紧"感即接上海产B 1701型脉冲电麻仪,刺激为中等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Ⅱ组选用2%利多卡因5 ml+0.75%布比卡因5 ml混合液用5~6 cm 22号针自胸锁乳头肌后缘中点的皮丘处,沿着胸锁乳头肌刺入至皮下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向头端及脚端各注射2.5 ml,以同样方法做对侧注射。混合液中加入1:20万U肾上腺素,如麻醉前测血压高或高血压病者不加肾上腺素。 3结果 两组手术进行情况,Ⅰ组Ⅱ组分别为甲状腺腺瘤摘除手术198例、12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10例、75例,甲状腺囊肿摘除术16例、13例,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对于发生喉返神经麻痹的病人需等待其恢复功能,方可开始手术便于检查发声。两组手术前后心率情况见表1,手术前后动脉压情况见表2。 两组哌替啶用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即Ⅰ组明显大于Ⅱ组。各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Ⅱ组发生喉返神经麻痹12例,占5.77%,膈神经麻痹6例,占2.88%,Ⅰ组未出现并发症。 4讨论 甲状腺手术需要了解掌握病情和手术麻醉特点,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方法,防治各种并发症[1]。本文两组效果评定是肯定的,两组血流动力学均较稳定。Ⅱ组发生可逆喉返神经麻痹12例,占5.77%,该并发症的出现不符合病人保持清醒状态可以随时检查声带或发声,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麻醉要求,给声带或发声的检查造成障碍,难以避免手术者对喉返神经的损伤。另外,Ⅱ组发生膈神经麻痹6例,占2.88%,6例病人经抽动脉血血气分析,血氧分压明显下降(P<0.05),虽经面罩加压给氧处理血氧分压恢复正常,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从病人的安全角度出发是不可取的。针刺有镇痛作用,心理测试说明患者的焦虑紧张程度低,稳定性兴奋性佳,能提高外周血强啡肽浓度,强啡肽的提高使针刺病人手术中可以达到镇痛效果,麻醉效果好[2],无并发症。笔者认为本法是值得继续采用和探讨的麻醉方法。 5参考文献 1赵俊.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见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6 2周红,等.肺切除术中针刺及针麻状态的研究.中国针灸,1998;18(6):366 (收稿日期:1999-12-22,成平发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