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直升机综合标准体系建设 |
范文 | 廖子祥 【摘 要】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开展了体系的换版和动态维护。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了体系框架,梳理了标准细目,提出和落实了标准制修订需求,对其的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巩固现有效能的基础上,体系需要在国际化、信息化等方向上争取新的发展。论文对直升机综合标准体系建设展开了研究。 【Abstract】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has established a integrated standard system with technical standards as the main body, including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working standards, and has carried out revision and dynamic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system has formed a system framework, sorted out the details of standards, put forward and implemented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 revision,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ts appl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consolidating the existing efficiency, the system needs to strive for new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licopter integrated standard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直升机;综合;标准体系 【Keywords】 helicopter; integrated; standard system 【中圖分类号】V2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5-0042-03 1 标准体系建设目标 标准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依存和制约的标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不是标准的简单堆积,反映了标准之间的联系[1]。 建立、维护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综合标准体系,目标在于满足型号研制标准化需求,推动科研、管理等向程序化、规范化迈进,为业务工作提供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继承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指导材料。 2 指导思想 按照以直升机研发为主业、以航空产品和民用产品研制为补充的发展方针,以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直升机所)中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立足于直升机产业长远发展需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同时充分汲取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军民用直升机企业技术和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现有标准采用情况,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开展工作,全面建设与直升机研发体系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提升直升机所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①构建标准体系框架; ②确定标准细目; ③提出标准制修订需求并逐步落实。 3 建设历程 直升机所于1998年编制、1999年发布了第一版综合标准体系。该体系以当时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所用到的标准(含规定、制度)为基础,充分考虑直升机所规划和发展目标的需求而编制。经多年应用实践,指导完成了若干直升机型号标准化文件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的编制。 随着型号研制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标准的不断更新,第一版标准体系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需要,为继续指导和规范全所人员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直升机所于2011年启动标准体系换版工作,2013年发布实施新版体系并逐年动态维护至今。 4 建设内容 4.1 体系框架构建 在GB/T 15497《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 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和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的指导下,与国内航空标准体系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标准体系相协调,遵循以下原则构建标准体系框架: ①应用顶层架构方法,构建体系的层次结构框架;保障结构清晰、合理、覆盖面全、无重复; ②层次结构进行隶属编码,既体现高层次标准对低层次标准的指导和制约关系,也便于查询和管理、更新; ③技术标准框架以直升机技术体系和直升机所专业设置为主要划分依据; ④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业务属性为主要分类依据,参考但不囿于直升机所行政职能划分。 4.2 标准细目列入 在体系框架的最底层列入标准细目,遵循以下原则: ①标准项目不重复,并进行编码,便于查询和管理、更新; ②覆盖直升机所各型号和预研课题等科研采标情况; ③覆盖直升机所各部门现行有效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3 标准制修订需求的提出和落实 直升机所以标准体系为基础,持续开展现有标准适用性分析和缺项标准的紧急度/技术成熟度确认,有针对性地提出标准制修订需求,并结合与业务相耦合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分工,分头加以落实。以近五年为例,直升机所制定了标准制修订规划,加强组织管理,逐步开展工作,分批完成了两百余项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同时以历年企业标准成果为基础,几年来主编、参编了国家军用标准、航空行业标准或集团标准约两百项。 5 体系框架和标准统计 5.1 标准体系框架 综合标准体系顶层框架如图1所示。 5.2 体系标准统计 标准体系共有标准五千余项,其中技术标准四千余项,管理和工作标准近千项。技术标准主要为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空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包含数百项限用标准和若干需修订标准。 6 使用说明和应用场景 6.1 体系使用说明 综合标准体系的使用需了解以下说明: ①查找标准可先根据专业或业务属性从体系框架中确定其隶属的层次及分类号,再从标准细目中查找。 ②体系中部分国内标准列出了与其内容和水平相当的国外标准项目,其中部分国外标准为国内标准转化编制的来源。 ③体系中的标准注明了有效性,如“适用、限用、需修订”等;对未发布标准的编号进行了模糊处理。 ④体系一般仅列出标准或文件的最新版本,如同时列出新老版本标准,一般老版本用于已鉴定/定型或在研产品,后续新研产品使用新版本;特殊情况按照用户和总师系统意见执行。 ⑤综合标准体系建设可由标准化部门具体牵头组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编号、管理与解释,分别由相应部门归口。 ⑥标准体系实施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维护其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其与上级标准体系、标准的协调性;归口部门对体系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各使用单位可及时向归口部门反馈信息,以更改记录页或其他适当形式记录更改,实现对体系的持续完善与改进。 ⑦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分支中,部分标准在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可配套使用,例如,管理标准中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明确科研管理一般要求;工作标准中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完成具体科研任务的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中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明确具体科研任务的执行程序、要求和方法。 6.2 体系应用场景和意义 企业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其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直升机综合标准体系主要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场景方向开展应用,体现其意义和价值。 技术方向: ①支持型号研制:便于结合型号研制要求进行快速筛选,完成对型号需用主要标准的推荐;同时便于具体专业设计人员迅速定位和查找各自领域标准,与标准化部门进行必要协调;支持型号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②支持国内上级标准体系完善:体系中注明的国外先进标准项目和国内现有标准“限用”或“需修订”状态,可为具体标准制修订需求的提出和标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意见;体系中结合直升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等方向规划的标准领域和项目预留空间,对直升机所申报和开展技术研究、发展企业标准和上级标准项目、完善国内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管理方向: ①承接国家、集团、直升机公司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保障企业合法有序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降低法律、经营、内控等各项风险; ②保障战略落地,及时有效地预测经营管理风险,保障企业运作的规范化,减少运营管理随意性,降低运营成本;③合理规定、划分各部门和员工的责、权、利,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各部门全体员工培养明确的责任意识、红线意识,使其能够预测工作结果对个人的直接影響; ④可以通过体系的不断改进,提升管理水平,贯彻组织意图,减少管理漏洞,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7 结语 虽然型号研制标准集的形成和落实等工作的新模式对以体系框架和标准细目为主的传统标准体系造成了冲击。但从囊括技术、管理等层面的总体视角来看,综合标准体系对企业经营仍有积极意义。 为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综合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应继续着眼于规范技术和管理工作,使各项技术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隐患,保障质量和安全[2]。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一方面以标准作为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的规范和技术语言,构建起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占领技术制高点,争夺市场话语权,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3]。另外,标准体系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应得到充分重视,实现标准体系应用实施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王丙义. 信息分类与编码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富军.庞娅莉. 载人航天标准体系设计及应用进展[J]. 载人航天, 2010(1): 47. 【3】陆静.周玉霞. 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初探[J]. 航天标准化, 2010(3): 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