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细辛炮制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 |
范文 | 强小娟 尹玎 朱智慧 摘要: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结合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及现代炮制研究相关资料,对古今文献收载的细辛炮制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历代关于细辛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热炮制及加辅料炮制等记载,而现代细辛的炮制方法相对单一,除200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蜜炙外,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规范仅提及净制和切制。近年研究表明,炒制、碱制、酒制、低温超微粉碎等炮制方法可有效降低细辛毒性,增强临床应用安全性。本文通过整理细辛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为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辛;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进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10.035 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10-0130-03 History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sari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QIANG Xiao-juan, YIN Ding, ZHU Zhi-hui (Pe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gzhou 611930, China) Abstract: Setting Li Dai Zhong Yao Pao Zhi Zi Liao Ji Yao as clue, this article searched each edition of China Pharmacopoeia, National Processing Standar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sued in 1988, and relevant materials of local processing standards and modern processing study, and concluded and combed the contents about Asari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here are records about Asari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methods in history, including net processing, cutting processing, heating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excipient. However, Asari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methods in modern time are relatively simple. In addition to the version of the Processing Standar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Shanghai issued in 2008, containing the honey Asari Radix et Rhizoma, other editions of China Pharmacopoeia and processing standards only recorded net processing and cutting processing. Rec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processing methods of modern stir frying processing, alkali processing, wine processing, low temperature ultrafine comminution processing and so 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oxicity of Asari Radix et Rhizoma and enhanc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sari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modern processing. Key words: Asari Radix et Rhizoma; processing methods; history;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細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1]。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2]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症。中药经炮制后入药是中医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2015年) 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中产生了细辛的多种炮制方法,在古代文献中皆有记载。为了明确细辛炮制的起源、现状、发展,经查阅《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建国后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9部、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地方炮制规范17部,以及现代细辛炮制研究的相关资料,对古今文献收载的与细辛炮制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细辛的现代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1 细辛炮制历史沿革 1.1 细辛净制沿革 细辛净制方法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凡使,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3],后历代著作皆可见其踪迹。据《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4]记载,唐代《银海精微》“细辛,去苗,去叶”,《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去苗叶”。发展到宋代,细辛净制更加普及:《旅舍备要方》“去叶”,《伤寒总病论》“去苗,洗”,《小儿药证直诀》“去叶”,《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用之去其头节”,《全生指迷方》“去苗”,《产育宝庆集》“去苗”,《普济本事方》“去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去苗”,《传信适用方》“去叶,洗”,《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去叶”,《济生方》“洗,去叶,去土”,《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去苗”,《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去叶”,《女科百问》“去芦”。到了金元时期,细辛净制进一步延续:《活幼心书》“去叶”,《汤液本草》“去芦头并叶”,《瑞竹堂经验方》“去苗”,《丹溪心法》“去叶”。发展到了明代,《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去叶”,《婴童百问》“去根上,叶”,《医学纲目》“去苗”,《医学入门》“水法去土及芦叶头节”,《仁术便览》“去土叶”,《增补万病回春》“去上叶”,《本草原始》“用去头土”,《证治准绳》“洗去苗”,《景岳全书》“去苗”,《炮炙大法》“拣去双叶服之害人,洗净去泥沙”,《医宗必读》“去苗叶”。至清代,细辛的净制方法收载于各著作:《医宗说约》“去土叶用”,《本草述钩元》“双叶者服之害人,须拣去,洗净泥沙”,《本草备要》“拣去双叶者用”,《本草求真》“去双叶者用,双叶服之害人”,《医家四要》“拣去双叶”。 细辛的净制历史最长,且多为“去苗叶,洗”,可见细辛在古代的药用部位为根。宋《鸡峰普济方》也记载:“细辛、菖蒲,以上用根。”但1963-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细辛入药部位均为全草。据楼之岑教授调查,在五十年代初我国细辛仍只用根,但为方便鉴别,在收购时要求送全草,经鉴定后取根部入药,后来由于资源渐少,人们便逐渐将细辛全草入药[5]。到2000年以后,受“马兜铃酸肾病”事件的影响,《中国药典》在继承古代传统本草的用药原则及近年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于2005年版将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且规定细辛的净制为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6]。 1.2 细辛切制沿革 细辛的切制始见于汉代《金匮玉函经》“斩折之”,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三分斩之……膏中细剉也”,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剉”,元《卫生宝鉴》“(侧)细用”,明《普济方》“三分斩之”,明《寿世保元》“为末”。从细辛的切制历史可以看出细辛古代有段和末两种使用规格。延续至今,细辛的切制方法为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入散剂时打成末[1]。 1.3 细辛炮制沿革 细辛的炮制沿革根据是否加入辅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炒、焙、炮等加热炮制,另一类为加入酒或醋炮制。 1.3.1 炒制 宋《圣济总录》“去苗叶轻炒”,明《济阴纲目》“去苗,炒”,清《本草纲目拾遗》“去叶节炒焦”。各版《中国药典》及炮制规范均未收载炒制细辛的炮制规格。 1.3.2 焙制 首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先去土并苗,焙干,方入药用”,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去苗并叶,焙”,清《本草纲目拾遗》“北细辛焙干”。现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阴干”[1]。 1.3.3 火炮 明《奇效良方》“炮,去苗血”。现未见用。 1.3.4 酒制 金《儒门事亲》“酒浸”。现未见用。 1.3.5 醋制 清《本草述》“醋浸一宿晒干为末”。现未见用。 各版《中国药典》只收载了细辛的净制和切制,地方炮制规范中只有200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7]收载了蜜炙细辛:取细辛,用炼蜜拌炒至蜜汁吸尽,每细辛100 kg,用炼蜜20 kg。蜂蜜性味甘平,具有缓和药性、矫味、消除或减弱毒副作用的功能。细辛蜜炙后减少了温散之性。 2 细辛的毒性及现代炮制研究 细辛有毒的说法始见于宋代陈承《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虽死无伤”。明代张景岳《本草正》也明确指出细辛“有小毒”。现代研究表明,细辛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性成分甲基丁香酚、黄樟醚、榄香酯素、细辛醚等以及非挥发性成分细辛脂素、马兜铃酸Ⅰ等[8-11]。其主要毒性成分为黄樟醚,不仅具有呼吸麻痹作用,而且是毒性较大的致癌物质[12]。马兜铃酸Ⅰ也具有致癌和肾损害作用[13]。甲基丁香酚是细辛镇咳祛痰、镇痛和麻醉的主要药效成分[14]。细辛脂素具有抗病毒和抗结核杆菌的作用[15]。2015年版《中國药典》规定,细辛含细辛脂素不得少于0.050%,马兜铃酸Ⅰ不得过0.001%[1]。现代细辛的炮制方式相对单一,如何通过炮制来降低或消除毒性,增强临床应用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炮制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黄鲛[16]采用HPLC测定了细辛生品及遵古法炒黄、炒焦、炒炭后细辛的黄樟醚、甲基丁香酚和细辛脂素的含量,发现细辛炒黄后主要毒性成分黄樟醚降低约10%~20%,而主要药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细辛脂素增加约10%;细辛炒焦后黄樟醚降低约50%,甲基丁香酚降低约20%~30%,细辛脂素降低约10%;细辛炒炭后黄樟醚降低约90%,甲基丁香酚降低约70%,细辛脂素降低约30%~50%。由此可见,炒制使细辛中黄樟醚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甲基丁香酚和细辛脂素的降低程度,可以有效除去毒性成分。刘雅婧[17]用浓度为0.1 mol/L的NaHCO3溶液40倍溶剂用量浸泡4次、清水漂洗3次的方法碱制细辛,马兜铃酸Ⅰ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甲基丁香酚含量下降26%左右,细辛脂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有效成分大部分被保留。王雪等[18]采用醋酸扭体实验、热板实验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研究细辛NaHCO3碱制前后的药效学,结果表明,细辛碱制后,急性毒性显著降低,抗炎镇痛作用显著增强。王元清等[19]采用HPLC对10种细辛炮制品(碱制、醋制、米泔水制、碱醋制、甘草制、酒制、姜制、盐制、蜜制、炒焦)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测定甲基丁香酚与细辛脂素的含量,发现酒制(细辛25 g,酒精度≥11.5%的黄酒10 g)可以增加甲基丁香酚与细辛脂素的浸出量,其次为醋制、甘草制与碱醋制,均能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严建业等[20]采用HPLC法,对细辛生品及10种炮制品中黄樟醚、马兜铃酸A的量进行检测,发现细辛炮制后,黄樟醚和马兜铃酸A的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炒焦炮制最优。朱盈等[21]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细辛,在振动粉碎6 min后,细胞已破壁,甲基丁香酚含量最高,12 min后黄樟醚的含量偏高,提示为避免有毒成分黄樟醚含量增高,细辛宜选择低温超微粉碎6 min为宜。 现代炮制研究关注细辛炮制的合理性与质量可控性,为减毒增效及炮制品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3 小结 细辛传统炮制方法较多,历史悠久,除凈制与切制外,还有炒、焙、炮等加热炮制以及加酒、醋等辅料炮制。但现在细辛的炮制方式相对单一,除200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了蜜炙外,各版《中国药典》及各地炮制规范只收载了净制和切制。而细辛的毒性已被公认,有必要采用更好的炮制方法来减毒增效。现代炒制、碱制、酒制、低温超微粉碎等炮制方法的研究表明,可以采用更高效的炮制方法降低细辛毒性,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有必要在炮制减毒理论指导下,挖掘传统炮制方法,结合现代炮制研究,探讨细辛炮制减毒机理,规范炮制工艺,指导细辛临床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47. [2] 张树生.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3. [3] 雷敩.雷公炮炙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 [4]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Z].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1973. [5] 蔡少青,李军.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编.第5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6. [6] 张素清.细辛的采收加工与炮制[J].中国药业,2010,19(22):79. [7]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7. [8] 王懿,黄伟,孙蓉.基于功效和毒性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36-38. [9] 曾虹燕,金永钟,包罗涛,等.不同方法提取的辽细辛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04,18(3):232-236. [10] 胡志祥,彭崇胜,刘忠.华细辛根中非挥发性成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16. [11] 吕帅,吴迪,吴兆华,等.辽细辛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Ⅱ[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9):707-710. [12] 柳俊辉,秦华珍,郝二伟,等.细辛的毒性与临床用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72-2374. [13] 宋立群,王丽哲,马艳春,等.细辛对大鼠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79-1982. [14] 黄顺旺.细辛的药理毒理和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03,7(6):477- 479. [15] 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37. [16] 黄鲛.细辛毒/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炮制对毒/效成分影响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17] 刘雅婧.细辛中马兜铃酸的炮制脱毒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08:29. [18] 王雪,李连坤,张彦飞,等.细辛炮制前后的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2):36-39. [19] 王元清,江星明,王智,等.细辛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定性与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研究[J].中药材,2015,38(7):1388-1392. [20] 严建业,王元清,王炜,等.细辛中马兜铃酸A与黄樟醚的炮制减毒方法研究[J].中草药,2015,46(2):216-220. [21] 朱盈,王玉蓉,胡洋叶,等.超微粉碎对细辛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0,27(5):5-8. (收稿日期:2017-03-13) (修回日期:2017-04-03;编辑:向宇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