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化背景下“三公”经费审计的风险及防控 |
范文 | 田琛 摘 要 本文以“三公”经费审计主要风险点及表现为分析对象,以数字化发展为背景,分析和阐述“三公”经费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及方式。 关键词 数字化 “三公” 经费审计风险 防控 “三公”经费审计包括对公务招待费、公务车购置、公务车运行费、应公出境/出国经费的审计。其是我国行政单位经费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三公”经费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三公”经费审计的主要风险点及表现 (一)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 审查署审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近两年审计结果报告显示,“三公”经费在问题处罚及整改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界定了“三公”经费的内容、公开和使用方式、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但是此条例中并未明确界定“三公”经费审计的标准,在近几年的“三公”经费审计中,虽然标准有所体现,但是尚未统一、明确。此外,“三公”经费专门核算科目的不够明确也影响到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比如,专用燃料费、装置购置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四项明细科目已经设置,但是需要审计的对象中尚未设置核算科目的大量存在,为完成“三公”经费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只能从诸多相关科目中浪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梳理,导致其工作成效、质量等难以保障。 (二)“三公”经费违规超标使用,监管核查不同步 “三公”经费审计对象已经明确界定,但是审计对象在费用应用时的擅自改变、擅用、乱用等行为并不少见。比如,在因公出国/境费的审计方面,被审计单位擅自改变出境/国线路的情况屡见不鲜。此种做法违背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对强化因公出国/境管理相关规定及《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擅自改变出国/境计划,延长在国/境外停留的时间,或者脱团行动,公款出国/境时超标准指出费用,不按规定赠送礼品,超“三公”预算控制数,安排无关人员参与出国/境团队,向其他单位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及为非本单位人员提供出境/国费用等,会严重增加“三公”审计员的审计负担。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中也存在违规的以租赁方式超编制、超预算的配置公务用车、占用和借用下属单位车辆、超标准配备公务车、在政府规定范围点外修车和加油、报销费单位承担的停车费、公车私用等问题。公务车接待费用的应用方面也存在接待单位安排参观高消费娱乐及旅游景点、无接待公函接待、配餐人数超标、招待费用超标、赠送有价证券和礼金等违背公务接待要求的情况。 此外,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意识不足的问题在“三公”经费审计里也长期存在。在沟通与协调管理不统一的前提下,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在单位各部门财务管理意识不足的影响下,各部门的监管不同步、缺乏及时性等难以为“三公”经费审计提供助力。 二、“三公”经费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 (一)有机融合信息化审计及模式创新要求 以系统分析、总体布局、分散核查、发现疑点、及时惩处的方式,全面调查并总体分析平台数据,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分析模型,在明确审计重点后,灵活选择数据分析工具,查找审计线索。在构建和应用经常性审计监督机制后,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填写和提交与“三公”经费审计相关的信息与数据,融合“远程审计+现场审计”模式、“动态审计+静态审计”模式、“事中审计+事前审计”模式,以便及时布控、监督、审查、惩处、表彰。 (二)有机融合数据应用与信息化审计需求 对于部门业务数据、部门财务数据、财政数据,可按照其属性收集、存储、转换、应用分析,可按照分业实施、全面考虑、共享融合的操作模式,分类、分阶段的审计重点审计事项和对象,打破当前市区数据独立应用的壁垒,完成数据的融合、共享、共同分析,以提升“三公”审计的全面推进要求。 (三)有机融合成果提升及信息化审计要求 审计成果并不是为奖惩服务的,“三公”审计归根结底是用来促进我国党风、党建工作,应对“三公”审计及政策制度实际执行中存在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因此,可按照财政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框架搭建的要求,重视信息化审计成果的二次飞跃,秉持深度提炼、专题研究、实效突出的理念,加大審计成果二次应用的社会服务效能。 (四)有机融合数据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审计的应用成效 在实践与科研结合研究的模式应用后,可按照数据与业务融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式,吸纳和培养起精通审计业务、懂数据分析要求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团队,提升实践和理论在“三公”审计工作中的双向互动,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成效和能力。 三、“三公”经费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的支撑 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化审计平台,选择性能卓越的设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以满足“三公”数据审计及海量信息处理的需求。诸如UNIX/LINUX操作系统、B/S架构、J2EE标准、ORACLE 10G或以上版本等均可选择性地应用在“三公”经费审计风险防范中。平台涉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服务器可按照已有资源选配。 其次,按照“一拖N”的方式全面覆盖市、区、县“三公”审计工作,将涉及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的主要行业如地税、公积金、社保、财政等部门数据全部录入审计数据中心,满足各行业联网审计预警、审计方法模型库构建、各行业数据的整理与加工等需求。 (作者单位为云南省峨山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任清筠.政府审计治理“三公”经费的路径与效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 刘镇瑫.“免疫系统”视角下Z市“三公”经费审计案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3] 赵晨.国家审计对“三公经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