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
范文 | 傅蕊 摘 要 科研事业单位是为我国科研事业贡献成果的主要力量,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与其内部整体管理的质量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与我国相关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有关系。为了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对科研事业单位投入了较多的财政资金,科研事业单位需要落实统筹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但是就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而言,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优化措施。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15年12月21日,我国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必要手段,加强业务活动的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权力集中的关键职位及内容构建相应的权衡制度,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分权及授权;完善内部控制报告制度,确保内部财务数据信息的公开;加大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力度,构建考评问责制度。基于此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作为强化资金管理、规范业务活动开展、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应当以其主要发展目的为宗旨,在保证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下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需要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要角度,深入了解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从而构建满足现代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全面性、适应性等为主要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即全员参与、全面管控。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覆盖项目的审批、实施、结题的整个过程,合理控制内部资金的使用,保证单位内部各项目所需资金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科研事业單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经济活动为主,通过对单位内部业务工作流程的梳理、整合,突破各部门之间的障碍,有效实现业财融合。不断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协作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有效避免资金风险,进一步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及质量。 (二)适应性原则 科研事业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和单位的属性、主要工作内容、内外部环境趋势相适应,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动以及单位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和优化。 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责任主体不清晰 目前,我国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责任分工及主体不清晰,出现一人兼任多个职位的现象,工作量及职责职权分布不均的情况,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最终降低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管及实施都缺乏相应有效的制度,使得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缺乏可靠的依据。部分科研事业单位未根据规定建立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或者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无法保证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都无法落实到位,财务部门仅对相应负责人负责,没有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开展工作,而审计部门也没有及时发现财务部门的工作疏忽及缺陷。 目前多数科研事业单位未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以及业务特征构建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外部环境变动而言,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完善性;就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而言,受内部机构、编制管理、经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机构,但是并不能发挥出其主要的效用。虽然部分事业单位能够按照管理层要求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但还是存在对各部门经营活动无法全面进行独立的管控、检查等问题。[2] (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缺少优秀的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发展前景及薪酬待遇都存在局限性,使得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不会将科研事业单位作为第一就业选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掌握新技术的人才是保障科研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在人才管理层面,内部缺乏合理的考评制度,不能提供科学有效的晋升制度;在工作人员管理方面,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一般由省级单位统一招聘、选拔,这种招聘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各单位的实际需求,导致多数科研事业单位依旧缺乏具备专业体系的内部控制及审计人员,并且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对简单,因此财务及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四、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划分职责 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划分内部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健全相关的授权审批机制;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合理规划职位的设置,财务部门的职位可以一人多职,但是需要根据内部控制机制的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其中,出纳不可监管费用,会计主要负责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从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使财务工作有序开展。 (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运行。会计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的工作基础,因此需要从起源处着手,强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的配置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保证会计具有从业资格,具备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最新的内部控制规范相关内容,构建符合单位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合理的授权审批机制,形成相互监管的管理模式;以单位最高领导人为核心,促使单位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形成联动制度;健全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及时对存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应用等流程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各部门都能有效运行。[3] (三)注重相关人才培养 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对内部控制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使其充分掌握最新的内部控制工作方式及手段。在人才的招聘选拔上,结合录用和聘用两种形式,从社会中选取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内部控制审计人才。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职位管理工作,将绩效评估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挂钩,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开展定期的考核活动,根据工作人员职位、权责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位的替换,从而有效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整体的水平;内部职位的设置需要符合回避制度,不相容职位的工作人员不可出现重合现象,同时确保单位内部各职位的独立性。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大多工作基础都较为薄弱,因此更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可以对内部控制人员开展专项培训。 五、结语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进行深化改革。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有效规避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在我国当前科技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要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全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乔光辉,王小平,许真知.科学事业单位如何承接“放管服”[J].中国总会计师,2019(2):157-159. [2] 曹文明,刘大尚,等.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问题分析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J].经济师,2019(1):171-174. [3] 曹堂哲.打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机场攻坚战[N].中国财经报,2019-05-11(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