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今中国地摊经济价值论 |
范文 | 许馨天 【摘 ?要】古老的地摊经济形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智能经济时代仍是市场不可或缺的补充。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经济遭受前所未有挑战的中国当今社会,地摊经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价值依然凸显:疫情下最大最实惠的民生工程,解决五、六千万人的就业与生存,阻止经济下滑速度,缓解社会矛盾,防止社会动荡,弥补商场布局的不足与市场层次,满足多层次需求,传承与丰富城市特色文化。 【Abstract】The street vendor economy is still an indispensable supplement to the market in the era of smart economy with highly 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sever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 economy suffered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China's society, the value of the street vendor economy in term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ocie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 still prominent. It is the biggest and most affordable livelihood project under the epidemic. It can solve the employment and survival of 50 to 60 million people, prevent the economic decline, alleviate social contradictions, prevent social unrest,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market layout and market level, meet the needs of multiple levels, and pass on and enrich the unique urban culture. 【关键词】中国;地摊经济;价值 【Keywords】China; street vendor economy; value 【中图分类号】F724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号】1673-1069(2020)07-0037-03 1 引言 随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扮演商品交换功能的地摊经济伴随人类走过几个社会形态,并跟随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长久存在下去,无论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贫穷落后国家。在受疫情严厉冲击全球经济大萧条背景下这种灰色经济(边缘经济)形态对中国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有着如下特殊的价值。 2 疫情下最大最实惠的民生工程 摆地摊的是城乡无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因新冠疫情失业人员,以及农村闲暇期的年纪大的农户等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在无法就业的情况下,通过地摊这种古老的物品流通交换方式获得微薄收益,以维持其家庭最基本生活,可谓新冠病毒疫情下社会底层群体唯一的生路。因为“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失业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给予了弱势群体创业就业更多的机会与机遇,也给予了农村人自产物品流通交换的机会。2020年4月中国失业人数为5378万,比去年年底新增加717万人,而现行城镇就业统计标准并未将农民工群体纳入考量范畴。今年国家尽最大努力计划解决900万人的就业,而高校应届毕业生就874万,这5378万人如何就业生存?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其中1.7亿人外出务工,7500万人跨省务工。这些工人大多分布在本市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中小企业。因这类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农民工受到的打击更为直接,部分农民工不得已返回家乡,截至3月6日,仍有5200万农民工滞留家乡未返工。以2018年人均月收入3721元计算,未返乡的5200万农民工所造成的收入损失总计近2000亿元[1]。这些人及其家庭在疫情肆虐经济下滑的2020年何以生存?这不仅是几千万家庭的紧迫问题,更是政府民生工程的紧迫任务。允许居民在适当的时间与地段摆地摊是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的重要举措,就是地方政府在疫情下为底层社会群体解决生存问题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为底层群体服务的具体体现。为城乡“地摊经济”松绑不仅保障了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民生,更抚慰了疫情下民众忧愁的心灵。 3 解决五、六千万人的就业与生存 今年3月份成都市率先允许移动地摊经营,设置了3.6万个流动地摊,一夜就业10万人,受到李克强总理的点赞。随后全国纷纷行动,地摊经济模式迅速火爆。假如:每个直辖市地摊经济平均能解决10万人就业,就是40万人;23个省会城市平均每个市地摊经济平均能解决8万人就业就是216万人;5个非省会副省级城市平均每个市地摊经济平均能解决5万人就业就是25万人;293个地级市平均每个市地摊经济平均能解决3万人就业就是879万人;2851个县(市、旗等)平均每个县及其各乡镇地摊经济平均能解决1.2万人就业就是3421.2万人;地摊经济全国就能解决近4600万左右的社会底层人的就业。如果每个地摊就业者全年能创造2万元的GDP,就是9200亿。更为重要的是这4000多万失业者、无业者等底层居民通过地摊经济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战胜了新冠疫情冲击的难关,也为国家和政府减轻了负担,其经济价值相当于一千人口的西安市2019年创造的GDP总量。地摊经济是解决几千万无业的社会底层群体就业与生存、度过新冠病毒疫情难关的现实需要。 事实上每个省会城市地摊经济就业人数远不止8万人,如2009年,广州有地摊商贩25~30万人,这意味着广州的地摊经济为社会提供了25~30万个就业岗位[2]。所以全国地摊经济能够解决的就业人口绝不会是4600万,而会更多,其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更大。 4 阻止经济下滑速度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衰落。2020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分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0%;股份制企业下降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4.5%;私营企业下降11.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商品零售下降12.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一季度城鎮消费品零售额67855亿元,下降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25亿元,下降1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商品零售72553亿元,下降15.8%。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5%;民间投资47804亿元,下降18.8%。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13.5%和9.0%。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8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3.9%[3]。 伴随经济快速下滑的是几十万小微企业倒闭,以及更多中小企业苦苦挣扎。数据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然而仅在一季度,就有超过46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还有一些正在倒闭的路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输血度日如年。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松绑“地摊经济”,让为数众多的无业、失业和倒闭的微小企业主从事地摊经营,既救自我又能为我国经济作出些贡献,阻击我国下滑的速度。正如6月1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5 缓解社会矛盾,防止社会动荡 由于经济成分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政治经济地位、尤其是经济收入的巨大差距,各阶层间的隔阂与矛盾日益显现,如农民阶层与城市中上阶层间因发展不平衡带来首日差距矛盾,城乡低收入阶层与收入较高阶层尤其是与高收入阶层间在收入分配、资产拥有量方面的差距与矛盾,雇佣工、农民工、商业服务员阶层与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阶层间的矛盾,国家社会管理阶层中少数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与其他社会阶层认同感下降之间的矛盾[4]等,高度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下滑失业人数加剧的如今,这些矛盾更加凸显。 李克强总理在5月28日的“两会”记者会上说,我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北京师范大学收入研究院课题组在全国分层抽取了7万个样板,分析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69%,约9.64亿人,受新冠病毒疫情冲击最大的首先是低收入者,尤其是6亿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人群,疫情下他们如何渡过难关?因而,重新开启“地摊经济”,给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留条生路,使他们有饭吃、有业就,就可以缓和这些矛盾,防止大批流民的出现,防止社会动荡,维护全社会安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和社会发展。 6 弥补超市布局的不足与市场层次,满足多层次需求 在现代城镇化、都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构成背景复杂,由于各自家庭成员多寡、所在行业不同,职业属性、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自家庭人均收入的差距。而收入水平不同或年龄群体差异又产生了不同消费观念,于是即使同一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千差万别。社区大型商场、超市倾向于满足中高层次的消费者,忽视了低收入群体或习惯于低消费的中老年群体的需求,而地摊经济的恢复正好满足了这些消费群体的需求。因而,地摊经济在现实中起到了对市场层次的补充作用,是对社区零售业态不可或缺的完善形式。在离市区较远的社区摆地摊,在人流密集的区域销售日用百货,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随时性购物所需的便利。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地摊物资交换文化伴随人类社会发展步伐走过了几千年历史。地摊交易是古代不同城市特色民间文化的展示与交流,是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载体的突显和张扬,其强烈的平民生活气息成为一些地方极具人文风情和特色的亮丽风景线。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日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追求差异性文化产品与服务在不同阶层居民消费中显示出来。昔日单一的产品和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透着平民气息和人性化服务的地摊经济满足了不同圈层的需求,有着大型商超自动化服务所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居民回忆昔日经历的独特情结。地摊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补充,在解决社会底层人生存的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生活便利。 7 传承与丰富城市特色文化 地摊经济既是古老文化传承和变迁的结果,亦是当今多元经济和文化时代的产物。如今的地摊不仅具有各类工业制品,也有传统手工制品、自家的农副产品,还有非遗产品,更有传统特色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创意产品、新时代民间艺术品。所以地摊群体既赋予了古老的地摊文化以新时代气息,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创意体现,成为展示特色、表现个性、交流学习的平台,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易业态。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所说,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地摊经济能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摊点上所兜售的商品也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无论是生活区还是景区,地摊经济都能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随心所欲的去处。京、沪、广、深等地兴起的“创意市集”就是有独特创意的人群在街头以地摊形式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纵观全球,但凡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地摊经济”都较为发达,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靓丽人文景观。例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展示唐文化风采与魅力的平台,更是游客打卡休闲的好去处。在西双版纳的告庄,是湄公河畔、大金三角地区最具规模和特色的夜市,被誉为“中、缅、泰、老四国特色文化博览中心”,销售四国不同民族极富文化特色及个性的传统手工艺制品、服饰及美食,通过这种地摊夜市既传承了当地传统文化又融合了外来文化,更解决当地人的就业和满足了游客差异文化的需求。欧美发达国家街头,也有各种各样精美的工艺品,他们让地摊经济融入生活,满足了文化需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调。 对于城市而言,“雅俗共赏”的文化结构也是不同圈层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在我国香港,以九龙油麻地代表的庙街夜市,庙显中华传统文化,街现香港创新精神,每天摩肩接踵的人流,见证了香港百年间文化的变迁与传承。为什么许多游客无论出国游还是国内游到达目的地后都喜欢去地摊经济的载体农贸市场转转,就是了解、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与特色文化,而对那些没有任何特色的高楼大夏一屑不顾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地摊经济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影响交通、制造垃圾、影响市容、管理成本增加等,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规范管理就可能化解,不可因噎而废食。 【参考文献】 【1】张玉.前有5378万失业大军,后有874万应届生,疫后“饭碗危机”如何破局?[J].财经,2020(6):8. 【2】王俊杰,黄立军,曾庆琪,等.地摊经济的社会效益及规范化——基于广州天河区的调研分析[J].现代商业,2011(15):77. 【3】统计局发网站.2020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3.9%[EB/OL].http://www.gov.cn/shuju,2020-04-30. 【4】李繁.当今中国社会阶层、阶层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探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2):65-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