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冠疫情影响下对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
范文 | 李叶佩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人民纷纷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提供物资和资金上的帮助。但由于分配不当的问题,使得湖北省红十字会陷入舆论风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针对我国当前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可行的建议。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2020, the Hubei Red Cross Society received material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from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response to COVID-19. However,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Hubei Province is caught in the storm of public opinion due to the improper distribution, which also reflect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atively feasible suggestions. 【关键词】新冠疫情;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 【Keywords】COVID-19;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tern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35?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144-02 1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1.1 非营利组织的涵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非营利组织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而做为介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特殊存在,有着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显著特征,主要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合法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一般来说,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非营利事业单位、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以及民间组织三大类。具体明细分类如图1所示。 1.2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指單位或组织以保证组织内部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单位组织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使单位组织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运行。总的来说,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率以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出现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而实施对象则是组织中的员工和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的要素主要包含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资助和外界捐赠,对于这些收入非营利组织只拥有管理权而不具备所有权,并且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所得也不能够进行分配而是要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这便导致组织管理者对于组织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动力明显不足,对于内部控制更加缺乏重视度和积极性,使得组织在风险防范和监督检查等方面丧失主动性。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一旦在财务方面出现问题,政府和民众都会给予一定的援助,久而久之,就会使得非营利组织对政府和民众产生依赖性。由于缺乏动力和过度依赖外界,使得非营利组织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2.2 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 在我国有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人才选拔方面缺乏独立性,大多数的管理者都是由上级直接批准任命的。有部分管理者并不善于组织的经营管理,对于组织的运营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组织的运作效率低下。有部分管理者采用集权的方式,将所有的职务都归于自身,从决策到执行都是由一个人完成,这就容易滋生贪污腐败,十分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3 内部控制活动不到位,信息透明度低 内控活动的进行主要体现在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包括预算管理与控制、资源利用管理、授权审批控制等。就以预算管理为例,我国一些非营利组织在预算管理上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严格控制,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评价都没有制定出具体详细的管理制度依据,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组织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同样缺乏透明度。据《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民间组织透明度平均得分为27.23分,到2014年略有提升为27.87分,而到了2015年,平均得分也只达到了32.44分。可见我国非营利组织在信息披露方面还有待提高,正是因为信息公开的不及时和不完整,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最终丧失公信力。 2.4 缺乏有效的监督 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并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大部分都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部分非营利组织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兼任组织的管理者,在进行审计检查的工作时,不能处于一个完全公正的位置,这严重违背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再者,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而非营利组织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数量较少,而且专业素质也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人才,从而无法有效地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3 改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建议 3.1 增强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非营利组织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理念,以此来提高组织成员内部控制的意识。只有全体人员都共同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更好地开展公益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讨论和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增加员工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为组织内部控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重视内部控制,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组织的奖惩制度,对于内部控制学习较为积极的员工,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学习懒散的员工可以实施一定的处罚。 3.2 健全内部组织结构 首先,必须要完善内部组织结构,非营利组织必须要分别设立执行部门、决策部门和监督部门,这三者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缺一不可。其次,要充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自身的职责,然后科学地进行职务分工,在关键的岗位上一定要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权力的垄断和贪污腐败的发生。最后,在人才的选拔和任命上应当加强其独立性,可以通过设置与职位相关的专业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这样做既能保证员工与岗位有着相对较高的匹配度,而且能够很好地预防裙带关系,提高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提高信息透明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组织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准则,以确保组织日常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在预算管理方面,应当制定出详细具体的规章制度,对每一项业务活动的预算都进行严格控制,而且预算内容要包含整个业务活动过程;在资源利用管理方面,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要以相关制度准则作为依据,避免出现滥用、乱用等现象;在授权审批控制方面,各部门要明确在不同业务活动上的管理权限、审批程序等,区分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避免出现在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发生授权管理、审批程序混乱的情况,保证日常业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相关信息的披露,只有及时、透明地进行信息披露,才能够获得社会的广泛信任。 3.4 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 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来看,首先组织要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组织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其次,组织应当广招内部审计方面的优秀人才,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定期地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从而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除了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应当利用网络微博、邮箱、电话、报纸等方式来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对于提出的质疑要做出及时的回应,而对于不真实的舆论信息也要加以澄清,维护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郭今京.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全國流通经济,2019(08):52-53. 【2】王茜.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09):44-46. 【3】李晨阳.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4):98-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