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小学生作文畏难心理谈对策
范文

    【摘要】小学作文,在语文学习和教学中有着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因社会价值观的偏离、教学理念的滞后、学生情感的缺失,原本作文这一难题更成为学生恐惧的对象。本着教师的立场,从教学的角度对小学生作文畏难心理进行思考,以期探究解决之道。

    【关键词】作文;畏难心理;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小学作文刚起步表现得尤为明显。新课程标准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小学作文教学是指导小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起始训练阶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今的学生们都是“谈作文色变”。一说到要写作文,学生们无不抓耳搔腮,心感畏难甚至恐惧万分,无话可写。

    陶行知认为,“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面对学生习作时的畏难心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去努力。

    一、兴趣入手,心理祛难

    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是动机的满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各种片段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很优美,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习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句式也来写树、花等事物。再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七月的天山》中描写野花的句子也很优美,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个句子既是比喻句,也是排比句。我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景的同时也仿照这样的句式进行片段练习。这样坚持进行片段练习,无疑就是将单元习作化整为零,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二要求写观察日记。于是,我准备了一些绿豆,并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些绿豆,告诉他们泡绿豆的方法。学生们都显得很新奇,都迫不及待地拿回家进行浸泡,在接下来的一周,学生们都会和同伴交流各自泡的绿豆的变化,并将各自写的观察日记进行传阅并修改。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自然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二、整合教材,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应当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从典型段落或全文中学习、领悟、理解、消化其中精髓。

    每学习一篇课文,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照游览顺序先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感受颐和园美景的同时,还学习这篇课文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颐和园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学完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按照游览顺序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赞美了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对这种写作手法进行总结与归纳,并结合课后的小练笔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从中领悟到什么。学生写完后同桌互看,我抽看了一部分,对于写得好的及时进行了表扬鼓励。

    三、回归现实,享受写作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想着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应投入广阔的生活中去,使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在生活中,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体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纯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多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观察社会生活,关注国家时事。四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都是写战争中的故事,结合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我要求学生平时多看新闻,并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一则新闻写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精彩的运动会后,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参赛体会或见闻;在愉快的春游、秋游活动后,我让学生写下自己最难忘的一刻。有了鲜活的生活体验,每一学生都可以写下动人的文章。除此之外,我还在每节课前设计了“课前3分钟”,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在上学途中或在家里的所见所闻,或续编故事,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一个小故事,然后用简短的话写下来。长期坚持,既大量积累了写作素材,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生习作畏难心理及其对策探究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很多老师都对此作了思考。它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以实践为基础,语文老师只有相互合作研究,积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有所收获。在新课改的阵阵清风中,我们期待着笔尖花开的一课,期待着小学作文教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黄亚玲.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若干方法[J].教育评论,2001(6).

    [3]任雪娟.新课标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作者简介:林映红,女,1986年生,汉族, 广东省信宜市,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作文。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