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太行山文化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扶贫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 |
范文 | 田菊会 王雅 【摘? 要】论文在太行山文化视角下,基于该地区特色物质文化、乡土村落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一方面从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升级传播平台等角度拓展太行山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创新路径,另一方面构建出以“宏观引导—中观支持—微观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扶贫长效保障机制。从文化层面助力“防贫”,使乡村振兴取得进一步进展。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hang Mountain cultu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material culture, rural village cul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d culture and oth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on the one hand, the paper expand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aihang Mountai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building a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upgrading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per constructs a long-term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aihang Mountain region with the main content of "macro guidance-medium support-micro participation". The paper helps to "prevent poverty" from the cultural level, and makes further progr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關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扶贫;路径;长效机制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 long-term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12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4-0042-02 1 引言 贫困问题对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一直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实现减贫的成功之路。截至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包括河北省在内的22个省区市的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何使贫困人口不只是从物质层面摘帽,更从文化层面改善面貌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太行山地区的现实情况,探讨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具体路径及长效机制。 2 太行山文化资源的发展概况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受自然环境和历史等相关因素影响,太行山地区物质条件贫困,属于发展滞后地区。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太行山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1]。从文化创意开发的角度来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文化资源。太行山地区具有形式多样的地质奇观,是创意艺术作品的重要灵感及创作来源。二是物产文化资源。奇石、中医、白瓷文化等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区域特点。三是自然生态资源。京娘湖、驼梁、大峡谷等自然风光是经典的文化地标,是文化创意领域的重要宝库。四是乡土村落文化资源。太行山地区的村落文化历史悠久,有众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五是非遗文化资源。太行山地区乡土文学、乡土风俗、乡土艺术、乡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已有百余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六是红色文化资源。太行山地区具有以“抗战文化”和“开国文化”为主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2]。面对该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如何从文化扶贫的角度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文化资源角度着手进行深入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释放太行山地区文化资源开发潜能,对文化创意产业助推该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及长效机制进行研究。 3 拓展太行山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创新路径 3.1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瞄准重点创意对象 高效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前提是深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现状,从多维度进行辩证分析,正确认识目前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合理对待保守且过时的消极文化因子,积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太行山地区为例,应以地质文化资源、物产文化资源、特色村落文化资源、非遗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等特色资源为抓手,整合重点的区域性特色创意对象,实现从多个突破口精准发力,使特色文化资源成为防贫持续的动力源泉。 3.2 打造特色创意产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开辟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新途径、新模式,以新时代创新性思维对太行山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包装开发,贴合目标受众群体的现代审美,利用创意以“旧”换新、变“老”为宝,使文化资源以更具创意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合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打造低成本、高利润的特色创意产品,实现赶超式、跨步式发展。 深化文化资源与创意工坊、沉浸旅游、休闲观光、交互表演、实景演艺、体验制造、特色民宿等途径的深层次融合发展,拓宽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对接社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的需求,积极探索文化创意资源与市场经济的交叉点。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构建以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交叉延伸、市场拓展为主要内容的链条式格局,形成太行山地区“大文化”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协同发展。 3.3 升级“融媒体”平台,拓宽创意传播路径 优化实体创意传播平台,导入先进的传播理念,增加传统平台的特色性、渗入性、可及性、针对性与体验性。构建太行山文化示范基地、太行山传统非遗工作站、太行山红色资源体验式博物馆、太行山乡土村落文化节等实体传播平台来对接不同的目标受众群体[3]。一方面大力弘扬太行山地区特色文化资源,获得大众的认同及关注,另一方面提升贫困地区人口脱贫意识与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动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打通了贫困地区的地域瓶颈与空间屏障,为太行山地区文化资源带来了多元的传播途径[4]。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应加快步伐抓住机遇,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网络平台,充分借助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社交性数字化平台,抖音、火山、快手等数字化视频平台,小红书、知乎等信息分享平台,淘宝、闲鱼等线上购物平台,斗鱼、映客等直播平台,打造太行山地区“乡土网络红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游戏等视听媒介激活文化资源,使“融媒体”信息化网络平台服务于文化资源的传播与推广。 4 构建太行山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 文化扶贫具有长期性、效果迟缓性与价值隐藏性等特征[5]。如何真正从“智”与“志”的角度转化贫困人口,将太行山地区转变为贫困人口可以幸福生活的世外桃源,是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政府、社会、个人应形成相辅相成的三角形联动态势,建立“宏观引导—中观支持—微观参与”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模式,从而顺利发挥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长效综合效能。 从宏观层面,国家应强化法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在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准确分析文化产业扶贫过程中的新趋势与新变化,并及时进行统一规划与统筹调整。从中观层面,社会力量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文化产业扶贫的长效离不开社会力量有效、有序、有利参与,多元主体将从不同方面为文化产业扶贫带来鲜活血液。文化团体、社会组织等各类型社会力量应积极宣传太行山地区文化资源,吸引创新型“故乡人”反哺家乡,为家乡积极建言献策,搭建创新型人才储备库,借鉴其他地区的宝贵经验并进行本土化调整[6]。从微观角度,个人是建立长效性的根本动力。在过程中应不断激发贫困人口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需求与脱贫致富的持续动力。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开设线下讲堂与线上讲堂对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开拓贫困人口视野,增强贫困人口技能,激发创新思维意识,树立个人典型模范,并逐步形成辐射效应。 5 结语 当前我国已顺利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但思考太行山地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文化产业扶贫不失为一条长效发展之路。在瞄准太行山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大文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并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宽信息化传播路径。同时,聚焦文化創意产业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 【参考文献】 【1】冀胜利.太行山文化带文化内涵及其利用[J].中国发展观察,2020(24):54-58. 【2】李金善,杜浩,张浩然.以创意文化产业思维推动河北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河北省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的新探讨[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2):55-57. 【3】赵迎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精准扶贫[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12-19. 【4】陈小娟.“互联网+文化扶贫”的现实挑战与创新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0(12):50-56. 【5】胡守勇.文化扶贫70年:范式演进与攻坚方略[J].求索,2020(01):188-195. 【6】桂胜,赵淑红.农村文化扶贫的路径探索——户籍在外之“故乡人”的反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1):22-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