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县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的建议 |
范文 | 徐媛媛 摘要: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践中存在着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过于细化、支出安排标准不完善、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缺乏有效沟通、政府预算与部门预算容易引起概念混淆、决算与预算相脱节等问题。本文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入手进行详细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县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建议 自部门预算改革以来,我县部门预算编制日益规范,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和改进,以促进我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一、目前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过于细化,按此设置进行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较难实现。2018年开始执行的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对企业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和其他支出等十类,每类下又设基本工资、奖金、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款,目前部门编制支出预算时需细化到款级。作为部门来说让他们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做出如此精细化的预算对他们不是一场简单的考验。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下设的款如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等等,过于细化,年度预算执行中很可能会因为办公用品的耗用、机票价格波动、会议安排多少、电话通话时间长短就会引起执行数与预算数的差别。如果真的按照如此细的科目控制预算执行,则预算批复部门每天都会忙于批复调整预算,结果是将预算调整成为实际执行情况即决算为止,耗费巨大时间和精力。 (二)支出安排标准不完善,基础工作有待提高。目前我县已建立标准的支出安排项目有三大类20小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生育保险缴费、班主任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编制内聘用工勤人员支出、教育空编补助、综合公务费定额、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交通补贴、离休费、退休(职)费、遗属补助、住房公积金和住房提租补贴。支出安排定额和渠道因项目内容、单位性质不同而不同。支出安排标准政策貌似不少但还不能涵盖到全部的公务活动和事业领域,而且现有定额标准特别是综合公务费定额均因制定时间较长,已不能适应目前單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挤占专项支出或要求追加预算进行弥补,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影响年初预算的执行率,导致预算编制目标无法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完全显现。 (三)预算编制与业务工作缺乏有效沟通,预算效益不高。预算是工作计划在资金上的反映,科学的预算编制是以准确的业务工作计划为前提的。但在当前预算编制的实践中,部分单位因对预算重视的程度不够,认为预算编制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预算编制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缺乏应有充分沟通,导致所编预算与实际业务需求相差甚多。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财务部门在核定预算时,由于缺乏客观依据,对单位需求项目难以进行充分论证,影响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么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要么影响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预算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四)政府预算与部门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容易引起概念混淆。政府预算仅包含当年财政拨款,而部门预算除了财政拨款收入外还包含有非财政拨款收入,主要有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些收入受人为因素、市场因素、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单位自身左右不了,事先很难准确预估,它们与国家依靠强制力通过课税行为征收、安排给各部门单位的财政拨款收入存在本质区别。将两种性质的资金混淆在一起,放在一个部门预算里,既影响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的衔接,也使预算变得晦涩难懂,非专门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很难弄清,还会使人们对部门经费规模和政府占用资源规模产生误解。 (五)决算与预算相脱节,无法对比利用。造成决算与预算脱节的原因有许多,比如:预算编制时某些项目漏编,年中不断地追加;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深入分析,仅凭经验预计,造成所编预算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编制收入预算时未充分预判,预算年度的非税收入超收或减收较多;预算安排的随意性削减了预算执行的约束性,应予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被随意支配和使用,项目支出不能有效对应,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等,势必导致年终决算数据与年初预算相差较大,决算与预算无法进行有价值的分析对比,无法科学指导往后的预算编制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工作的建议 (一)合并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增强预算的可执行性和科学性 细化预算是预算编制的要求,但也并非越细越好。预算是根据计划来预测编制的,执行是根据实际开展的,要认识到两者产生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正常现象。预算执行如要按照支出经济科目控制,部门支出经济科目应先整合。可以考虑将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下设的款级进行合并归纳,按照合并归纳后的科目控制执行。2018年始增设的一套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就较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更为概括,也可以考虑按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编制和控制部门预算,以增强部门预算对客观情况变化的机动性、适应性。 (二)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支出安排标准可以贯通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把资金计划与资金使用衔接起来。为各项经费开支规定明确的标准后,预算部门可以根据支出标准和工作计划安排预算,使预算准确而透明;执行部门可以根据支出标准和实际工作量安排支出,提高支出的合规性和透明度。这也是保障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部门间的沟通 可将预算编制的起始时间提前到上年度的3月份,通过拉长预算编制周期,为预算编制部门和业务部门充分沟通提供时间基础。可将预算编制沟通机制纳入预算编制程序,特别是项目预算,从项目的立项、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均应注入预算理念,以预算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确保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四)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方式和范围 将部门预算分为财政拨款预算和非财政拨款预算两本,财政拨款预算仅包含财政拨款收入及安排的支出,非财政拨款预算仅包含非财政拨款收入及安排的支出,两本预算不重复不交叉,所有部门的财政拨款预算加总即为政府预算。这样既能使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合理衔接,又使得部门预算清晰易懂,利于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 (五)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审查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妥善解决编制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和问题。部门预算编审机构应及时总结,合理考评预算执行结果,尤其对项目预算应予细致归类和分析,准确揭露单位的资金用途、开支标准,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之外还要加强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力度,邀请专家对部门预算进行评审论证,对预算单位进行质询,确保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部门预算编制中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4,(1):4-5. [2]刘晴.中央部门预算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3]彭玉琼.中国财政预算编制转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4]孙克竞.中国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技术创新研究[J].西部论坛,2013,23(2):35-43. [5]朱飞翔.论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分离[D].浙江大学,2004. [6]高丹迎.关于实行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创新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75。 [7]宋凤轩,孙颖鹿.我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运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6(40):4-9。 [8]刘铮.构建我国现代政府会计体系的若干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117-118。 (作者单位:广德县财政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