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范文

    黄慧燕

    《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杜威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会反省思维。在我国,教育学家们认为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过分關注知识的记忆与识记,忽视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2009年,唐光洁提出批判性阅读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批判性阅读指的是在阅读文本中读者对文本蕴涵的信息认知、理解、记忆与接受时,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评价的阅读方式。

    1. 批判性阅读的必要性

    1.1《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批判性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表明: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体现在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上下文,“推断”字词含义、故事发展以及“说明”作者写作意图等,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评估”,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1.2培养“新世纪人才”需要批判性阅读教学

    1.3阅读过程本身需要批判性思维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信息。获得信息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这必须借助高阶思维活动。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读者提取有用信息,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判断,最终解决问题。

    2. 批判性阅读的教学途径

    2.1创设情境

    通过设置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优化英语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文化、思维等整体发展。在批判性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情境,使学生有兴趣去阅读,并将阅读过程中吸收的信息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牛津英语7A Unit 1 Relatives in Beijing为例,课文以Ben一家去北京旅游而需制定计划为主线,但是在信息咨询发达的2018年,大部分学生对于去北京旅游的背景知识已经相当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遇到阻碍。在本单元的课程设计中,我设计了另外一条主线---2019年的寒假去伦敦旅游,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外作业方面,给予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材料,让学生学以致用。

    2.2以任务为导向

    根据任务导向,设置各项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通过自身的探究和与同伴的合作,完成学习目标。

    仍以7A Unit 1 Relatives in Beijing为例,根据单元教材,以制定旅游计划为最终任务,逐步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检索、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与沟通等环节,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本单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通过采访、阅读旅游网站资料、检索旅游网站上的相关信息,并与同伴交流信息,作出判断与选择,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2.3鼓励创新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从信息的输入到信息的整合再到信息的输出,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对信息进行创造,最终实现信息互换,形成交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批判性能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 批判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3.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存在差异的,但同时都是需要得到发展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同时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减少盲从与依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自身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评估、推论以及自我校准的认知技能。但是仅靠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所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不利于学生发展其他认知技能。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实现了信息共享,并有助于学生发展解释、说明以及推论等认知技能。

    3.2课内学习和课外探究相结合

    语篇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教授阅读方法的主要方式。课堂上,教师通过语篇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话题的语言知识,并引导学生在语篇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

    3.3融入六项认知技能的培养

    (1) 通过解释理解文本

    作为批判性思维的最低层次的认知技能,要求阅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后,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文本的语言功能以及信息功能。也就是说,在阅读之后,读者要明白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读后学会了什么。以7A Unit 1 Relatives in Beijing第一课时为例,阅读了Ben和Mr. Li的对话之后,学生了解到了亲戚关系以及去旅行前需要制定计划。

    (2) 通过分析和评估拓展思维

    在解决了文本语言问题后,学习者通过分析文本的相关信息、提出质疑,再经评估,形成自己的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停碰撞,信息不断交互,最终形成判断。

    (3) 通过推论和说明形成评价

    评价是阅读的最终目标,也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中。学习者一边阅读,一边将阅读信息与自身的认知形成对比,在认知相同处形成共识,在认知不同处,学习者将进行分析,并进行推论与说明,最终形成自身的评价。推论和说明能起到说服他人的作用,因此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经常被要求对现有文本进行推论和说明。

    (4) 通过自我校准形成判断

    利用已经推断出的结论和已经形成的评价,进行自我调节,形成判断,做出决策。批判性阅读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阅读的研究与推广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浅薄观点和看法,希望在通过学习研究,能有更成熟的见解。

    (作者单位:上海市罗南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