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
范文 | 姚颖超 摘要: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在理论方面属于两个不同的内容;在实际使用中,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已经越来越被企业广泛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起到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分析;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也得到了更多企业的认可与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作为企业经营支撑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工具及方式,全面预算管理出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已发展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以及关键的控制途径。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起到的作用 (一)能加强企业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任何企业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及运营,各个部门间需做好有效的交流,而全面预算管理在强化各部门沟通上起到了较大作用。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架构设置,并且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职责和权限。企业在常规运营中,由于分工不同,每个部门看似具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但从整个企业的业务循环来看,各个部门之间为了达到企业目标,相互沟通与协调显得尤為重要。而互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业务信息,业务信息的来源大多数又是基于全面预算管理获得的[1]。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具备推动企业内各组织间交流的作用。 (二)能有效下降企业非运营性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会受到各种影响的影响,如此就需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从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来分别逐步的根据各个阶段涉及到的具体环节进行管控。周而复始的循环,从而更好的分析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的不良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从而多角度的避免或减少影响企业顺利发展的各种因素,并能够为企业各项业务开展之前提供科学的计划及理论依据,最终为企业各项业务达到预期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如企业投资方案、资金预算、盈亏预算等。由此得知,全面预算管理能起到避免或减少企业非运营性风险的功能。 (三)能够为企业内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中国各个行业的先进企业都引入了卓越绩效模式,绩效指标的制定来源无不与企业预算指标密切相关,为了推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内部评价成为企业经营中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企业内部评价不仅评价企业整体的非运营性业绩,还要评价企业内所有部门乃至各部门员工的业绩。在企业运营阶段,企业将具备历史性盈亏状况及相应的外部因素,结合企业当年实际运营情况,通过专业技术进行分析及研究,总结出对企业有用的目标参数,然后结合企业来年的整体规划,进行归纳整理,对企业来年盈亏状况做出科学的预计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出具详细的信息及材料,用这些信息及材料用作企业来年经营盈亏的评价依据;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应按照企业的发展要求,提前建立一个业务总量及任务质量规定,将各项总体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各部门,各个部门根据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再次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因此就有了详细可行的评价依据。这样在后续,企业内部评价部门根据评价依据,结合专业的评价规则及方法,对每个员工、各个部门的指标执行及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最后通过汇总整理,得出企业整体的评价结果。这类用于与实践状况相对比,作为企业盈亏评价的依据及职工的业务标准又叫做预算指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精准定位全面预算管理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精准定位全面预算管理,深刻理解全面预算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准确定位全面预算自身,还要在企业中定位全面预算管理,为此,一定要将其引入企业发展战略性措施之中。首先,企业内部领导者与管理者一定要清楚了解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方可使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2]。其次,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促使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人员及业务环节,也就是融入企业内所有业务、所有部门以及所有职员当中。比如,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精准定位的内容包含:财务预算、风险管理、人力资源控制、营销控制等各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保证做到“全面”,这是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的核心定位。 (二)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之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在着手实施预算管理时,应迎合现代市场发展情况,从全面入手。但具体的预算状况能通过调查获得,在预算管理内容方面,应付账款预算只占28%,先进预算占36%,企业制造销售占56%,生产资金占96%。由此得知,企业预算的关键在于生产、销售与费用,而企业针对资本性投资、现金及其他环节的预算关注度不高。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包含建立预算管理决策部门、全面预算管理业务部门、落实全面预算的部门[3]。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就要落实好;同时,企业需将每个部门、各岗位所管辖的区域及职务根据不相容职务划分的原则细分,要保证分工清楚,预算编制、落实、研究、调整、考评等每个环节的授权审批机制及程序需保证明确。预算编制与预算批准、预算批准与预算落实、预算落实与预算考评属于预算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的不相容职务。在理论上企业内全面预算管理依旧停留于以往的企业生产预算过程,唯有转变该种思想,方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且需要高度关注运营预算、资金支出预算及财务预算等。 (三)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 因为企业的规模、组织架构以及行业模式等的差异,企业均可以设置适合自身要求的预算管理体制。但是,为了增强全面预算管理于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及影响力,就必须建立专业的和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将整体预算部门引入到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要想让全面预算管理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或效果,就必须制定全面可行的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及业务类型,有针对性的把全面预算管理部门细分成各个对应的业务模块,所有业务模块均配备相应的预算管理负责人,并且在每个环节,特别是重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节点嵌入复核或审批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样首先在流程设计上做到了处处负责、人人把关,这样方可为企业更好的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应该适时地进行跟踪,对出现预算偏差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及时做出反馈,结合企业情况,针对重大偏差严格按既定流程进行审批后,及时作出预算调整。为了督促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以及结合企业自身制度及流程,定期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及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试与评价,查找漏洞与不足,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持续改进从而突出全面预算管理于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最终使其达到企业和管理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使用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效,决定了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要增强全面预算管理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掌握科学的使用方式。企业高度关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还应当深入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创建专门的全面预算体系,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这样方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出全面预算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整体管控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森林.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集团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7 (11):123-124. [2]刘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J].财会学习,2016 (20):246+248. [3]赵玉琳.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煤炭,2013,39 (06):25-27+1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