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未成年人视域内的第三方支付警示与风险干预 |
范文 | 姜天扬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风生水起,网络购物更加深入人心,也已成为未成年人常见的一种购物方式。与此同时,因认知能力所限,由第三方支付行为所带来风险隐患愈加难以避免。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视域内的第三方风险认知状态与控制支付风险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提出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未成年人在网购中潜在风险遭遇的四大成因,并以此提出如何规避来自第三方风险的支付警示与风险干预,帮助未成年人进一步端正网购意识,规范网购行为。 关键词:网络教育;未成年人网购;第三方支付;警示与干预 电商平台的爆炸式发展,助推了第三方支付热潮扑面而来,雨后春笋般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纷纷抢占市场,争夺蛋糕,尤以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凭借简单、快速、便捷的支付通道闪亮人的视野,备受广大网民宠爱。但第三方支付渠道毕竟也有别于传统面对面的结算支付方式,只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易结算,无形加剧了消费者对交易支付结算的不可控性,由此带来的支付环境安全性、网购当中风险性、物流配送及时性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规范打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工作难点。 一、小荷已露尖尖角:来自未成年人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调查 在网购风起云涌的当下,网络购物备受未成年人青睐,受认知能力、是非辨识度能力所限,因网购导致的各类风险则更难以避免。未成年人接受新事物较快,热衷网络行为最投入,网络购物行为更不容小觑,在此情形下,他们如何应对来自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是本文立意研究的初衷。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展开,共向初中至高中等多所中学、多个年级的未成年学生发放700份问卷,采取集中交流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尽可能涵盖方方面面的信息,并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剖析了来自第三方支付风险的成因来源: (一)外在的环境影响 与传统的支付结算环境相比,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网购操作环境是贴近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尽管有独到的便捷之处,但终究属于虚拟中的世界,与客观现实的差异性导致网络环境的影响风险在所难免。 (二)潜在的隐私制约 通常在网络购物当中,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时,必须填写银行卡账号、支付密码等一些相关的个人结算账户基本信息,倘若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信守诺言,擅自保留或处置消费者这样不公开的隐私数据,极有可能带来消费者的隐私风险,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三)客观的快捷支付 相对而言,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网络购物高速支付的“始作俑者”,为得到更加快捷的结算服务,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快捷支付”的结算方式,不开通网上银行,仅凭用户名、结算卡号、手机号三种信息便可实现 “快捷支付”。固然结算快捷方便操作,但无形中也为盗用者降低了门槛,由此而导致用户支付宝账户险象环生,被盗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经济损失屡屡出现。 (四)市场的物流竞争 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中,买卖双方的最终纠结点是能否有一流的物流服务。为争夺市场,一些小众类物流公司往往不惜低价承揽业务,导致服务评价千差万别,质量信誉参差不齐。同时,很多物流公司与卖家并非签署长期合作关系,倘有商品因物流造成损坏或丢失,势必造成消费索赔难、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的局面。 二、百密难防一疏:未成年人视域内第三方支付认知警示 “隐蔽性”“潜在性”与“难以预知性”成就了第三方支付结算风险深藏不露的诡异特征,很多成年人消费者都难以控制,因网购所造成的人财物损失常有发生,更不必说处在知识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了。因此,未成年人视域内第三方支付风险的认知警示显得至关重要。 (一)未成年人第三方风险支付认知因素的综合比较 从调查中得出,环境风险与物流风险成为未成年人网购中第三方支付风险的认知热点,认知成度普遍较高,其中尤以环境风险的认知最为突出,重视程度最高,达到综合认知度的39.9%,达到29.8%综合占比的物流风险认知紧随其后;而与之大相径庭,未成年人隐私风险与经济风险的认知度普遍偏低,风险观念极其淡薄,他们对隐私风险的不重视程度竟然高达76.2%,虽然经济风险有所认识,但也含糊不清,不受重视程度同样达到70.4%。 (二)年龄因素导致第三方支付认知风险的影响对比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处在接收新事物敏感期,第三方支付结算安全接受教育机会较少,网络购物作为未成年人购物的一种新兴方式,在此年龄段表现最为踊跃,他们最容易接受网购这样的购物新模式。而让人忧心忡忡的是,网购中支付风险的问题在他们的意识当中还不十分确定。调查中发现,56%的初中生对来自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认识仅仅停留于 “不确定”因素上,仅有22.8%的初中学生认为网购存在风险。随着受教育程度与购物时间的逐渐增长,高中学生的第三方支付风险认识普遍有了明显提高,已经达到新的认知层次,他们对来自第三方支付风险认知程度达到70.2%,以高三学生认知最高,已经高达77.4%。 (三)网络购物经历形成第三方支付物流风险认知的比较探讨 仅以物流风险认知为例,网络购物经历对其认知影响较为明显。通过调查发现,有过网购经历的未成年人对第三方支付风险认知度通常要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实例问卷中我们得出这样的对比数据,每月网购超过4次的中学生通常会对发生在网购中的物流风险普遍“重视”,“风险”认知度程度接近60%,而每月网购少于2次的中学生,则对物流风险的认识程度仅能达到10.6%。 三、亡羊志在补牢:未成年人视域内第三方支付风险干预 为规避未成年人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支付风险,我们的全面教育必须及时到位,决不能含糊其辞,抱着等待观望、侥幸的心理,要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支付风险策略,系统进行全面干预。 策略一:动态关注网络环境变化,切实反馈第三方支付信息。要密切关注网络环境的动态变迁,及时捕捉第三方结算支付信息,并确保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尤其对涉及结算支付环境方面的,都必须细致入微、争取进一步把握。网络时代知识与经济变革发展的今天,前卫的知识浪潮无处不在,同时也为在校未成年人的自我学习与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知识宝库和资源平台必将让他们大有可为,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认知,逐渐成就他们的成长。结合网购实践,使他们实时了解第三方平台支付的变化发展,在认知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中逐渐成长起来,一步步成长为网络时代的合格全新一代。 策略二:着力提高风险辨识能力,稳妥把控第三方结算风险。日常学习中,重在强化未成年人网络风险教育,以身边的网购实例给在校未成年人现身说法,结合实践,教育他们如何有效规避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支付结算风险,对每一次的网络购物实践中,能够明确自身所处的支付环境、所使用的支付工具是否符合必要的安全等级要求,做到支付漏洞网站不登录,商家支付链接不轻信,有安全隐患的WIFI购物平台绝不轻易涉足,假冒支付及恶意网站决不点击链接。 策略三:全面强化风险维权意识,鼎力维护合法消费权益。关键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选择上要突出支付牌照的落实重点,选择合格商家“情有独钟”,将泄露隐私风险降到极致,一旦问题发生也方便维权;在支付設置上保稳求安全,支付限额合理设置,网购安全结算支付为先,支付工具突出安全性的重点选择与使用,将风险隐患降到极限。 策略四:适时导入现代科技信息,系统夯实网络风险教育。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及微博平台的广泛应用,采取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形式系统展开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在此期间,信息技术老师也可结合教学实际,及时将第三方平台支付结算安全教育课件结合到微课堂实践当中,并结合校外网络平台即时充实学生实践课堂。 策略五:紧密结合学校社团活动,综合加强防范支付实践。学校可有针对性组织一些社团活动,通过学习用具的网购活动,让未成年人彼此交流实践心得,取长补短,完成健康成长中必要的一段人生历程。 参考文献: [1]陈宗元.探析第三方电子支付[J].金融科技时代,2012(07):62-64. [2]马妙明.从支付宝看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J].内江科技,2015. [3]杜娟;孙志成.第三方网上支付洗钱风险及监管[J].经济视角,2015.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