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相关问题 |
范文 | 李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在如今被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税务征收带来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我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营改增”改革。“营改增”改革中的诸多举措也引导着我国的事业单位向更为健康的发展方向转变,更引导着我国的营业税制逐步向国际方面看齐,这将十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具体分析“营改增”对事业单位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针对“营改增”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营改增;应对策略 相对于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传统的营业税制早就已经相当落后了,也日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改善该制度的“营改增”改革工作的开展虽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税制结构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幅度地降低了企业的税务负担,较大程度地激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可是依然会对很多事业单位造成负面影响,例如会计工作量过大、过渡时期过长。因此,对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营改增”改革推行的背景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简称,这一税制改革的概念,是在2011年10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共同提出的。在正式公布的同时,也颁布了很多相关文件以推进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它的实质是统一税制,拓宽增值税征收范围,并且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2012年年初,我国政府开始以上海作为该改革政策的试用点,着重对上海的部分服务行业以及运输业推进“营改增”改革,截止到2012年的年底,试点城市已经延伸至十一个省。到2013年8月份的时候,“营改增”改革已经覆盖到全国范围,甚至已经涉及到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七项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多领域与行业被“营改增”改革所影响,相信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局面将很快被打破,终有一日,营业税将被取消,统一改为缴纳增值税。 二、“营改增”后对事业单位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在世界各国的税制中,实行征收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70个以上,而且增值税覆盖的领域与行业也十分全面,可见“营改增”改革的推行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从宏观角度来看,它的实施也确实对我国的事业单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在国家的控税能力方面,还是在实现结构性减税方面,抑或是解决重复纳税问题方面,作用都十分显著。但是,由于事业单位需要缴纳的税款款项和纳税的指标增值额的比例为正相关,“营改增”后也为事业单位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压力。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营改增”后为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实际税负造成的影响 “营改增”改革政策推行之后,在税负方面,事业单位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服务性收入,而服务性收入一般都用于课题经费。在“营改增”改革政策推行之前,相关的财政部门就这一方面给出了明确的税务征收规定,财政机关不能给事业单位开具专项收据。事业单位是否应进行税务缴纳,也不能仅仅以课题经费是否有开具票据行为为依据。但是,在“营改增”改革政策推行以后,就不再对营业税进行征收,而是只征收增值税。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以自主营业服务收入和国家财政投入作为收入来源的,但近年来由于人员编制扩大、国家财政预算吃紧,致使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能再仅仅依靠于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更应该集中精力发展自主性营业服务,来获取资金收益以维持自身发展。在“营改增”改革政策推行的初期,事业单位的税负必然会有所升高,但是在适应一段时间之后,“营改增”会将大量增值税无法抵扣的那一部分包含到改革范畴之内,也就是说“营改增”后对事业单位要迎来的税负压力也会造成影响。 (二)财务会计工作量增加 依据“营改增”改革推行的政策,事业单位的收入中,无论是事业收入,还是营业性收入都要进行缴税,而从目前的事业单位的财会方面来看,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很难被明确的区分开来。从账务核算角度来看,预收款项中的课题经费,既能够归类到非专项项目费用和不需要开具发票的财政项目当中,也能够归类到需要开具发票的其他单位转付的课题经费,这样看来分类界限确实不是很明确;而作为事业单位另一项主要收入的技术服务收入也有同样的问题,事业单位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获取的收入,根据我国的相关财务政策,也可以分为免税收入和非免税收入两类。虽然仅仅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这种核算方式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如果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分析,可行性就不太高了。 (三)税制转变所需时间较长 由于“营改增”改革政策推行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充分。而且“营改增”改革政策推行以后,事业单位正在运作的很多体系都要进行重新地调整与规划,而这些东西的转变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所以事业单位短时间内肯定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适应目前税制的形势变化。就拿增值税的申报机制来讲,申报程序一般都比较繁琐复杂,如果不能够摒弃以往对传统体制的认识,肯定是不能够很好适应目前税收的征收机制的,当然也就会增加各项工作的难度。 三、对企业提出的“营改增”后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机制,强化内部管理 在推行“营改增”改革制度时,事业单位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需要先对当前的税制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再做详尽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的内部分工上,还是在流程的管理方面,都应该尽可能明确和规范。建立并完善好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管机制,才能把税务成本和项目成本明确的区分开来,合理地完成内部的考核调整,将税务管理工作做好。这样一来,在“营改增”改革后,事业单位也就可以合法获得进项税发票,避免其负税过重的情况。事业单位也就能夠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二)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升风险评估能力 在推行“营改增”改革制度以后,税制体制对于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的事业单位要能够在这一方面,依据新的政策,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于新的会计核算体系。可是由于“营改增”后的一些连锁反应,事业单位的服务性税务征收程序变得更复杂化。它不仅要求事业单位要将明确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性收入区分开来,还要求能够明确服务型收入以及其成本的比例配置。因此,必须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 与此同时,在推进“营改增”改革政策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还要提升自身的风险评估能力,只有在科学的税收体制下,才能保证税收改革制度能够继续推进,规避掉税制改革道路上的各种潜在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比方说事业单位需要增加设备、采购原料,可以货比三家后再进行采购,或者通过其他的结算方法来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制定纳税管理方法,提升风险评估能力,进而解决因改革带来的税收系统混乱的问题。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养,及时提升其业务水平 在整个“营改增”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工作,使他们及时的了解当前实行的政策与运行的体制,以政策为依据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也只有这样,事業单位税制改革政策的工作才能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要树立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有责任感,时刻注意国家关于税收政策的调整,了解税收政策对自身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当然,纳税人在整个“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工作人员,纳税的时候,事业单位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纳税单位也要充分沟通。 四、结语 总之,“营改增”政策推行后,我国的税制体制开始慢慢变得完善,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税制体制的弊端,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所以,相关的事业单位更应该抓住这一次“营改增”改革的机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次税制体制改革,仔细剖析和制定好合理计划后,再来应对“营改增”后事业单位遇到的相关问题,以使相关的事业单位能够尽早适应目前的税制体制,能够更顺利的将税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也能使事业单位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淳.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5(08):131-132. [2]张海英.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6(27). [3]郭玲.“营改增”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7):260-266. [4]王华.事业单位“营改增”有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6. (作者单位:云南省核工业二0九地质大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