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当前政策环境下PPP项目融资的难点与应对措施
范文

    余潇璞

    摘要:新时期,PPP融资模式开始成为当下较为常用的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的出现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面对需要耗巨资建设的项目,政府为了推行项目的实施,以采取PPP融资模式来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从而解决PPP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现实操作中也切实可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在当前政策背景下,PPP项目融资所存在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研究结论能为PPP项目融资工作提供一点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政策;PPP;融资;难点;措施

    一、当前政策环境下PPP项目融资的难点分析

    (一)政府方面的难点

    当前我国对PPP项目融资的法律环境还尚不成熟,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对PPP项目融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缺乏有效性的PPP运行模式的法律环境。政府要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融资,以达到公私合营的目的,就必须制定一个方案来鼓励社会资本的加入,但是这个方案对社会资本要具备足够的吸引力,需要政府部门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健全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同时还需要为市场提供一个在政治和行政上都能支持的诚信体系,以确保PPP项目中的条约能够按照所规定的完好执行。但是当前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这些要按照要求来实施还具备一定的难度。另外,PPP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审批周期较长的问题[1],较长的审批周期使得社会资本进入较慢,并降低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的发展进程,使得项目无法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进而损害了投资方的利益。

    (二)市场方面的难点

    当前我国的民营资本总份额在市场上虽然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具备较强发展实力的民营企业较少。对于需要巨额融资资金的PPP项目,部分小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和经营条件有限,无法向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PPP项目进行投资。而国有银行也难以向社会资本借贷巨额资金,从而使得社会资本不具备投资PPP项目的实力。同时,PPP项目的法律环境和当前政策环境的不完善,也使得社会资本在投资PPP项目时对风险的评估难以准确把握。部分社会资本在投资PPP项目时,存在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运行不足,市场监管理念不清,公私监管的角色错位,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烂尾工程”[2],投资方所投资的资金和项目在在建工程中被搁置,不仅可能出现施工质量低下,还可能出现工程停工,或后期运营等问题,从而导致PPP项目有投入无产出。

    (三)项目方面的难点

    PPP项目的投资通常以大型建筑型项目为主,这种类型的项目具有耗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回报时间较慢等特点。对于这样的投资项目,政府需要以较大的吸引力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相关PPP项目。同时,部分PPP投资项目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比如城市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这些具有一定公益性的PPP项目其收益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部分公益性项目在投资初期很难出现收益,这种项目初期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而社会资本的投资最为主要的目的在于项目具有丰厚的回报,对于回报周期长,回报率少的项目,社会资本较少涉足。另外,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担机制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也较不成熟。当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切实存在部分社会资本投资PPP项目后,项目中途暂停搁置,项目未建成直接荒废的现象。而对于期间出现的风险和损失,由于风险分担机制的不成熟,使得这些风险和损失的分配也分担不合理。从而使得PPP项目存在融资难点。

    二、对当前政策环境下PPP项目融资难的几点应对措施

    (一)完善政策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PPP项目融资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巨额资金和较长的项目建设周期,这对于社会资本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风险性。完善政策和法律环境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必要条件。当前,各国对于PPP项目运营模式的立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从国家层面来对PPP项目进行统一立法;二是,国家缺乏对PPP项目进行统一立法,只是单独针对不同的PPP项目进行立法;三是,对现行的法律进行规范,以现行的法律规范PPP项目运营[3]。在这三种立法模式中,运用第一种方式来对PPP项目进行统一立法对社会资本的保护力度最大,社会资本能够在国家大法下合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地方法律法规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PPP项目进行单独立法,让PPP项目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在相对完善的法律环境中保质保量的运行。同时,提高政府对PPP项目的审批效率,精简审批流程,将项目审批资料和权限限定在主要责任方。另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障政府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承诺。

    (二)加大项目吸引力度,完善项目监管机制

    PPP项目的投资所需资金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更好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的投资,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PPP项目投资环境。一是,打造一种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平台,让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切实凭借自身的实力完成公平的项目投标。二是,允许和鼓励基金公司參与PPP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并与基金公司之间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三是,政府需要建立一种机制,既能让国有银行放松对社会资本的贷款条件,又能保障国有银行向社会资本所贷的资金能够按期保质保量的获得回报,避免银行所贷的巨额资本成为坏账。三是,引入具有较强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第三方机构具有独立的监管权,这种监管权能够有效地对PPP项目和资金进行监管,确保项目的资金、进程等能够按照计划合理开展。

    (三)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最大化确保收益

    社会资本投资PPP项目最为主要的在于该项目具有投资价值,即投资该项目在短期或在一定时期之内投资方能够获得较丰厚的回报。但是在具体的投资实践中,往往需要采取PPP项目模式进行融资的项目,一般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这种公益性决定了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会较长,且投资回报率有限。对此,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拓展投资回报渠道,比如根据具体实际采取收取门票或者收取租赁费,或延长项目特许经营权,或开拓更多的广告渠道,或创新更多的具有消费价值的项目等,使得投资方能够多渠道增加经济来源。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对PPP项目进行投资[4]。同时,要完善PPP项目的分担机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PPP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因为资金等原因而中途搁置,给投资方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因此,政府需与投资方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专家组的分析与研究,明确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明确各方所需承担的责任,并建立风险监督体系,让风险能够随时被监控,并最大化地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确保风险被控制在投资方可控范围内,以降低投资风险,并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政策环境下的PPP项目的融资存在几大方面的难点,这几大方面的难点本文从政府、市场和投资项目本身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PPP项目本身在投资过程中所具有的投资资金巨大,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有限的特点,使得PPP项目在融资过程中难以较好地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对于这些难点,本文也针对难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对于解决PPP项目融资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均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监管机制和风险分担体系等来保障PPP项目实施的科学性,以确保PPP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能够获得最大回报。

    参考文献:

    [1]徐丽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我国水利项目应用BOT融资模式的分析[N].2005 (5):21.

    [2]刘谨,陈基义.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上海洋山港建设模式探析[J].建筑经济,2008 (2):20.

    [3]印成玲.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9):12.

    [4]胡元聪.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法视野——以国家与市场关系为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07 (6):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