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董事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最新进展 |
范文 | 【摘 要】 在就国内外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董事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异质性、董事会内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等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与存在的局限,以期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董事会资本、提升企业绩效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董事会资本; 连锁董事; 企业绩效; 资源依赖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067-05 一、引言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资源是约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取决于企业获取与控制外部资源的能力(Aldrich,1979)。董事会成员拥有丰富、多元化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及内外部社会关系等,构成了董事会资本并可为企业提供金融、知识、信息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并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基于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董事会资本在企业资源获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者们使用董事的教育水平(Boivie,Jones & Khanna,2008;Westphal & Milton,2000)、先前企业工作经验(Walters,Kroll & Wright,2008)、任职年限(Rutherford & Buchholtz,2007)等人力资本指标和人力资本异质性(Collin,2013)等代表董事会人力资本,使用董事内外部关系网络以及这些关系的质量(Stevenson & Radin,2009)等代表董事会社会资本,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维度就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全方位探讨。 二、董事会资本概念界定 Hillman & Dalziel(2003)提出董事会资本用以衡量董事会为企业提供资源的能力,包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其中董事会人力资本是指董事个体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等的总称(Kor & Sundaramurthy,2009),具体包括董事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任职年限以及性别、年龄、任职年限等董事构成方面的异质性;董事会社会资本指董事所拥有的、源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带给企业的现实或潜在资源(Kim & Cannella,2008)。根据存在边界和发挥效用不同,董事会社会资本可进一步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其中,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是董事会成员之间以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经过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建立的信任关系,主要源自企业内部(Fischer & Pollock,2004);董事会外部社会资本是指董事会成员通过在行业内的工作经历,与该行业内存在的其他角色(例如其他企业董事、客户、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等)建立起来的相对良好的合作关系(Mizruchi & Stearns,1994)。 三、董事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绩效 (一)董事会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董事会由董事个体构成,董事个人的年龄、教育背景、任职年限和职业背景等人力资本会影响董事认知、行为和决策制定进而影响企业绩效(Forbes & Milliken,1999)。 1.年龄。年长董事更不愿实施变革,相对年轻的董事通常与较大的战略变革相关(Ahn & Walker,2007);而Platt(2012)发现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越大,所拥有的宝贵经验使企业破产概率越低。因此,年龄是一把双刃剑,使董事拥有较多宝贵经验的同时风险规避程度也较高。 2.教育背景。董事教育背景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育水平和所毕业院校的声誉两个方面。有些学者发现董事教育背景与企业价值无关(Rose,2007),有些学者则发现二者之间正相关(Kim & Lim,2010);进一步地,学者们对董事教育背景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了探讨,Dalziel et al.(2011)发现外部董事的受教育水平与企业研发投入负相关,而毕业于常春藤联盟院校的董事数量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类似地,Wincent, Anokhin & Ortqvist(2010)发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董事数量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3.组织任期。董事任职时间越长,他们所拥有的与特定企业相关的技能以及与经理、股东等相关者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继而影响企业绩效。如:外部董事平均任期与企业销售增长率正相关(Kor & Sundaramurthy,2009);Kosnik(1990)发现董事平均任期与企业对绿票讹诈的抵抗力正相关;Hillman et al.(2011)则发现任职时间越长,外部董事对经理层实施监督的效果越差。 4.职业背景。首先,董事对所处行业的熟悉程度影响其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并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董事行业工作经历与企业销售增长率正相关(Kor & Sundaramurthy,2009),与并购或CEO更迭后股票市场反应正相关(Walters,Kroll & Wright,2008;Tian,Haleblian & Rajagopalan,2011)。其次,董事的CEO工作经历有利于其更好地履行监督与资源提供等董事会职能。有CEO工作经历的人员被任命为董事时,企业股票市场反应为正(Fahlenbrach,Low & Stulz,2010)。Platt(2012)发现与破产企业相比,非破产企业董事会具有较多的内部董事。第三,具有新创企业工作经历的董事有丰富的融资和企业运作经验,董事会中这类董事人员比例越高,对经理层实施变革的可能性越大(Boeker & Wiltbank,2005),相应地,公司治理效率越高(Filatotchev,Wright & Arberk,2006)。如果董事会中至少有一位具有新创企业工作经历的董事,就可以显著提高企业IPO后的财务绩效。进一步地,李国栋(2012)就董事会职能背景特征对多元化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会与经理层成员职能背景的互补性是促进“友好型”董事会发挥咨询职能与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实现路径。 此外,针对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资源获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学者们特别就独立董事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某些人力资本特征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已有研究包括:Carpenter & Westphal(2001)提出,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有利于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从而使得企业能够与外部环境建立必要的联系,以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当董事会中拥有较多独立董事时,借助不同董事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与外部联系的交易成本;同时,由于很多独立董事还是其他企业的高管,因此他们所拥有的信息和经验有利于提高董事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Westphal & Stern,2007)。唐雪松等(2012)发现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会显著下降,而不同背景独立董事辞职对企业价值下降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学历较高、具有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年龄较大、具有学者背景或非会计类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下降幅度较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独立董事人力资本特征都会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赵昌文等(2008)发现家族企业中具有政府关系、学术背景、行业专长、业界管理经验以及国际背景等的独立董事对企业价值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独立董事的受教育水平、银行工作经历、会计师或律师从业资格、社会声誉、性别和年龄等人力资本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张俊瑞等(2010)选取2006年中国中小板块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背景对企业价值的的影响,结果发现:独立董事的受教育水平、工作地和居住地的一致性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年龄、性别、会计专业背景、职称、多重身份与任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 (二)董事会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绩效 董事会作为一个由不同董事成员构成的群体,董事人力资本之间的异质性可能比董事个体人力资本特征更重要,更有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Berghe & Baelden,2005)。 1.性别异质性。Catalyst(2004)考察了美国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比例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行业和公司差异后,董事会构成的性别异质性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女性董事相对勤勉,具体表现是在董事会会议中的出勤率较高,而且在女性董事占比较高的董事会中,男性董事的缺勤率较低,表明性别异质性较高有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但是性别异质性与公司绩效之间负相关,主要原因是过度监督反而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Adams & Ferreira,2009)。性别异质性较高的董事会矛盾与冲突较少,更有利于董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Nielsen & Huse,2010)。Post et al.(2011)进一步提出董事会中3名女性董事是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的阈值。 2.年龄异质性。一般来讲,年龄较大的董事出于既得经济利益和职业稳定性的考虑,更倾向于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决策;而年龄较小的董事,其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都比较强,更有助于促进企业战略的适时调整。如果董事会成员年龄的异质性较大,在董事会议事过程中往往会引发较强的认知冲突,进而有助于董事会对所需决策事项作出更全面、更科学的判断。Kim & Lim(2010)发现董事会成员年龄异质化程度越高,使用Tobins Q度量的企业价值越高。但是,魏立群等(2002)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提出在企业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高管团队的快速决策,减少摩擦,更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年龄异质性较高的高管团队,彼此间强烈的认知冲突不利于迅速形成决策,因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利;类似地,凌定胜(2008)指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年龄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不同年龄的独立董事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会导致董事会成员间的交流不顺畅,彼此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换。 3.背景异质性。Anderson et al.(2011)使用6个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职业背景来测度董事会异质性,发现董事会异质性水平越高,企业经营绩效越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董事背景异质性可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继而提高企业绩效(Lincoln & Adedoyin,2012;Abdullah, 2013);其次,董事会背景异质性可以带来想法、认知、经历、商业知识和董事会决策制定的多元化,这些有利于对企业外部复杂环境作出更清晰的判断,同时认知能力的异质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有助于董事会高效决策(Luckerath-Rovers,2013);最后,董事会背景异质性可以加强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有助于企业对技能、商业契约、声誉和合法性等关键资源的获取(Arnegger et al.,2013)。 4.其他方面异质性。Simkins & Simpson(2010)以美国主要企业为样本,发现董事会种族异质性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Collin(2013)考察了董事会种族异质性和性别异质性与企业股票市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异质性与股票市值正相关,并且与性别异质性相比,种族异质性对股票市值的影响更大;Byoun et al.(2012)提出董事会异质性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发放股利,以避免自由现金流问题;Kim et al.(2013)使用政治捐款数量来测度内、外部董事以及CEO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别,考察了董事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异质性是否影响企业绩效。结果显示当外部董事的政治观点不同于经理层时,他们对经理层的监督更有效。董事会政治观点的异质性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减少内部人在公司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AC)支出方面的自由裁量权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四、董事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一)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关系(Fischer & Pollock,2004)。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 因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而建立的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影响董事会建议与资源获取职能的行使(Rhee & Lee,2008),这种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与董事会战略决策相关的建议与咨询水平正相关。主要原因是与经理层有较强亲密合作关系的董事对企业战略制定更关心(Westphal & Bednar,2005),对董事会的影响力更大(Stevenson & Radin,2009)。因此,这种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但是董事与经理层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不利于保持董事会独立性以及监督职能的行使。Hwang & Kim(2009)发现,与外部董事和经理层之间有社会联结关系的董事会相比,相对独立的董事会可以更有效地实施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强联结关系会降低企业价值(Fracassi & Tate, 2012)。进一步地, Adams & Ferreira(2007)提出基于董事与经理层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经理层愿意分享所掌握的公司内部信息,相应地,董事会有条件提供更好的咨询建议;但是与此同时,经理层所分享与披露的信息强化董事会咨询功能的同时,有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并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因此,处于两难境地的经理层会选择不过度披露与分享企业内部信息。综上,过于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利于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信息关系培养的同时,会导致经理层不愿向董事会披露内部信息,而信息的缺乏会导致董事会无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能。因此,过度强调独立性反而不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以及企业整体绩效的改善。 (二)董事会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作为董事会外部社会资本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连锁董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并已逐渐成为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领域广为探讨的社会经济问题。段海艳等(2008)对中国上海、广东两地314家上市公司连锁董事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其他企业有连锁董事关系的企业占总样本的73.2%;Heemskerk(2013)发现2005—2010年间欧洲企业间连锁董事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企业家们联手应对金融危机新的模式选择。 连锁董事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并非偶然,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机制(Fich & White,2005),连锁董事有助于企业获取声誉、资金、知识等关键资源进而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提供支持。首先,连锁董事是因董事个人同时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如果董事能够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本身就是董事资本“高质量”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声誉资本。董事会中这种董事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董事会效率并提高企业价值(Ferris et al.,2003)。其次,连锁董事个人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替代性经验,例如与发生过私人股本交易的企业建立有关系联结的董事,增加了核心企业采取私人股本交易的可能性(Stuart & Yim,2010);与成功向中国市场扩张的企业建立有联结关系,增大了核心企业成功扩张的可能性(Connelly et al.,2011)。再次,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无论是企业间建立的横向连锁,还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连锁,以及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连锁均体现了企业所嵌入的资源依赖关系以及企业为克服依赖而设置的战略选择安排(任兵等,2005)。其中,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连锁董事关系有助于企业获取资金支持(Gilson,1990)。最后,技术创新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基于董事在企业创新战略制定中的主体地位,必然可以借助于连锁董事关系网络找到最优的知识供给方,获取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外部知识,并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与经营绩效(段海艳,2012)。同时,连锁董事作为企业与外部环境中重要信息与关键资源的沟通渠道,可以为经理层提供更好的建议,提高经理层研发投资决策能力,帮助经理层应对研发过程的复杂性,获取所需资源以及做出更好的研发规划(Chen et al.,2013)。总之,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连锁董事有利于企业搜索与获取各种关键资源并改善经营绩效。 相对于连锁董事带给企业的资源优势,各国政府更关注连锁董事的潜在威胁(UK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2010;Walker Review,2009)。这一考虑主要是基于“忙碌董事”假设,即在多家企业董事会兼职会影响董事成员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由于董事的监督能力(时间、精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董事同时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则需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任职数量越多,则其能够分配给每家企业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越少(Conyon & Read,2006);Fich & Shivdasani(2006)、Kaczmarek et al.(2012)对“忙碌董事”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任职数量过多会导致公司治理失效从而证明了“忙碌董事”假设的合理性;Barnea et al.(2009)发现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使企业CEO获得更高的报酬,并且弱化了报酬的业绩敏感性。主要原因是企业建立连锁董事关系网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经理层的权益,而不是股东(Bizjak et al.,2009)。因此连锁董事是双刃剑,可以给企业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威胁。在资源依赖理论的资源获取优势和代理理论“忙碌董事”假设的共同作用下,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影响,资源依赖理论从资源获取的角度出发认为连锁董事可以为企业绩效提高提供资源支持;而“忙碌董事”假设则从监督视角出发,认为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会降低董事对企业的关注度,进而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Ong,Wan & Ong(2003)提出已有文献过于关注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宏观关系,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微观体系。因此在分析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应加入董事特征、董事会流程等微观变量。在这一思路引导下,Shropshire(2010)考察董事个人特征如何影响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动机和能力,结果发现董事人力资本异质性可强化董事会对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所传播知识和观点的吸收能力;Geletkanycz & Boyd(2011)提出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外部情境变量的调节,如行业成长性、集中度和企业多元化等;Martin et al.(2013)使用美国制造业3 745家企业2001—2009年数据,考察了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建立连锁董事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不确定性,而是为了增强不确定环境下企业适应力以及经营绩效。只有在企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时,连锁董事才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以上文献就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已有研究主要围绕董事会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构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展开,影响产生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相关方面的研究鲜见。“结构——行为——绩效”这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同样适合于企业。因此从研究逻辑的完整性来看,如何突破已有研究中因董事会资本构成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而导致逻辑跳跃过大的局限性,挖掘董事会资本影响企业绩效的深层原因,继而为企业结合经营发展需要甄选恰当董事成员提供新的思路,是潜在的、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其次,董事会由董事个人构成,相应地,董事会资本源自董事个人,那么董事个人资本转换为董事会资本的前提和条件以及相应的转换机制是什么?董事个人是否在企业董事会任职,是企业与董事个人双向选择的结果。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企业视角,探讨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那么从董事个人角度来看,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董事加入企业董事会的动机,是出于声誉方面的考虑、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还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合法性要求?既然合理运用董事会资本可以给企业带来资源获取方面的优势并促进企业发展,那么企业绩效改善是否会促进董事个人资本的积聚?如何改变现有研究中仅从企业角度探讨董事与董事会资本功效的局限,将董事个人纳入到董事会资本研究框架,从多层面、更深入地探讨董事会资本的功能与角色定位,需要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 Abdullah S N. Causes of gender diversity in Malaysian firms[O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Forthcoming). 2013, DOI 10.1007 / s10997-013- 9279-0. [2] Adams R, Ferreira D. Women in the Boardroom and Their Impact on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94:291-309. [3] Anderson R, Reeb D Upadhyay, A Zhao W. The Economics of Director Heterogeneity[J].Financial Management,2011,40(1):5-38. [4] Byoun S, Chang K, Kim YS. Does Corporate Board Diversity Affect Corporate Payout Policy?Working Paper.Baylor University,2012. [5] Christine Shropshire. The role of the interlocking director and board receptivity in the diffusion of practi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0,35(2):246-264. [6] Dalziel T, Gentry R J & Bowerman M. An Integrated Agency-Resource Dependence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DirectorsHuman and Relational Capital on Firms' R&D Spend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1217-1242. [7] 段海艳,仲伟周.网络视角下中国企业连锁董事成因分析[J].会计研究,2008(11):69-75. [8] 段海艳.连锁董事、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4):631-640. [9] Fahlenbrach R, Low A, Stulz R M. Why Do Firms Appoint CEOs as Outside Directo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7:12-32. [10] Fracassi C, Tate M. External Networking and Internal Firm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2012,67(1):153-194. [11] Heemskerk Eelke M. The Rise of the European Corporate Elite: Evidence From the Network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in 2005 and 2010[J]. Economy & Society, 2013,42(1):74-101. [12] Jenny Tian, John Haleblian, Nandini Rajagopalan. The effects of boar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on investor reactions to new CEO selec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1,32(7):731-747. [13] Incheol Kim, Christos Pantzalis, Jung Chul Park. Corporate Boards' Political Ideology Diver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13,21:223-240. [14] 李国栋.多元化企业董事会咨询职能实现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48-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