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碳信息披露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范文

    陈飞宇

    【摘 要】 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碳信息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碳信息披露已经成为环境信息披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碳信息披露的文献资料,分析碳信息披露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为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5-0057-03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温室气体的排放归属于环境会计领域,但是目前的环境会计理论无法具体而准确地解释、定义随之而来的碳排放、碳交易等一系列问题,更无法满足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于是,作为环境会计细化分支的碳会计理论应运而生。从长远看,碳会计理论涉及碳预算、碳管制等诸多低碳经济发展技术,在短期内很难形成完整而权威的理论体系,而碳信息披露作为碳信息的载体,能够发挥向公众传递企业碳减排方法运用以及低碳成果证明等全面性信息的功能。因此可以先对碳信息披露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碳会计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当前,对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包括碳信息披露现状、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框架、水平的衡量、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碳信息披露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企业碳信息披露框架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碳信息披露框架有碳披露项目CDP的调查问卷、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气候风险披露指南》、气候风险披露倡议组织CRDI的《关于气候风险披露的全球框架》、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CDSB的《气候变化报告框架草案》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披露指南》。上述框架从不同角度归纳了企业应该披露哪些碳信息。

    碳披露项目创建于2000年,该项目采取问卷的方式对企业的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全球气候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碳信息体系。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披露框架建议企业从投资者的角度披露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各种风险。气候风险披露倡议组织建议企业将其所倡导的框架与国际权威的碳信息框架结合起来披露碳信息。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认为企业应披露源自气候变化的风险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等内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建议企业根据所适用的监管路标来披露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

    目前看来,几大权威的披露框架均包含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及企业的应对措施等,披露内容正逐步趋于一致。但是以上各框架只是对企业应披露的碳信息内容进行了限定,没有提及披露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的载体。即使是作为国际上最权威的CDP也在完成相关性和有用性上存在诸多问题。

    张彩平、肖序(2010)[ 1 ]和谭德明等(2010)[ 2 ]在辩证分析CDP优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信息披露框架。该框架分为碳排放的核算、管理以及审计三个方面,更侧重于对公司具体碳减排行为的披露,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具体的碳交易信息。汪方军、朱莉欣(2011)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框架体系分为法律层、指南与披露层、分析层,并分别从政府、企业以及审计机构的角度设计了碳信息披露的报告指南与审计鉴证指南[ 3 ]。目前,国内外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已初见雏形,但在披露载体、相关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碳信息披露框架的完善尚需国内外学者的大量修改、补充。

    二、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

    目前,理论界比较常用的衡量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问卷调查的衡量及内容分析法。前者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是碳信息披露项目。该项目问卷根据企业的答复情况分别对企业的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全球气候治理四个方面赋值,继而得到碳信息披露指数。虽然碳信息披露项目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企业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但由于其调查内容的不确定性引致的决策有用性一直备受争议。此外,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CDP项目并且进行回复的数量并不多,以CDP对中国企业的调查结果作为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计量结果未必可靠。因此,如果在实证研究中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碳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衡量,应该更多考虑现实情况及对中国企业的实用性。

    另一被广泛应用的碳信息水平的衡量方法为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要按照需要设计分析维度、类别,并确定每个项目的分值或数值,据此对公司已公开的信息进行总体评价。赵选民(2015)通过借鉴CDP的评价指标,从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三个方面构建碳信息评价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显著性、量化性、时间性三个维度对企业碳信息质量进行量化[ 4 ]。王仲兵、靳晓超(2013)构建了包括定量信息、减排战略和目标、减排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每个指标的披露内容、数量、质量分别打分[ 5 ]。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中,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信息披露水平进行衡量可以将信息披露水平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数值,便于实证研究的展开,并且一旦确定了测评项目后,内容分析法其余的过程就比较客观,因此该方法适合运用于大样本研究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容分析法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存在主观性缺陷,可能会降低企业碳信息披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碳信息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对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公司特征的影响展开。国外对公司特征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tanny(2008)[ 6 ]。该研究以S&P 500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考察了公司特征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所有权结构、收益率和杠杆效率与碳信息披露不相关,FT500成员公司国外销售额的比重与信息披露行为正相关。Plumlee(2015)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产业特征与公司自愿披露碳信息的意愿正相关的结论[ 7 ]。国内学者于2000年左右开始研究公司特征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这些研究基本沿着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轨迹进行,并结合了中国国情作进一步的扩展。崔也光(2014)通过研究发现公司成长、行业性质及境外上市与碳排放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8 ]。霍少博(201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权性质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流动性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9 ]。王仲兵、靳晓超(2013)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企业规模、获利能力、股权性质以及行业特征。这些结论丰富了国内外学者对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四、碳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碳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信息披露对公司资本成本和对投资者决策价值的影响上。

    Lambert和Leuz(2007)通过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事前权益资本成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10 ]。苑泽明等(2015)总结了前人关于碳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大都认为企业披露碳信息会对资本成本和投资者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碳信息披露如何影响资本成本和投资者决策,学者们却常常得出相悖的结论,碳信息披露的具体作用和效果如何,学术界尚未得到定论[ 11 ]。

    企业披露的碳信息是否有利于投资者作出决策,实证研究尚未取得共识。Griffin等(2012)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决策会受到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的影响[ 12 ]。而赛伦纳贾赫(Salem Najah)的研究结论则与其相悖,他认为由于投资者对碳信息了解较少,导致他们不会基于此作出投资决策,碳信息披露行为不会提升企业的股票价值。贺建刚(2011)认为企业越能够积极主动地披露碳信息,提供的信息越有利于投资者作出决策[ 13 ]。张巧良等(2013)的结论恰恰相反,他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相关性不高。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碳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在计量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较为多样,得出的结论较为散乱,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结论[ 14 ]。碳信息披露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较低,影响了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因此,碳信息披露究竟如何影响市场反应及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仍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题。

    五、结论与启示

    碳信息披露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碳信息披露现状、框架、水平衡量、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体来说,碳信息披露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有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对碳信息披露的内涵定义比较模糊,这一概念的模糊性使得指标选择可能表现出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在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测评时在可比性和有效性上都存在较大争议。

    2.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较为散乱,有些结论甚至完全相反。

    3.国内对碳信息披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只是简单地借鉴国外的研究,现有研究基本上是基于CDP碳信息披露项目展开的,关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模型的研究较少。

    鉴于此,应该进行如下深化研究,以弥补碳信息披露研究领域的不足。

    1.从理论上加强对碳信息披露内涵的研究,确保碳信息披露内涵的精确和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碳信息披露评价体系,这不仅是对现有理论的扩展,而且也是深化实证研究的关键。

    2.在以往对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中,由于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的有限,可能会出现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现象,之后的研究要利用更广泛的数据使研究结论趋于全面和谨慎,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披露的碳信息作为数据来源的突破点。

    3.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CDP项目并且披露碳信息的数量并不多,这表明CDP在中国的适用性可能并不强。基于此,国内研究者在构建本国的碳信息披露框架时,不能一味地借鉴CDP的披露框架,在吸收国外有代表性的碳信息披露框架长处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才能构建出实用的碳信息披露框架。

    由此可见,碳信息披露的发展方兴未艾,未来一段时间如何清晰界定碳信息披露的内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信息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行之有效地运用到企业中去将是未来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推动碳信息披露及碳会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彩平,肖序.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0(3):31-37.

    [2] 谭德明,邹树梁.碳信息披露国际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1):23-27.

    [3] 汪方军,朱莉欣,黄侃.低碳经济下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4):515-520.

    [4] 赵选民,孙武峰.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以重污染企业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5(2):8-15.

    [5] 王仲兵,靳晓超.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86-90.

    [6] STANNY E, ELY K.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abou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6): 338-348.

    [7] PLUMLEE M,BROWN D,HAYES R M,et al.Volunta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quality and firm value:further evidence[J]. J·Account·Public Policy,2015(34):336-361.

    [8] 崔也光,马仙.我国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00 家社会责任指数成分股的经验数据[J].2014(6):45-51.

    [9] 霍少博.公司特征与碳信息披露水平:基于资源型企业的面板数据[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5(1):1-6.

    [10] LAMBERT R,LEUZ C,VERRECCHIA R.Accounting information,disclosure,and the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2):385-420.

    [11] 苑泽明,王金月,李虹.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2):67-72.

    [12] GRIFFIN P A, LONT D H, SUN Y. The relevance to investor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disclosure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2(6):1-11.

    [13] 贺建刚.碳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管理绩效[J].财经论丛,2011(4):87-92.

    [14] 张巧良,宋文博,谭婧.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0(2):56-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9: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