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瑞草精神
范文

    高少珂

    

    姚瑞江先生号瑞草堂。其人、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面貌,概之为瑞草精神。先生潜心写意花鸟,又涉猎人物、山水、综合材料、当代艺术等诸多门类。身为后学,谈先生之人之艺实在惶恐,博诸方家一笑。

    司空图诗品中说“观花匪禁,吞吐大荒”,我所理解为心中万壑包罗万象,以一种宏观的角度观察万物,可将八荒收纳胸中吞吐。正如观先生之画作,我们不仅看到的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笔墨和完整的构图,而且其将胸怀融入画中,画外更能感受到的是长风浩荡,气势如虹。如果说仅仅就其写意花鸟画本身来讲,其取法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之传统,又融合八大、缶翁之趣。求外不仅仅专注于形,寥寥几笔,有骨有情。求内用墨浓淡相宜,用笔酣畅淋漓,展现出多种层次,于笔墨间映衬远近焦距。

    先生生于东北农村,自幼与山花、野草、丛林结伴,被东北黑土所孕养。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然而自然之美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艺术之美。先生在北方生活了几十年,对他所熟悉的自然进行了无数次写生,无数次对画面推倒、重塑,再推倒、再重塑,成就了今天他的画作面貌和艺术语言。

    在瑞草堂画案上,总有一摞书法字帖,先生创作之余,会临摹篆隶北碑。他在讲课中也强调写意创作中线条的重要性,将书法用笔和线条融入画中使其有骨。线条作为构成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在当今画面构成中,将多组线条进行排列、避让、归纳,又与古人法度有所不同。这样就有了以古为新,笔墨当随时代的提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的审美发生巨大变化,当代艺术创作也必然随之改变。在先生的讲课中也一直强调,用笔千古不易,将古人之笔墨放到当代审美下进行艺术创作,在古中求新,在新中求古。这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瑞草精神。用一辈人扎实的创作技法及创作经验,引领下一辈人成长。

    

    

    我认为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做加法是容易的,比如一笔没画好,再加一笔,再加十笔百笔,在一个构图中一组事物不足以表现意境再加一组十组。反复地堆加使画面完善,是一种艺术成熟的必经之路,相比之下做减法使得艺术成熟却是极难的。而先生近來创作,如华山论剑,绝不在繁复中求胜,而于简中求繁,这大概也是他对艺术见解之精华。作为学生,仅为以管窥豹。

    作品成熟与否,其技法必然重要,然而作品的灵魂则要靠学术支撑。先生治学严谨,于瑞草堂时常夜半苦读钻研画作至凌晨,从数年的学术笔记中总结理论,从撕烂的画作中总结实践,此举展现了先生的治学态度。

    先生画中气象亦是其人之气象,豁达、洗练、豪放。瑞草精神也正是我愿意跟随为师的缘由。

    此时窗外大雪,意为祥瑞。又与瑞草精神契合,瑞,大吉祥也。

    

    

    

    

    

姚瑞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国画艺术委会员副主任。2014年为中央美术学院李洋工作室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

    出版专著《高卉民艺术研究》《姚瑞江速写集》《装饰图案》等。

    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书法赏评》《中国画》《中国当代艺术》《新周刊》《江苏画刊》《中国当代艺术》《水墨大家》等刊物上。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央党校、石家庄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