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家审计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
范文

    

    【摘 要】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文章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依据,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国家审计助推“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顺利完成的实现路径,旨在为国家审计改善經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国家审计; 基本依据;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2-0120-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GDP)从1978年的3 650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74.4万亿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1元增长到2016年的5.4万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以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20世纪末,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凸显,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得以重视。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效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过程,同时注重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如产业结构、收入分配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表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时期,需要我们不断深化认识,适应并引领新常态。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第十二次会议中明确了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可以看出,中央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规划、改革措施正在推动中国经济由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

    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进一步要求,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保障作用,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2015年9月18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更加有效地推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表明国家审计已在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可以通过发挥其功能作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

    现有文献中,专门探讨国家审计在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增长质量作用方面的文献还较少。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已广泛参与到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行为活动中,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制定与有效执行等。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国家审计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围绕国家审计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国家审计的现有研究成果,推动审计理论的创新发展,而且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本文在回顾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最后结合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指出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国家审计在经济增长质量改善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二、文献回顾

    (一)经济增长质量相关文献回顾

    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问题的两个方面,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全部内容[ 1 ]。但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直到20世纪末,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显现,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才逐渐受到重视。与经济增长数量相比,经济增长质量涵盖范围更广,且不同学者对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认识也不同。早期对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认识仅限于经济增长的效率,即一段时期内的经济活动中,各资源要素投入的比例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率效果[ 2 ],这是一种狭义的观点。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义的观点,即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托马斯(2001)认为环境代价、收入差距以及福利状况等因素应当作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依据。刘伟从投入效率,技术进步以及环境代价三个方面评价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3 ]。钞小静、惠康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可以从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来理解经济增长质量;从经济增长的过程来看经济增长质量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从经济增长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涉及福利变化和成果分配、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 4 ]。任保平等拓展了现有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应当包括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合理性、稳定性、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和福利变化情况、资源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六个方面的内容,并从这六个维度构建指标测度地区经济增长质量[ 5 ]。

    (二)国家审计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文献回顾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主要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探讨国家审计在经济增长质量改善中的功能作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有步骤、有目标的渐进过程,如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增长结构的转变均不可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动生成和瞬间实现[ 6 ]。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国家审计可以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功能作用,达到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目的[ 7 ]。王耘农等认为加强国家审计监督既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求,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并且以重庆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例认为可以通过开展民生工程审计、国企审计以及环境审计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8 ]。张金辉从促进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制度建设和腐败治理、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绩效管理五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实现路径[ 9 ]。随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范围的不断演进,国家审计功能作用也在不断拓展,在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同时,国家审计同样面临着战略转型[ 6 ],需要整合审计资源、确定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引入新的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加强审计工作的日常管理等。

    (三)研究评述

    随着理论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深化,不仅涵盖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增长效率、增长结构以及增长的稳定性等,而且还包括经济增长结果中的福利变化和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等方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仅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且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审计可以作用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在调整经济增长结构、防范经济风险和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推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现有研究主要是站在国家审计角度,研究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可能的实现路径,并未就国家审计作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任保平等人提出的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基础上,对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央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国家审计在促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的实现路径。

    三、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委托人为有效利用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实现保值增值,将经济资源委托于专业人士经营管理,专业人士作为经济资源的受托人承担着有效经管经济资源的责任,从而形成了委托受托关系,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公共经济资源的受托者按照既定标准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结果的义务[ 10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在公共经济领域的延伸或拓展,是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广大社会公众将公共经济资源委托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营管理所形成的责任。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且异常复杂,随着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民参与政治意愿的加强以及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社会性、环境性、控制性和宏观性等要求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标准也在不断拓展[ 11 ]。相应地,报告责任也在不断拓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即是政府拓展履行报告责任的重要体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重要目标。我国确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经济持续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然而仅仅依赖人口红利、资源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已无法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促使经济增长结构更加合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环境的破坏。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見,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审计控制论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基本前提,审计因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且随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政府审计是作为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机制而存在的,其具有预防、预警、纠偏以及修复等功能,可以确保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具体来看,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展开审计,对违纪违规行为产生震慑作用,预防不利于受托责任履行的行为发生;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的经济行为活动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利于受托责任履行的行为,以发挥预警作用;政府审计机关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在执行审计工作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纠正政府部门在履行受托责任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政府审计通过对政府部门受托责任履行活动的监控,发现制度设计或政策措施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制度和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12 ]。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政府审计作为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经济控制机制,理应充分发挥预防、预警、纠偏以及修复等控制功能,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和稳定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国家治理观

    世界银行最早提出治理理念并认为国家治理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了公共管理实践的新理念[ 13 ]。国家治理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强调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公共经济资源,实现善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和过度利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国家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公共经济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服务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4 ]。国家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其监控功能,作用于国家治理中公共经济资源的管理、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促进公共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经济增长过程中各资源要素投入和使用更加合理,实现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均衡以及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等,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现实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的拓展[ 15 ]。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延伸必然导致国家审计功能的不断拓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经济发展中各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改善经济增长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领域。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审计法》等文件均明确了国家审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1列示了部分文件涉及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从国家审计机关实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2014年以来审计署开展了稳增长等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旨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金融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不仅有利于防范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还可以通过促进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管,促进国有经济资源的管理使用更加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从国际层面来看,国家审计同样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70年代,美国GAO就已经开展了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工作[ 16 ],其中包括评估经济政策是否科学、合法合理,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等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此外,GAO在1990年开始发布并定期更新的高风险领域清单中也会列示影响经济增长或经济安全的高风险领域,表明经济增长或经济安全是GAO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应对经济泡沫破裂引起经济下滑,包括美国在内的G20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救市计划,国家审计在保障救市计划的顺利开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7 ]。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突出特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2015年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于2016年明确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其目的在于改善供给结构和增长结构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创造制度条件。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机制中的特殊制度安排,可以通过拓展审计领域、突出审计重点、提升审计功能等方式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因此,本文结合新常态下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主要任务,提出国家审计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充分发挥保障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功能。

    (一)开展制度合理性审计,促进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为经济持续增长营造合理的制度环境

    制度合理性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具体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时,从宏观层面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揭示制度缺陷,提出反馈意见,促进相关制度完善的一类特殊审计活动[ 18 ]。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定期开展制度合理性审计,确保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各项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相互协调,提高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功能。

    制度的合理性包括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性要求制度尊重客观规律、符合微观实际;有效性要求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有效地被执行[ 19 ]。因此,制度合理性审计应通过保障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一方面,国家审计利用在审计实务中掌握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种资源要素的利用程度、經济增长结构合理性等信息,将审计中发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些好的经验或者做法反馈给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可以有效缓解经济制度制定者与具体基层执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掌握经济制度在实施或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国家审计还应根据国家统一的基本经济制度规定,引入价值判断和审计变通,以是否能更好地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实现为标准,监督检查相关单位是否可以或者已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执行了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评价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性,促进制度统一性和执行灵活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提高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作用的效率效果。

    (二)实施政策执行效果审计,促进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落实,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导向

    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是指审计行为主体对公共经济政策、政策执行过程及其效果实施的审计行为活动,旨在通过审计分析与评估,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政策执行达到预期目的与效果,并完善政策措施[ 16 ]。宏观调控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宏观经济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事关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加强宏观调控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是促进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途径[ 20 ]。

    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展开,作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执行的过程、结果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制定的后评估三个方面,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执行方面:一是考察地方政府是否出台了与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相关的配套措施,该配套措施是否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等,能否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分析评估该政策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针对政策措施无法得到执行、执行不到位、不正确执行以及执行不畅等情况[ 21 ]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供给侧改革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在政策执行结果方面,评价供给侧改革政策措施实施结果的具体情况、与预期目标的相符程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兼顾政策措施执行过程中所涉及公共经济资源管理、利用的效率效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制定的后评估方面,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为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所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及配套措施的科学性、合理合法性以及协调性等,既要保证政策措施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又要确保政策措施的合法合理。此外,还应关注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措施与其他公共经济政策能否产生协同效应,助推“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扩大绩效审计,保障公共管理活动的绩效,提高经济增长效益

    绩效审计是检验、评价和监督政府部门履行绩效责任范围和程度的一类审计活动[ 22 ],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开展。随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范围的不断拓展,绩效审计已由最初关注公共经济资源管理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拓展到包括环境性和公平性等在内的更加广泛的领域,其基本内涵由“3E”拓展为“5E”。《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内含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绩效审计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改善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供需结构的匹配,以达到“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绩效审计可以作用于“三去一降一补”目标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公共经济资源和公共服务,提高公共经济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效益。具体表现为,以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是否符合“5E”为审计目标,重点关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和运作方式是否符合具有可持续性,反映和评价公共资源及公共服务的投入和运作结果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保障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起到盘活存量、创新增量、优化结构的效果。除此之外,绩效审计还应该与经济责任审计和公共经济权力审计结合,及时发现和揭露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运作过程中的违法违规及低效行为,强化对经济决策权力和责任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不经济行为,提高公共政策供给方式的效益性。

    (四)增强环境资源审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源管理、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情况进行监督和鉴证的活动[ 23 ]。在确保生态环境可再生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环境审计通过发挥其监督、揭示、评价等功能,促进形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环境审计必须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围绕五大任务的实现,着力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重点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环境治理责任的审计,检查和评价这些企业是否根据国家资源环保政策建立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以及是否以节约和高效方式进行生产,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减少过剩产能对资源环境的依赖,促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大力发展环境绩效审计,加大对环保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揭示资源环保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情况,保障环保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以及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三是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环境损害终生追究制度的完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和谐[ 24 ]。

    (五)加大金融审计,促使金融风险降低,保障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金融安全是国家或者政府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金融风险不仅有利于金融安全,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优化增长结构,提高增长质量[ 25 ]。因此,加强金融审计在金融领域的监督功能,防范金融风险,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能力,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金融审计应着力于在维护金融稳定和推进信贷资金合理配置等方面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进。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金融审计重点在于揭示金融市场的重大风险隐患,促进完善金融体系,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为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金融环境。在推进合理配置信贷资金方面,金融审计应根据与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有关的国家信贷投放政策,监督检查相关单位是否加大了对经济运行中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如教育、污染治理、高新技术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是否存在变相支持“三高一剩”行业的情况,评价信贷资金在提高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功能,实现经济健康增长。

    (六)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良性互动,共同助力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

    向人民大众公告国家审计结果既是推动民主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民主发展的重要表现。截至2016年底,审计署已发布了近300份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极大地缓解了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6 ],对规范政府在经济发展领域的行为活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借助审计结果公告这一手段,及时向公众反映审计揭露的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促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及时整改,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公告程序、公告内容、公告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必须加以完善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治理作用。一是提高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及时性,缩短审计完成到审计结果公告的时间间隔,前移报告关口,及时公告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整改措施,促使经济制度和调控措施的及时完善,不当经济行为的及时纠正,提升审计结果公告的治理效率。二是规范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可读性,形式上应该将普适与特殊性相結合,形成相对固定的公告形式;内容上应减少专业术语的应用,以简洁的语言阐述审计内容、方法、结论意见等。三是拓宽审计结果公告的渠道,通过拓宽审计结果公告的渠道可以促使更多的人民大众关注审计结果,有利于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使资源要素得以有效利用、公共经济权力得以有效运行以及经济责任得以有效履行,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结论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内涵宽泛的概念,囊括了经济增长中的效率、结构、稳定性以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一项新拓展。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是国家审计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家治理新要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现实需要。国家审计通过拓展审计领域、突出审计重点、提升审计功能等方式,推动基本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执行,提高公共经济活动的效益,促进经济、金融、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同作用等路径实现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福利的改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钞小静.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2(11):45-50.

    [2] 刘亚建.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J].思想战线,2002(4):30-33.

    [3] 刘伟.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6(12):42-45.

    [4] 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75-86.

    [5] 任保平,韩璐,崔浩萌.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8):3-8.

    [6] 尹平.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的国家审计战略转型:兼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下的审计规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6):20-25.

    [7] 周一虹,张金辉,周曦.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变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J].经济研究参考,2012(63):14-19.

    [8] 王耘农,李歆,陈永康.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探索:基于重庆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1(4):3-7.

    [9] 张金辉.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析[J].审计研究,2014(3):33-37.

    [10]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1] 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2(1):6-11.

    [12] 蔡春,李江涛,刘更新.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J].审计研究,2009(4):7-11.

    [13] 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7):89-96.

    [14] 刘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9):64-84.

    [15] 蔡春,唐凯桃,刘玉玉.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初探[J].审计研究,2016(4):35-39.

    [16] 秦荣生.政府审计新领域: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J].当代财经,2011(11):112-118.

    [17] 蔡春,謝赞春,孙婷,等.20国集团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与经验借鉴[J].审计研究,2010(5):21-27.

    [18] 蔡春,杨妍婷.法治精神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5(5):3-7.

    [19] 李齐辉.国家治理视角的制度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3(5):29-34.

    [20] 曹越,罗泽芸,伍中信.新常态下国家审计监督治理功能研究[J].会计之友,2017(16):103-107.

    [21] 宋依佳.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审计研究,2012(6):10-14.

    [22] 蔡春,蔡利,朱荣.关于全面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创新发展的十大思考[J].审计研究,2011(4):32-38.

    [23] 王淡浓.加强政府资源环境审计 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审计研究,2011(5):18-23.

    [24] 李银香,张惠.中国环境审计研究:现状与未来——基于2010—2015年研究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7(3):112-115.

    [25] 潘博.金融审计理念的新探讨[J].审计研究,2012(5):8-13.

    [26] 彭巨水.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舆情应对策略探析[J].审计研究,2013(6):27-3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