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范文 | 李明刚 摘要:通过“利用三角板拼角”“游戏是否公平”“探究菱形的性质”“测量旗杆的高度”等教学片段,阐述数学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实验初中数学数学思维 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引导、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下面,通过几个初中数学教学片段谈谈数学实验的作用。 一、利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会压缩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造成感知与结论之间的思维断层。在教学适当增加一些数学实验,揭示知识的生成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片段1】“利用三角板拼角” 师一副三角板有哪些角? 生30°、45°、60°、90°。 师如果用一副三角板拼角,你们能拼出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 生(脱口而出)75°、105°、150°、120°、135°。 师不错。这些角是怎么得到的? 生两两相加就可以得到这些角了。 师还有吗? (学生迟疑。)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动动手,利用一副三角板拼出小于平角的角。请你们拼一个画一个,看看还会不会出现奇迹。 (学生小组实验,约3分钟。) 生可以相减得到15°。 师对了,还有吗? 生(异口同声)不会吧,没有了,相加的都找了,相减的也就一个15°了。 师这样,你们把得到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看看。 生15°、30°、45°、60°、75°、90°、105°、120°、135°、150°。 生好像是15°的递增。是不是还有个165°?我们找找看。 (学生小组实验,约2分钟。) 生老师我们拼出来了,要先画出15°的角,再在15°的基础上画个150°的角,就可以得到165°了。 师很好。 “利用三角板拼角”实验,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抽象的模型建立过程,发现了利用三角板可以拼出很多特殊角的数学规律。 二、利用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难点 数学中的很多结论凭直觉和推理往往都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数学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在过程的体验和结果的展示中,难点可以迎刃而解。 【片段2】“游戏是否公平” (课前,准备若干质地均匀的骰子、乒乓球。)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项游戏,我先来说一说游戏规则:一位同学同时抛掷两枚骰子,若和为2、3、4、5中的一个数,则甲同学获胜;若和為6、7、8中的一个数,则乙同学获胜;若和为9、10、11、12中的一个数,则丙同学获胜。获胜的同学奖励一个乒乓球。(稍停)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甲、乙、丙三位同学,哪位获胜的可能性最大? 生甲。 生丙。 师好像意见不一致嘛!那么,我们验证一下。现在四个同学一组,一位同学抛骰子并当裁判,其余三位同学分别为甲、乙、丙。每位裁判同时抛掷两枚骰子20次,获得乒乓球最多的同学获胜。 (学生小组实验。) 师你们小组谁获胜了?与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们小组乙同学获胜。为什么数字少获胜的可能性反而大呢? 师通过多次实验可知乙同学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呢?我们通过概率计算来验证一下吧,也解释一下大家的疑惑。 (学生独立计算。) 生P甲同学获胜=518,P乙同学获胜=49,P丙同学获胜=518。 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 通过抛掷骰子的游戏活动和求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解释游戏的公平性。基于感性的实验和回归理性的思考,丰富了学生对概率的认识,强化了学生对相关概率大小的理解。 三、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实验是数学操作和数学思考的结合。通过数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认识直观对象的抽象本质。 【片段3】“探究菱形的性质” (课前,每组准备一张矩形纸片、一把剪刀。) 师你能将一张矩形纸片剪成菱形吗? (学生说出不少剪的方式。) 师你们能用一刀就剪出来吗? (学生迟疑。) 师想一想,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小组实验,约3分钟。) 生(出示图1)我们小组先将矩形纸片按虚线对折得到小矩形AGEF,再沿小矩形的对角线GF剪开,将三角形GEF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菱形。 师你们怎么知道剪出的图形就是菱形。 生由对折得到这个图形的四边相等,所以是菱形。 师很好!你们能看出你们手中的菱形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轴对称图形。 生四边相等。 生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通过一刀如何剪出菱形,激发了学生折纸的创新思维,由此让学生得到菱形的有关性质,加深了对菱形本质的认识。 四、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实验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问题,发现数学的价值,树立数学应用的意识。 【片段4】“测量旗杆的高度” 师我们学校的旗杆大概有多高? 生10米吗? 师我也不知道,这需要你们帮我测量了。 (学生惊讶。) 师请你们想一想:测量旗杆高度有什么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利用影长进行测量。 师说说看,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找一名同学,测一下他的身高,然后让他站在旗杆附近,可以同时测量他的影长和旗杆的影长,这样就可以求出旗杆的高度了。 师可行吗? 生(齐)可行。 生老师,我们组有不同的方法。 师什么方法? 生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利用1米长的杆子帮助测量。只要一名同学通过杆子的顶端观测旗杆顶端,使得自己的眼睛、杆子的顶端、旗杆的顶端在一条直线上,这时记录人与旗杆底部的距离、杆子底部与旗杆底部的距离,并且利用已知的人的高度和杆子的高度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旗杆高度了。 师想法很好。这样测量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不应该是人的高度,而应该是人的眼睛到底面的高度。 师很好!这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是很好的,就是在细节上要更加严谨。今天,我们就布置这样的作业,就用你们的方法小组合作测影长,看看我们学校的旗杆到底有多高。 测量旗杆的高度是生活实际问题,需要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回归理性思考。通过这样的数学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